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愚孝》(22)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9
这个故事和百里奚之类的人没啥关系,春秋战国时代,确实有个百里奚,他是春秋时代一个著名人物。本故事主人公是仲由(BC542年-BC480年),字子路。

可是,我还是想讲讲百里奚。百里奚(约前725—公元前621年),姜姓,百里氏,名奚,字子明,号五羖大夫,春秋虞国(今山西平陆北)人。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

百里奚被晋国俘虏,成为亡国奴,陪嫁到秦国,后来不堪屈辱逃跑。本想着去楚国,看有没有可能给楚成王(BC691-BC626)打打工,奈何这个楚成王不识货,南阳的楚人把百里奚抓住后,让他放牛去。

这个秦穆公(约BC670-BC621)知道百里奚有本事啊,不能让楚国人知道百里奚的厉害。于是,秦穆公派人去南阳买奴隶,随意用五张羊皮就把百里奚买了回来。因此这个百里奚后来有个外号叫“五羖大夫”。

这回秦穆公开始给百里奚道歉道:“我知百里先生是能人,先前不知先生也驾临荜国,故有失远迎,才致使先生在楚国受此大苦,我愿将国事交于先生,望先生教我富国强兵之法!”

既然秦国一国之君都道歉过了,也就不追究之前在秦国受到的奴隶待遇了。再说去了楚国,一个人不认识,还是被当做奴隶看待啊!百里奚也就借坡下驴,被秦穆公拜为大夫。

这当了大秦国大夫后,楚国人听说了放跑了能人,然后就去告诉楚成王,楚成王知道后,直拍大腿道:“这是哪个杀千刀的,害得本王错失一名股肱之臣啊!”

百里奚做秦相七年,勤理政务,平易近人,生活俭朴,开始重视发掘人才,“谋无不当,举必有功”,使秦国大治,遂建春秋霸业。

话说,等到百里奚死的时候,“秦国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谣,舂者不相杵”。就是说秦国不论男女都痛哭流涕,连小孩子也不唱歌谣了,正在舂米的人,也因悲哀而不发出相应的号子。

闲话休提,继续讲真正的“百里负米”故事。

暂且不说百里奚,接着说本故事“百里负米”,既然百里不是指代人,那一定就是指真的百里距离了。

这个仲由,少年时,家穷得叮当响,他从事各种劳作,以维持家庭生活,甚至常吃野菜充饥。所以,仲由家庭那是百分百的无产阶级啊!说到仲由,不能不先说说他师父孔子啊!孔子较仲由大9岁。

孔子是没落的贵族,孔子老爹本是宋国贵族,因为在宋国宫廷内乱中,孔子他爹的曾祖逃到了鲁国,那好歹也是宋国大夫之后,随行的仆人有很多的,在鲁国也过得不错。

孔子他爹也只能在陬邑这个小地方当个大夫,那也是奴隶主之一啊!只不过,作为外来的贵族始终干不过本地鲁国人。所以孔子他爹也是越混越差。

话说孔子他爹六十多岁了,一连生了九个闺女,就是生不出来儿子。再娶小妾终于生一个儿子,也就是孟皮。

大女儿二女儿都不愿意嫁给孔子他爹,因为孔子他爹是个66岁的糟老头,而只有13岁的小女儿,啥都不懂,全凭父母做主,好惨啊,13岁黄花大闺女要嫁一个66岁的糟老头子啊!

