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朝花夕拾》的问题

1.《朝花夕拾》是一本回忆散文集,该散文中的十篇文章按内容可分为哪几类?
2.为什么《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写作多以第一人称角度展开叙写?
3.为什么作者要编写《朝花夕拾》?
4.朝花夕拾的语言的特点是什么?

朝花夕拾》1928年有北京未名出版社,列为作者所编的《未名新集》之一。1932年9月,改由上海北新书局出版。现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鲁迅全集》第二卷。它收入了作者1926年所作回忆散文10篇:《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总题为《旧事重提》;编集时鲁迅重新替它起了一个更加艺术的名字——《朝花夕拾》,其意即为早晨开的话到晚上才拾起来。作者在该书的《小引》中说:“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的多,但是我不能够。”这句话的意思很丰富,它既有对早年生活的留恋,又有对其失去感到的遗憾,还有在写作上的谦虚之意。鲁迅在《小引》还说:“这十篇就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与实际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现在只记得是这样。文体大概很杂乱,因为是或作或辍,经了九个月之多。环境也不一:前两篇写于北京寓所的东壁下;中三篇是流离中所作,地方是医院和木匠房;后五篇却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的楼上,已经是被学者们挤出之后了。”虽然这组文章写于不同的时间和地点,每篇又各有所侧重,但它们都带有作者自传的性质。
《朝花夕拾》中的十篇散文,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从第一篇到第六篇,主要描写鲁迅童年时代的生活;第七篇和第八篇,写他青年时代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最后两篇,怀念师友,回顾自己走上文学道路的经历及辛亥革命的风云变幻。鲁迅的这组散文一自己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用夹叙夹议的方式,真实而动人地抒写了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其中有鲁迅从自己的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对于劳动人民的热爱,对于封建道德的憎恶,以及终于和封建家庭历来为自己子弟所安排的前程彻底决裂而走上一条新路的过程。有“进化论”在他思想上引起了最初的震动,“乌烟瘴气”的洋务学堂带给他的深切失望,乃至由此得出“到外国去”寻找救国救民道路的结论。有日俄战争中中国人民充当“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的幻灯片给予他的强烈刺激,促使他放弃医学从事文学的转折。还有他回国后在绍兴任教期间所遇到的辛亥革命给他带来的欢欣和失望。这些往事,留下了鲁迅为着民族解放而摸索前进的足迹,也为他以后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朝花夕拾》是以记事为主的回忆散文,他不同于作者的以议论为主的杂文,即使有议论,它也多是在叙事基础上附带涉及,决不喧兵夺主。

[点评]
作为一部“回忆的记事”,《朝花夕拾》的主人公当然是鲁迅自己。一个作者回忆过去,既可以用彼时彼地的眼光和心态去描写,也可以用执笔之际的此时此地的眼光和心态去描写。前者能使往事活灵活现,犹如带露折花;后者便于登高望远,以目前的思想水平去追叙、评价过往之事,并给其注入新的战斗意气。鲁迅写作《朝花夕拾》各篇时,兼顾以上两种情况,即将彼时彼地的眼光和心态与此时此地的眼光和心态结合起来。在叙说旧事时,为了历史的真实,为了不损害“朝花”的鲜艳与芬芳,他基本上采取的是“过去式”,如他童年时代心目中的长妈妈与百草园,少年时代心目中的衍太太与给他父亲治病的两位中医,青年时代心目中的南京水师学堂与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等。作者描写这些人物和事物时,在保持历史真实性的前提下,倾注自己爱憎分明的感情,并且这感情往往是“过去式”与“现在式”的重合,因而十分强烈。作者有时甚至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而是跳出历史的时限发些议论。比如,作者在描述衍太太制造他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的谣言之后,变发出了这样的议论:“流言的来源,我是明白的,倘是现在,只要有地方发表,我总要骂出流言家的狐狸尾巴来,但那时太年青,一遇流言,便连自己也仿佛觉得真是犯了罪,怕遇见人们的眼睛,怕受到母亲的爱抚。”这段话一箭双雕,既批判了记忆中衍太太的“流言”,又对现实中“正人君子”们的“流言”予以回击。《朝花夕拾》中有的作品,如《狗·猫·鼠》、《二十四孝图》,现实针对性强,此时此地的议论多一些,带有杂文色彩。但它于杂文最大的不同,还是有较多历史往事的回忆,如果去掉有关历史往事的叙述,则文章本身就不能存在了。《朝花夕拾》与鲁迅其他杂文集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前者以叙事为主,而后者则是以议论为主。《朝花夕拾》虽然采用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但它以回忆旧事为前提;在旧事重提的基础上发些议论,是为了增强文章的现实针对性。
我个人认为,此书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而又带有一丝对过去回忆的感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2-20
朝花夕拾》1928年有北京未名出版社,列为作者所编的《未名新集》之一。1932年9月,改由上海北新书局出版。现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鲁迅全集》第二卷。它收入了作者1926年所作回忆散文10篇:《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总题为《旧事重提》;编集时鲁迅重新替它起了一个更加艺术的名字——《朝花夕拾》,其意即为早晨开的话到晚上才拾起来。作者在该书的《小引》中说:“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的多,但是我不能够。”这句话的意思很丰富,它既有对早年生活的留恋,又有对其失去感到的遗憾,还有在写作上的谦虚之意。鲁迅在《小引》还说:“这十篇就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与实际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现在只记得是这样。文体大概很杂乱,因为是或作或辍,经了九个月之多。环境也不一:前两篇写于北京寓所的东壁下;中三篇是流离中所作,地方是医院和木匠房;后五篇却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的楼上,已经是被学者们挤出之后了。”虽然这组文章写于不同的时间和地点,每篇又各有所侧重,但它们都带有作者自传的性质。
《朝花夕拾》中的十篇散文,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从第一篇到第六篇,主要描写鲁迅童年时代的生活;第七篇和第八篇,写他青年时代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最后两篇,怀念师友,回顾自己走上文学道路的经历及辛亥革命的风云变幻。鲁迅的这组散文一自己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用夹叙夹议的方式,真实而动人地抒写了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其中有鲁迅从自己的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对于劳动人民的热爱,对于封建道德的憎恶,以及终于和封建家庭历来为自己子弟所安排的前程彻底决裂而走上一条新路的过程。有“进化论”在他思想上引起了最初的震动,“乌烟瘴气”的洋务学堂带给他的深切失望,乃至由此得出“到外国去”寻找救国救民道路的结论。有日俄战争中中国人民充当“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的幻灯片给予他的强烈刺激,促使他放弃医学从事文学的转折。还有他回国后在绍兴任教期间所遇到的辛亥革命给他带来的欢欣和失望。这些往事,留下了鲁迅为着民族解放而摸索前进的足迹,也为他以后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朝花夕拾》是以记事为主的回忆散文,他不同于作者的以议论为主的杂文,即使有议论,它也多是在叙事基础上附带涉及,决不喧兵夺主。

