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末年的舞都有哪些?

比如杨贵妃跳的霓裳羽衣舞,就是在东晋的时候比较有名的舞

第1个回答  2020-10-03
舞蹈特点:大多赋予抒情性,舞姿较为轻柔曼妙,大多继承了汉代的舞姿舞容.如“舞袖、折腰”等,但是并没有缺少了汉代的粗犷豪放,可能是与当时的社会思潮有关.历史地位: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少数民族大量涌入中原,加速了民族融合也促进了各民族之间乐舞的交流.为隋唐舞蹈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准备了条件,为我国古代舞蹈艺术的黄金时代拉开了序幕,这是一个成熟的,独立的发展舞蹈表演性艺术的时期.

 南 北朝时,原北方的统治者向江南迁移,北方则归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统治。由于南北两地统治者的风俗习尚、文化娱乐生活迥异,其乐舞的风格和特 色也截然不同。两晋和南北朝继承了汉魏的传统,《清商乐》、“杂技百戏”仍然流行。此外,漫画教程西曲、吴歌、杂舞盛行。晋太康时(280~289年)流行的《杯 盘舞》又称《晋世宁》(祝愿晋世得到安宁,属杂舞类),舞者用手接住杯盘,反复而舞,似一种杂技耍杯的节目。晋人谢尚的《鸲鹆舞》是模仿鸟的舞蹈。他在大 庭广众之下,舞起来屈伸俯仰,旁若无人。南京西岗出土的西晋鸟兽人物瓷罐,很多鸟类聚于罐顶,造型美丽,下面有似带面具的男舞人,扬起长袖和吸腿起舞。西 晋石崇在洛阳建金谷园养蓄众多舞伎,恒舞于室,其中舞得最好的是广西人绿珠,石崇作《明君舞》,绿珠扮演明君(即昭君),《明君舞》其后也归入《清商乐》 中。

   魏晋人崇尚清谈,善思辩,褒衣博带,手执尘尾扇,有的甚至留有颊须。他们喜爱轻盈飘逸、抒情宛转之美,常怀有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人生观。这在一定程度上 影响了当时的舞风。东晋顾恺之所绘的“洛神赋”其中一幅头梳双环髻的洛神,修颈细腰,手执尘尾扇,飘带萦绕,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这正是东晋人心目中的美 人。另一幅是一男子立于饰有羽葆流苏的双鼓前,手执一双鼓棰正在演奏。边陲河西走廊的酒泉丁家闸魏

晋墓出土的飞天,《燕居行乐图》也大有中原舞风,舞伎 头戴花冠,手持便面(即扇子)起舞,显得轻盈洒脱。江苏常州戚家村出土的女舞俑,端庄凝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