何福礼的人物生平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3

大师业精于勤,功底深厚,经验丰富,一直是原东阳竹编厂的业务骨干和技术权威。1982年,何福礼被邀去澳大利亚墨尔本等地表演,他的竹编受到强烈关注,被称为“把竹子变成大象的魔术师”。1983年,何福礼主持了长6.19米、高2.68米大型竹编精品《九龙壁》的编织工作,采用了150多种编织手法,其中独创了“鳞形编织撮花”、“双条丝串藤细花龙”、“人字花纹分色龙“等多种编织技法,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并被列为国家工艺美术珍品,专家们称它为“中国民间竹编艺术一绝”,是中华民族当代竹编艺术的经典之作。
1997年,何福礼为香港回归献礼,精心制作了一条长2465米、龙身163节的竹编巨龙,在香港展演时,引起了社会轰动,时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亲自为巨龙开眼点睛,这一作品被列入吉尼斯世界之最。此后他创作成功的《香炉鼎》、《渔翁》、《海鸥》、《咏鹅图》、《大象》、《哪咤闹海》、《八仙竹丝花篮》等精品,无不引起全国工艺美术界的轰动,先后荣获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金奖等国家级大奖。 2003年12月,国际竹藤组织和中国竹产业协会授予何福礼“中国竹工艺大师”称号。
2005年,何福礼三次应考,攻克了竹丝镶嵌和在国内几近绝迹的“反簧”技术难关,八次进京修缮故宫博物院中最精美最豪华的建筑———乾隆皇帝御书房倦勤斋(竹编部分),使其恢复历史原貌。 15岁那年,为学手艺挣钱养家,何福礼跟着东阳的一位老篾匠马富世开始学竹编。从当地小有名气的篾匠,到东阳木雕厂的竹编技术骨干,再到“中国竹工艺大师”,何福礼以一个农家孩子的聪慧和勤劳,在竹编工艺的道路上执著前行。 在故宫面向全国的招贤选拔中,何福礼被故宫选中似乎是命运的一声召唤,也是历史的一次暗合。据《东阳市志》载,清朝嘉庆、道光年间,东阳数百名木雕艺人曾到京城从事皇宫雕饰。时光流转,岁月轮回。200年后的今天,何福礼肩负起了“百工之乡”的重托,再一次去履行一项更胜先人的光荣使命。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晋宏逵称他为“故宫大修中内装修部分的试验者”,认为其工艺“让人大开眼界”;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副总裁吴·亨利则称何福礼为“天才的艺术家”。当年,何福礼修故宫,轰动一时,传为佳话,使其荣膺“感动金华‘十佳之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