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知识学得太死,该怎么办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0-05
死记硬背”也是一种学习方法,不论哪门学科,有些知识点还真得靠死记硬背,比如说文学常识。什么中国四大名著是哪四部啊,唐宋八大家是谁啊,某个作品的作者是谁啊等等。但“死记硬背”并不是科学的学习方法。
小学生也好,学龄前儿童也罢,他们的确处在记忆力强的黄金时期,但如果不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不仅记住的东西过不了多久就会遗忘,更会影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智力发育。再往大的方面说,长期“死记硬背”会影响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和价值观。
那么小学生究竟应该怎样做才能摆脱“死记硬背”的束缚呢?

首先来看外部环境因素。外部环境主要指的是家长和老师。学生要走出“死记硬背”的束缚离不开家长和老师的鼓励、支持、引导和监督。当然尤其是家长,若能在学习方法上面给予学生具体的指导和帮助,那就再好不过了。但是现实生活中,老师在现有教育体制下不可能有那样的时间和精力,而大多数家长缺乏的是专业知识。所以家长和老师更多扮演的是监督或者引导的角色。
其次来看内因。内因就是指学生自身啦。其实每个靠“死记硬背”来学习的学生心里都明白,记得东西过几天甚至一会儿就忘记了。正所谓“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说的就是这种现象。每当考试时“咬笔杆子”的学生一定在想自己明明记住了怎么现在就忘了呢!学生们潜意识里非常明白“死记硬背”的坏处,然而要么出于懒惰或者不喜欢学习,要么出于找不到适宜的学习方法,只能靠“死记硬背”。
现在有了家长和老师的引导和监督,而学生也认识到了“死记硬背”的不足之处,那么到底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们再看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很多家长很疑惑,我的孩子在小学一二年级或者三年级的学习成绩很好啊,为什么越到高年级成绩下滑严重呢?问题就在这里。小学低年级阶段实际上是识、记阶段,主要靠的就是“死记硬背”,而到了三年级或者四年级以后,开始要求对知识不仅要识记,还要理解更要应用。这本身也是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的学习方向和基本要求。我们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更好地应用和驾驭语言吗。

因此,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认识和记忆的基础上,懂得如何去理解和应用所学到的知识才是摆脱“死记硬背”的科学方法。
那么有哪些具体方法呢?
总的来说有五个方面,那就是“读其音、识其形、辨其义、明其理、用其意”。这五个方面既各自独立,又相辅相成,一环扣一环。靠前的是基础,后面的是升华。说到底,就是对所学知识在识记的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从而加深和巩固记忆,摆脱“死记硬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