反正结果就是14岁的少女颜征,在艰难困苦中生下孔子,好好生活了三年功夫,孔子他爹一病呜呼了。然后,孔子他姐姐和大妈就把孔子和颜征在,以及孟皮和孟皮妈妈全赶走了。

另外据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记载:“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这个记载令孔子后人很没面子啊,我老祖竟然是和一个13岁未成年女孩野合才出生。这里的纥就是孔子他爹。

颜氏有三个女儿,最小的一个叫徵在。颜氏问三个女儿说:“陬邑大夫叔梁纥,虽然父、祖为卿士,但他是先圣王裔。此人身长十尺,武力绝伦,我很喜欢他。虽然岁数有点大,性情有些严厉,但这些都没什么问题。你们三个谁愿意做他的妻子。”

两个大女儿都默不作声,小女儿徵在上前回答说:“一切听从父亲的安排,父亲不用再问了。”父亲听出了这话的语气,说:“你能行。”于是就将小女儿嫁给了叔梁纥。

故事讲述很精彩,奈何大家还是不信《孔子家语》,只相信司马迁,至于史学界争论的不是孔子是不是野合而生,而是野合到什么程度。╯□╰

史学界给出三种不同意思的野合,大致如下:

野合一:中国古代礼仪认为结婚生育的合适岁数,男性应该在16至64岁之间,女性应该在14岁至49岁之间。凡是在这个范围之外的都是不合礼仪的,均叫“野合”。孔子的父亲叔梁纥迎娶颜徵在时已66 岁,母亲也才13岁,故称之为“野合”。

野合三:叔梁纥和颜徵在于野外交合(这是一种古代习俗),故称之“野合”。是否这孔子他爹居心不良,把颜徵在骗到荒郊野外,行那野合之事,更有人言之凿凿,说就是在尼山上野合的,所以孔子叫孔尼。

不论哪一种“野合”,于孔子的名声都不大好,这大概也是孔子他妈在陬邑(山东济宁)没法混了原因之所在,孔子和孟皮一起随着妈妈搬到了阙里(山东曲阜)。

总之孔子在鲁国阙里,过着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贫苦生活,因为孔子母家族明显不是奴隶主(公侯伯子男),连男爵都不是,基本上是奴隶阶级级别。

后来,17岁的孔子要去参加季氏家宴,被季氏家臣阳虎拒之门外。这就充分说明,孔子一定是不受当时社会接受才来到这个人间的。同一年,孔子妈妈颜徵在因病操劳过多而去世,想想都是祸不单行啊!

19岁时孔子迎娶了宋国人丌官氏之女为妻,没有办法啊,已经被士族拒绝在千里之外,只好娶奴隶阶级女孩子!

20岁时,孔子开始在老哥等帮助下接近鲁昭公,同年生下儿子孔鲤,因为正好被鲁昭公赐鲤鱼,真是太吉利了,所以给儿子取名孔鲤,字伯鱼。

同一年(BC531年),鲁昭公给孔子的那个仓库管理工作,大致都挣不到什么钱,更有甚者让老婆贴钱,这让夫妻二人矛盾重重,因此孔子说出来那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所以,我觉得不如结合孔子的心态,去理解这句话,倒是不一定非要把问题扩大化,说什么孔子歧视女性。

实际上,他这时候,老妈都已经去世好几年了。身边除了老婆,还真是其她女性不多,当然宋国还有个大美女南子。虽然是孔子的梦中情人,奈何孔子身份太地位!囧╯□╰

当然,一个三岁的孩子,我们没法子要求他特别乖巧,而且是那种难得的子嗣,因为孔子老爹老来得子,很可能把他宠上天去了。孔子他爹一去世,孔子就被姐姐们还有大妈扫地出门了。

加上那个时代,本来就是男尊女卑时代,女孩子都不让继承财产,只有健康的男孩才能继承财产。

倘若又不是孔子他六十六岁的老头子,冒天下之大不韪,把孔子妈妈颜徵在尼山睡了,还就留不下伟大人物孔子了。

是故,“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句话孔子在那种奴隶社会末期说出来,也没什么不符合事实的,我们不能用现代思想死搬硬套在孔子头上,那样反而可笑了!

