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诗歌具有真挚浓郁的强烈抒情性艺术特色?

急!!!!!

第1个回答  2008-12-16
  “文学是人学,诗学是情学。”〔1〕情感是艺术创作的动力和核心,诗歌作为一种最善于抒情的文学体裁,抒情无疑是其基本特征。能否成功抒写真情,是衡量诗歌成就和价值的重要标准。古往今来,许多广为流传的诗篇,都是以抒情见长而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中华素有“诗国”之称,而唐代则是诗歌的黄金时代。诗人李商隐,是唐代诗坛群星中耀眼的一颗。他独创的无题诗,代表了他诗歌艺术的突出成就,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无题诗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在中国诗史上占有突出地位,根本原因在于它成功地抒写了人间至真至美的情感。善于言情,是李商隐无题诗的根本艺术特征。〔2〕

  在对李商隐无题诗的研究中,虽然早就有人指出其诗歌的抒情特征,但却多是把它当作诗歌艺术风格的一个方面,如“深情绵邈”、“情深辞婉”等,或当作一种抒情艺术,却尚未把无题诗对深挚情感的成功抒写提到决定诗歌成就的高度,作为蕴藏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背后的关键性因素加以集中论述,也就很难全面、准确地认识李商隐无题诗的价值和贡献。因此,本文试图结合诗作实际探讨无题诗中的情感及其独特的抒情方式,并且通过李商隐与其他诗人诗作的比较,阐述无题诗在抒情方面的独特性、影响和贡献,以此展示李商隐无题诗的言情艺术,说明挚情的成功抒写是无题诗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

  一、 无题诗中的情感

  较之宋以后诗人越来越多地追求诗作中的理念色彩和趣味,唐代诗人显然更喜欢也更擅长用独到的眼光去审度人与世界的关系,抒写自身的感觉情绪,表现出强烈的个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唐代诗人的成就高度。在诗人群星闪烁的唐代,李商隐的无题诗以善于言情为根本特征,具有上述特点。

  文学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情感是诗的生命,诗的本职在于抒情。比起其它情感,哀情最易触及人的灵魂,引起心灵的震撼。而爱情又是情感中较强烈的一种,其悲欢离合易引起读者的共鸣。爱情悲剧几乎是所有情感形式中最富于感染力的一种,历来为文学家所偏爱。读者移情于作品中青年男女的相恋,悲憾于他们的生离死别,进而引发对严肃主题的思考。

  作为李商隐独创的高度“精纯”的抒情诗体,无题诗多以男女相思为题材,表现各种复杂的思想情绪,抒写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渺茫失落而带有浓厚悲剧色彩的爱情在诗中尤为多见。无题诗在抒写爱情生活中的离别与间阻、期待与失望、执着与缠绵、苦闷与悲愤等方面,达到很高的抒情艺术水平,具有震撼读者心灵的巨大艺术力量。

  李商隐写了大量的爱情诗,其中也有少数庸俗之作,受南朝宫体诗和中唐以来艳体诗的影响,写得轻佻靡艳,如《拟意》、《碧瓦》等诗作。但从总体倾向看,却并非如此。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多数写得深情绵邈、精纯华美,或抒伤离怀远之意,或写小会遽别之思,或发伤逝永隔之恨,情真语挚,婉曲缠绵,充分体现了诗人善于言情的特长。

  在思想上,无题诗多揭露封建礼教的虚伪,强调恋爱双方彼此相悦,坚决要求摆脱礼教的束缚,给予青年以天性自由,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更主要的是,无题诗把情感表达得真挚深沉,带有浓厚的感伤情绪和悲剧色彩,凄美芳菲,具有较高的品格。如他著名的《无题》诗: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痴情的诗人,为心上女郎怅望中宵,倾诉了自己无尽的心思,然后默默上朝而去。如此深沉情怀,如此执着之爱,具有李商隐爱情诗凄艳而不轻佻的特点。诗人的心态和性格,使诗作深沉而绮丽,严肃而浪漫。在这首诗中,诗人抒写了对昨夜一度春风,旋即成为间隔的意中人的深切怀想,其痴迷而沉醉的心态,怅然若失的形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两性情境是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艺术敏感点。在李商隐的无题诗中,不论是两情欢悦的温馨,心有灵犀的默契,还是执着相思的痛苦,凄怨悲怆的失意,莫不渗透了诗人真挚深沉的情感,写得情深语挚,哀怨动人。这些哙炙人口的诗篇,是诗人心血和挚情的结晶。

  二、 无题诗的独特抒情方式

  在诗歌中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地表现出真切的情感,是古今中外诗人的共同追求。从李商隐的无题诗中,我们看到,诗人的真挚情感是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法表现出来的,这些表现手法成为诗人情感的艺术载体,并以此形成李商隐无题诗的独特抒情方式和艺术风格。

