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和孩子说话一定要蹲下来?因为你蹲下的不是身子、而是距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6

文/爸妈快来看

“你为什么要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不累吗”

“不累”

“还是你厉害,我蹲一会就受不了了”

“不是我厉害,是只有蹲下来才能看到孩子眼中的世界”

……

这是曾经一位朋友和亲戚幼师的对话,那个时候的我对“蹲下才能看到孩子眼中世界”甚是不解,直到自己做母亲之后才知道,原来“蹲下身子”去看孩子可以看到很多平时无法理解的事情。

比如,

孩子不愿洗头的时候-我蹲下身子发现了孩子那眼角的洗发泡沫,也明白了孩子抗拒洗发是因为害怕辣眼睛疼

孩子坐车哭闹不听话时-我蹲下身子看到了孩子那难受的表情,也明白了孩子是因为晕车所以哭闹不止

孩子不愿意洗澡的时候-我蹲下身子看到了孩子那红红的皮肤,明白了水温太烫、搓澡力度太大的皮肤刺伤

孩子不愿意吃青菜挑食时-我蹲下身子看到了孩子不想吞咽地逃避,也明白了人与人之间的味觉和喜好不同

曾经,小时候的我们不也是因为不吃这个、不吃那个而被批评挑食吗?直到长大后才发现,我们想吃、能吃的食物要比父母们还要宽广,所谓的家长不挑食也不过是他们不会买自己不喜欢吃的食物,没有从客观事物上形成这件东西我不吃、自然就没有挑食一说法了。

可能说起孩子不愿洗头、坐车哭闹、不愿意洗澡包括挑食这些事情,很多家长有些好奇“为什么一定要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这是因为蹲下身子和孩子交谈有着以下几种好处:

1、面对面交谈,可以发现更多表情

和孩子交流有的时候真的是一门艺术,想要被孩子接受,那么家长就应该找到和孩子对立的位置、蹲下身去和孩子交谈,重要的是这个动作可以让我们发现孩子更多表情,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有的时候一样的词语、却有着不一样的理解,就拿“执拗”这个词来说,有人认为这是贬义词、也有人认为这是褒义词。

所以,人与人、包括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很多时候都是“你说你的、我做我的”,这样没有接洽的沟通自然是没有什么高效率可言了,如果我们能够和孩子面对面去沟通,通过语言的角度和孩子条件反射出来的表情,每一句的沟通都会随着表情的变换而尽可能地言简意赅,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有的时候眼神和表情往往最美妙,TA可以让彼此之间的交谈和理解更轻松有暖。

2、蹲下身子交谈,是在向宝宝“示好”

蹲下身子和孩子面对面交谈,实际上细节方面的影响在于和孩子的位置、角度一致,更是放低姿态和孩子平等相处的思想放开,只有和孩子站在天平秤上才知道对方的重量,而同一视觉的交谈也让他们更了解孩子,这也相当于家长在向孩子“示好”、促进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平时我们跟孩子说话的时候不妨蹲下身子平心沟通,用我们的理解、倾听和尊重去平等和孩子交流,在设身处地的着想里孩子也会受到感触,那轻松的沟通环境、相信孩子和父母也很容易成为很好的朋友,而这对于孩子的身体 健康 、包括心灵发展也都有着很好的未来导向。

3、温柔的注视是接纳,也是给孩子安全感

和孩子面对面沟通目光的表现非常重要,尤其是孩子和家长之间发生冲突时,家长是眉头紧锁还是温柔注视,都会给孩子带来不同的感觉和态度,就拿孩子摔了杯子这件事情来说,如果父母眉头紧锁地用责备的语气对孩子说“你怎么回事连个杯子都拿不稳”,对于孩子来说就是感到不安的消极感,这是因为家长的否定和责备、让孩子心中的自我否决更深了。

倘若家长以温柔注视孩子,那么孩子所接收到的 情感 就是尊重和柔和,这种 情感 就像是微风一样不骄不躁刚刚好,不知道生活中有没有家长注意到,孩子每次跟我们说话之前都有“爸爸、妈妈”的称呼不断,除了称呼的随应之外、还有着孩子渴望引起家长注意的成分。

另外,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的话,也会发现幼儿园老师和小朋友说话的时候、就经常是蹲下来和孩子一样高,因为蹲下来我们可以看到孩子眼里的表情、对他们多一些了解,在面对面的沟通里也让孩子体验到了被尊重的重视感。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也要拿出幼儿园老师跟孩子沟通的半蹲模式,放下姿态跟孩子一般高去沟通、你会发现原来蹲下的世界也是别有一番滋味,重要的是父母在这种沟通里蹲下的不是身子而是距离缩短,通过近距离的了解和磨合,我们对孩子、包括孩子跟家长之间的亲子关系也会重新定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