孔子25岁后,渐渐开始想搞副业,当然是私人教师,只要提腊肉来就收徒弟。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打通了奴隶主和奴隶阶级的阶级固化问题,但同时缓和了阶级矛盾,促进了社会发展。

咱们今天要讲的的前期工作,基本上讲完了,接着就要说说这个仲由,如何被孔子收为徒弟的故事。

孔子是文化人,从小跟着哥哥孟皮,那是读了很多书的,孔子他爹虽然去世了,但是他哥还活着,而且几乎是形影不离。

没有了老爸的宠溺,那就好好读书,大概率这个孟皮本身就是为教育家,只是为了突出孔子,这位哥哥就没有重点讲,或者哪怕不是教育家,起码崇尚文化知识,当时能够给小弟孔子找来的书籍,恐怕都被他找来了。

终于,孔子在老婆大人的骂骂咧咧声中,在忧愁每日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屈服于现实,开始想办法把脑袋里的智慧换点有用的东西,哪怕一挂腊肉也行啊!

这日,在鲁国都城中,我们十余岁的小仲由,准备去四五十里路外的亲戚家借米吃。我在第二部分就讲过子路家穷,那也是奴隶阶级,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原来这一次,年老的父母生病了,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仲由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

走了几十里路,坐在路边休息了半天,就等有个人路过欺负一下子。人高马大的子路拦住了孔子去路,抬手就是一铁拳,把孔夫子打倒在地。

子路也不尊敬他,骂道:“破落公子哥,孔老二,这次又被我逮着了!让你天天瞧不起我们乡下人,下次再斜眼看我,我还揍你!”

孔子哼哼唧唧喊了半天,开始道:“我的仲少爷啊,我还哪敢瞧不上您啊!您武艺高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将来定是个大将军啊!我早就端正态度,什么士族高高在上,我在那些仕族眼里狗屁都不是一个。……”

孔子此时把仲由一通乱夸,仲由反倒不好意思起来。仲由把孔子扶起来,本还想教训孔子一顿,却是被孔子问道:“仲少爷,你这是去哪里?我记得你家离这里蛮远的。”

仲由正好免得尴尬,摸着脑门道:“我要去四十里外借米,我妈病了想吃米,我去给他借点来。”

“不了,不啦!我都已经走一半了!不过还是谢谢你啊!我知道孔大夫有文化,不要嫌弃我乡下人粗鲁就好,我走啦!”

于是,小小的仲由翻山越岭走了几十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大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不久,仲由老妈听说儿子把孔子都揍了好几次了,这还得了,要不是孔子不责怪,告到官府,他们家可要吃不了兜着走。

公元前521年,孔子三十而立,正式准备广收门徒。仲由听说孔子要收徒,第一个就站出来说:“夫子啊,我可是免费给您当护卫,当了好几年了,保护费也值不少腊肉了啊!”

孔子哈哈一笑,你也不说要学习啊,仲由啊,我给你取个名字,以后就叫“子路”,指路明灯,一定要按照为师的话去做啊!

“好啊,好啊!谢谢夫子赐字啊!”仲由可开心了,这一年,仲由21岁。

话说贫贱夫妻百事哀,自从孔子开始广收门徒,有教无类,把一些三教九流都请到家里教授知识学问,我们的孔夫人可就不开心了。

二来孔夫人还要带个儿子孔鲤和小女儿孔姣,男人要搞事情,女人都要把家务全操持了,简直有干不完的活,现在又多一群糙汉子的生活起居要收拾,孔夫人别提多操心了。

三来从心理上讲,以前看上孔子是因为孔子好歹是个贵族,和上层领导一直密切来往交流,是只绩优股,看看现在和一群跟自己一样的贱民一起讨论国事,笑死自己了,什么时候小老百姓还能左右国事了,向来都是贵族说了算啊!