  (一) 深婉曲折的抒情方式

  李商隐的无题诗较少采用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而特别致力于婉曲见意。曲折达意的抒述方式,同诗人缠绵悱恻的情思结合起来,“寄托深而措辞婉”〔3〕,便形成无题诗独特的艺术风格。这种深婉的艺术风格,既是因为无题诗抒写对象和内容的缘故,出于处理上的实际需要,同时又与诗人用典的积习有关,受其文艺思想所支配。

  对李商隐诗歌的高情远意,前人早有述评。何焯在《义门读书记》中评李义山诗“顿挫曲折,有声有色,有情有味。”而胡震亨《唐音癸签》引杨慎说:“世人但称义山巧丽,俗学只见其皮肤耳,高情远意,皆不识也。”这些都指出了李诗的特色。而他的无题诗,更是有百宝流苏的绮丽,有千丝织网的细密,有行云流水的空明,使读者回肠荡气,不能自已。这种艺术上的特色,是各时代其他杰出诗人所没有的。李商隐在这方面另外开辟了一个境界,丰富了唐代诗歌的艺术成就,充分体现了婉曲抒情的特色。如: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迂回曲折地抒述情感,委婉细腻地刻划心理,是李商隐无题诗抒情艺术的重要表现。这类无题诗,构思上采用的是一种“剥茧抽丝”的方式,从一个意象生发出另一个意象,环环相扣,绵绵不绝,委婉曲折地把真挚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上面的诗作开头写别离的痛苦,却从会见的困难着笔,因为见面难得,离别才倍觉难堪。接下去抒述离情,用“春蚕”、“蜡炬”一对比喻来形容缠绵执着的相思,委婉而热烈,含蓄而鲜明,不愧为千古名句。往下设想别后的情境,青春易逝、孤独难捱,加深了离别的愁绪。末尾又翻回头来自我宽解,但也表明相思之情不能自已。全诗扣住离别写相思,却不限于离别当时的情景,而从会见之难一直联想到别后的苦痛和希望,概括面广,感情容量大。诗作把矛盾复杂的心理委曲尽情地抒写出来,十分真挚动人。这种固结不解的感情,深挚邈远,缠绵悱恻,不知感动了多少读者。在李商隐的无题诗中,这类作品是最有代表性的。
  在无题诗中,诗人有时借助联想和想象将实事实情化为虚拟的情境和画面,使诗作中的抒情同样体现出深婉曲折的特点。“隔座送钩春酒暧,分曹射覆蜡灯红”一联,便是通过想象意中人生活场景而传达出刻骨的相思。

  (二)营造朦胧意境,抒写深挚情怀

  将复杂矛盾甚至惆怅莫名的情绪借助于诗心的巧妙生发,铸造成为雾里繁花般朦胧凄艳的诗境,是李商隐在诗歌创作中毕生追求的目标。因为对爱情感受的朦胧惝恍,所以诗人特别需要用象征手法和美丽神话来渲染意境,需要用移情入景的方法来烘托情绪。无题诗常常以朦胧意境的营造代替对恋爱事件本身的琐屑描绘。

  李商隐受《楚辞》影响,惯于把叙述事实、抒写苦闷和幻想爱情交织在一起,融情入景或借景抒情,使所描绘的事件富于象征性和跳跃性,使所蕴含的情感含蓄深沉、意味隽永。《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诗中便是借助象征手法,着意渲染了有助于抒发感情的特殊气氛。又如《无题》: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全诗着意摹写缠绵悱恻的相思相忆和不知所以然的婉曲心理,而整个相思相忆的心理流程又与斜月、晨钟、烛影、香晕的环境描写层递而下,在梦幻的交织中创造出凄迷哀丽的境界,既避免了艺术上的平直,又恰到好处地突出了“远别之恨”的主旨。

  “一切景语皆情语。”〔4〕情是景的统帅。李商隐无题诗以景传情,借景抒情,通过凄迷朦胧的意境,成功地表达出深沉真挚的情感,表达出他对爱情理想——实际上也是人生理想———的美丽的“蓬山”的不懈追求。

  (三)无题诗的真挚情感,通过悲剧气氛和感伤情绪表达出来

  李商隐自幼几经离丧,饱受人生困苦,深感世态炎凉,感情更加脆弱。受“党争”影响,诗人“一生襟抱未曾开”。“古来才命两相妨”〔5〕的不幸,给诗人以毕生的怨愤,孕育了他憔悴行吟的诗篇。他的无题诗抒写了爱情生活的不幸,又和身世遭遇的不幸乃至对唐朝命运的忧思相联系,转化为哀戚顽艳。带有浓郁的感伤情绪,是李商隐无题诗的重要情感特征,诗作也因此具有特殊的美感。

