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贾樟柯电影的感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2
        第一次了解到贾樟柯是因为大学专业课有一节是电影分析。老师说贾樟柯是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有《三峡好人》《路边野餐》。

      那天上完课后回到宿舍,打开平板准备看《路边野餐》,看了不到五分钟就换成了别的更好看的电影,一边吃饭一边看电影,必须得配上不用思考就能看下去的电影。

    那时不懂贾樟柯,因而看不下去他那具有极强的纪实风格的电影。

      现在莫名喜欢上了贾樟柯的电影,似乎对他电影中所表达的某种东西也有了某种理解。

    看的第一部是《山河故人》。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这部电影前面部分和后面部分的画面比例不一样,前面部分有点类似于故事前景,是发生在他们在故乡时候的故事。简单点说,这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女人和两个青梅竹马的男人的故事。女主人公涛选择了更风趣幽默的晋生,而更老实固执的梁子则离开了故乡,但是最后涛和晋生离了婚,儿子到乐跟着晋生从上海又辗转去了澳大利亚。儿子到乐关于母亲只有一把钥匙,就连中国话也不会说。说实话,这部电影蕴含了很多东西。就我看了一遍的感受如下:

    1.表达了人生的孤独,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不能理解。电影开头女主涛和一群人跳舞,身边的人来来去去,电影中安排了和丈夫的离婚、儿子的出国、父亲的离世,到影片最后女主一人在塔前独舞,塔似乎象征一种孤独的守候意象。

      2.表达了人生的无常性。女主选择了晋生,可是最后他们却离婚了,女主最后又回到了故乡。梁子选择离开家乡,最后却又患病回到了故乡。晋生远离家乡到达了澳大利亚,却想回来也不可能回来了。

      3.城乡发展速度与人身心发展速度的不协调。晋生追随时代的脚步离开家乡走向繁华的上海,最后因为躲债来到澳大利亚,虽然住着豪华的住宅,可是桌上摆着的还是山西的汾酒,说着的还是山西的方言,可以看出他与现代化发展的一种不协调性。

      4.底层人民命运的艰难。梁子因为固执不愿改变,最终做了煤矿工人,也没有躲掉命运的艰难,得了严重的肺病不得不回到老家。

    看的第二部电影是《小武》。《小武》可以说是我目前看的几部里面最喜欢的了。小武这人在现代道德规范下是一个可耻的小偷,通过这个人物形象表现社会的变迁可以说是贾导别出心裁的地方。该电影主要是讲述小武在友情、爱情、亲情三方面感受到的挫折,最终走向深渊的故事。小武不能算传统意义上的好人,但是看完电影我又感觉他也不是一个彻底的坏人,他每次偷了别人的钱包之后还会把身份证还回去,就这一点来看也不算坏的彻底。撇开他的小偷身份来看,小武可以是我们每一个人,因为自身条件感到自卑、敏感,在时代潮流中不肯改变自己固有的思想观念,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可是,在我看来他真挚、善良、讲义气,他不愿意去掩盖自己的过去,他对待感情认真专一。正如贾导最后一个“示众”镜头所要表达的一样,他可以是我们看的对象,但有时候他就是我们自己。

    第三部电影是《三峡好人》。这部电影的画面感处理得非常好,我很喜欢镜头里的对于三峡山水的表现,当然一面是废墟一面是新城,这种镜头处理方式也表达了导演的某种思想。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个男人寻找前妻和一个女人寻找丈夫的故事。男人寻找的妻子是从三峡那边卖到山西去的,然而在他们俩团聚之后,我们能深刻感受到这份真挚的感情。女人寻找男人的故事,以男人的变心为终止。这两个故事形成对比,人穷时反而有情感在,人发达了却忘记了情感。电影中表现了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悲哀,三峡工程的建设,移民的迁徙,有钱人一声令下就能让桥上的灯光全部打开,其中的讽刺意味可想而知。

    最后一部是《江湖儿女》。这一部属于我没怎么看懂的一部,总感觉这两个人好像是明明相爱却不愿承认。江湖讲究的就是一个义气,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的是注重规章制度、上下等级,虽然时代在进步,却缺少了那种情义在,人变得冷漠了。

    这些我都只看一遍,还不能看出太多东西。总的来说,我喜欢贾导电影里纪实的风格、演员平静的表演、长镜头的应用、背景音乐的应用、超现实的表达手法等等。我喜欢导演对底层人民的关怀、对时代变迁下人物命运的描写、对边缘人群的关注、对人的情感的书写。很多都很喜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