[点评]
作为一部“回忆的记事”,《朝花夕拾》的主人公当然是鲁迅自己。一个作者回忆过去,既可以用彼时彼地的眼光和心态去描写,也可以用执笔之际的此时此地的眼光和心态去描写。前者能使往事活灵活现,犹如带露折花;后者便于登高望远,以目前的思想水平去追叙、评价过往之事,并给其注入新的战斗意气。鲁迅写作《朝花夕拾》各篇时,兼顾以上两种情况,即将彼时彼地的眼光和心态与此时此地的眼光和心态结合起来。在叙说旧事时,为了历史的真实,为了不损害“朝花”的鲜艳与芬芳,他基本上采取的是“过去式”,如他童年时代心目中的长妈妈与百草园,少年时代心目中的衍太太与给他父亲治病的两位中医,青年时代心目中的南京水师学堂与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等。作者描写这些人物和事物时,在保持历史真实性的前提下,倾注自己爱憎分明的感情,并且这感情往往是“过去式”与“现在式”的重合,因而十分强烈。作者有时甚至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而是跳出历史的时限发些议论。比如,作者在描述衍太太制造他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的谣言之后,变发出了这样的议论:“流言的来源,我是明白的,倘是现在,只要有地方发表,我总要骂出流言家的狐狸尾巴来,但那时太年青,一遇流言,便连自己也仿佛觉得真是犯了罪,怕遇见人们的眼睛,怕受到母亲的爱抚。”这段话一箭双雕,既批判了记忆中衍太太的“流言”,又对现实中“正人君子”们的“流言”予以回击。《朝花夕拾》中有的作品,如《狗·猫·鼠》、《二十四孝图》,现实针对性强,此时此地的议论多一些,带有杂文色彩。但它于杂文最大的不同,还是有较多历史往事的回忆,如果去掉有关历史往事的叙述,则文章本身就不能存在了。《朝花夕拾》与鲁迅其他杂文集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前者以叙事为主,而后者则是以议论为主。《朝花夕拾》虽然采用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但它以回忆旧事为前提;在旧事重提的基础上发些议论,是为了增强文章的现实针对性。

后面还有很多,你自己看看吧,希望能帮上你

参考资料:http://www.tingh.com/bmfm/dv_rss.asp?s=xhtml&boardid=50&id=11364
第2个回答  2008-12-28
4艺术手法
1、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如描写百草园的景致,绘声绘色,令人神往。
2、在对往事深情的回忆时,作者无法忘却现实,时不时插入一些“杂文笔法”(即对现实的议论),显示了鲁迅先生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如《狗•猫•鼠》一文既有作者对童年时拥有过的一只可爱的小隐鼠的深情回忆,又有对祖母讲述的民间故事生动的记叙,同时揭示了现实中那些像极了“猫”的正人君子的真实面目。
3、常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如在《无常》中,从无常也有老婆和孩子的事实中,作者既写出了无常富于人情味的特点,又巧妙地讽刺了生活中那些虚伪的知识分子,入木三分。
4、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多用反讽手法。表面上很冷静地叙述事件的始末,其实是反话正说,在叙述中暗含着“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讽刺。如在《父亲》中,对庸医的行医过程细细道来,没有正面指责与讽刺,但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
5、作者在散文中常用对比手法。如《五猖会》通过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反感和批判;《无常》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狗•猫•鼠》作者对小隐鼠的爱和对猫的强烈憎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有关《朝花夕拾》的对联:
独酌花酒释胸竹,寒衣不胜暑,朝花夕拾谁归属,甜酸咸辣苦;
《朝花夕拾》的中心思想:
《朝花夕拾》的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
第3个回答  2008-12-20
基本上就是记叙鲁迅童年和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