  如果说杜牧是用旷放排遣感伤,温庭筠是用恻艳冲淡感伤,那么,李商隐无题诗的感伤美则是在阴柔之美的范畴内自辟形象化一境。“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不妨看作他那种执着缠绵固结不解的感伤情绪的形象化表达;而这种感伤情绪,注入朦胧瑰艳的诗境,就更显得凄美幽眇、耐人寻味,犹如烛光下和泪的美人,使人不觉为之低徊。而《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一首,则是通过对远别之恨和相思之苦的反复描绘渲染,才使结尾“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的无望更具悲剧感,从而产生一种动人心魄的艺术力量。全诗感情深挚,无此真情,无此抒情妙笔,难成此诗。

  李商隐笔下出现的爱的世界,大都是寂寞、凄楚的,而且经常伴着怀疑和绝望。“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诗人化抽象感情为具体事物,通过美好事物产生与被毁坏的对照,使诗在凄艳之中产生一种动人心弦的悲剧美感。

  另一方面,诗人苦于爱情的折磨而又执着于爱情,在无题诗中刻意塑造彷徨求索的人物形象,通过描述对理想对象的不懈追求,显示诗人的执着态度,成功抒写出委曲深挚的感情。这种例子在无题诗中也是很多的。
  此外,李商隐善于熔词铸语,在含蓄深稳之中表现炽热的感情。如“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善用表明幽阻的动词“啮”、“牵”,描述远隔之境和迷离之情。又善于将副词和动词巧妙结合起来,表达他对爱情的深刻怅惘和百折不回的追求。如“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句中“莫共”与“争发”的巧妙连结。

  李商隐无题诗中的深挚感情,通过深婉曲折的抒述方式,以及营造朦胧意境、渲染悲剧气氛等艺术手法成功地表现出来,充分体现了无题诗善于言情的根本特色。

  三、 无题诗在抒情方面的特色和贡献

  用高妙的艺术技巧,精工的表现手法,表达出诗人的深挚情感,这是无题诗取得巨大成就,具有历久不衰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

  在唐代诗史上,李商隐与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李贺,并称“三李”。他们凭诗人之眼、诗人之心、诗人之笔写诗,都属于纯诗人型的作手。但在“才”的共同点上,又各具个性,可以从他们诗作的特点上加以区别。

  李白的“才气”,常使人感到惊奇,不得不为其诗作的思想和艺术力量所震慑。李贺凭着超凡的“才思”,拿精神生命作诗,呕心沥血、苦思冥索以觅奇句奇境。他们可以使读者惊喜,使读者悲戚,但不大能使读者产生缠绵悱恻、低徊往复、荡气回肠的感受。而李商隐的诗歌,不逞才使气,也不追求诡奇幽幻的想象之境———他凭的是“才情”,凭的是情深笔妙。他的无题诗,笔之深婉,格之高洁,境之清华,语之韶秀,气之俊爽,韵之绵邈,常使读者陶醉。一股深挚的情感洋溢于诗外,具有震人心弦的艺术感染力。

  在晚唐诗人中,李商隐与温庭筠最为著名,并称“温李”。温庭筠诗风�艳,没有李商隐诗作情深辞婉。在爱情诗史上,李商隐的无题诗以其成功抒写深挚情怀而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其成就远非六朝宫体诗或杜牧艳情诗可比。

  李商隐在唐诗发展史上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一方面,中唐诗人在开辟新境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缺点和流弊,渐渐露出衰败迹象。晚唐诗人面临着在山穷水尽的情况下开创柳暗花明新局面的历史课题。李商隐创作出深情瑰丽的诗篇,为完成这一历史赋予的使命作出重要贡献,为唐诗发展展现了一片绚丽的晚霞。另一方面,李商隐以其杰出的诗歌创作成就把中唐以来逐渐走向散文化的诗歌潮流,引向以情深意永、精炼含蓄为特色的抒情传统,又在自己独创的无题诗中改变了盛唐初期诗人直抒胸臆、质朴明朗的诗风,独辟蹊径地开拓了寄情深婉的新境界。李商隐通过自己抒写挚情的无题诗,将香艳成分净化并提高了品格,对香艳进入文艺领域作出贡献。无题诗在描写心象、物象,运用比兴手法,营造朦胧意境,渲染悲剧气氛等诸多方面,对后代词人影响很大。更重要的是,他在无题诗中继承并发展了诗歌抒写深挚情感的优秀传统,创造性地运用了独特的抒情方式,对后世诗风改良和诗歌抒情艺术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