这第一批学生有四个,冉耕和闵损以及颜路,这个颜路是自己亲戚说不得只能收了,颜路不过也是更悲催的破落贵族,所以,包括仲由大护卫一起,共四个学生。

于是孔夫人开始和大多数女人一样,开始抱怨开始数落,开始吐槽,开始给孔子传播负能量,甚至晚上直接把孔子踢下床,不让他近身,这就搞得孔子很郁闷了。

孔子常说:“食色性也!”你这都不让我吃饭,我的本性都得不到满足,我岂不是很惨,于是他说出了那句有名的名言:“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一年后,孔子忍无可忍,把老婆给休了。孔子还真不信了,没有女人就不能生活了,此时孔鲤也有十多岁了,也可以照顾妹妹孔姣了。

话又说回来,这个孔夫人确实不太聪明,跟着孔子十几年,也没学会聪明一点,教出来的儿子孔鲤(前532-前483)也不像孔子啊,很一般,就好比鲁迅的孩子周海婴也一般。

孔子的家世和私人生活,孔子弟子基本上不记录,这就让后人也不知道孔姣这个名字对不对,也不知道孔夫人离婚后生活怎么样。

只不过,总有蛛丝马迹,能够让大家猜到结局。原来大鱼的妈妈过得并不好,被孔子休了后,一直住在娘家,终究是母子连心。

我只能说这个孔老二太可恶了,竟然不让儿子尽孝,让儿子悲痛的心憋着,终于两年后孔鲤也追寻老妈而去,不愿意再看到这个死糟老头子。

孔子直到死了儿子,应该总算有点悲痛了,四年后,也见了阎王去。我想孔子不让儿子伯鱼尽孝的事情,子路肯定会很不满,甚至骂他老师也有可能。

说实话,研究完孔子的一生,感觉孔子这人不大讨人喜欢,反而是子路,格外教人喜欢。

正因为忠贞不二,结局就是因为衷心而被人砍成肉酱。仲由在480年死后,孔子尽管活着时候一再痛骂子路,一旦人死了,比死了儿子还要悲痛。

有一次吃饭,徒弟拿来肉酱,孔子一见就吃不下去了,拿起盖子盖上,然后不吃饭了,吃不下了,以后众人才知道,他想仲由这个毕生追随的弟子了。

二人是师徒,也是“父子”,也是护卫与主人,当然后来也没人冒天下之大不韪来杀孔子。

儒家把子路这么个直性子,也封上了大孝子之一,供后人学习和参考,这倒是我没想到的。

这么说来,本故事倒是没有什么可以批判的啊!那就顺便批判一下虚伪的儒学吧。孔子自己都没有那么孝道,甚至不让儿子守孝道,这就是孔子的双标之处,我们要加以批判。

孔子作为奴隶社会制度下的上层阶级,他的言行肯定是为上层阶级服务的,尽管他打破了穷苦百姓也可以学习知识的壁垒,那也是他在妻子逼迫之下换来的第二条路。

如果能够做官挣钱,他绝对还是首选做官,就是因为上升之路渺茫,各国君主都不要他这个只会夸夸其谈,做不好实事的牛皮大王,所以他不得已,只好搞副业挣点外快度日。

他也好色,南子让他去见见面,聊聊人生聊聊理想,他就屁颠屁颠去见了大美女,见大美女穿着风骚,带着金银首饰,奢侈的模样,他也会不开心了。搞得护卫长子路误会孔子说:“夫子,您是不是和南子有一腿啊!我怎么听到房子里叮叮当当的声音?”

孔子马上发誓说:“子路啊,你别怀疑我啊!我若是做了对不起人的事,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子路马上相信了,哈哈,也就子路这么个直性子相信孔子啊!倘若是子夏,他就一定不信,反而会觉得这很正常,一切从实用主义出发,南子这女人,有利用价值,为什么不见见呢?

最后这一部分,我和一群小伙伴做一个讨论,现将讨论过程与结果记录如下,以分享给大家,倘若觉得好玩,不妨也积极参与讨论哦!

齐久说:“肯定是子路啊,子路多么可爱,忠心不二的一个人,哪像孔老二这么虚伪啊!孔老二提倡忠义,自己却背井离乡到他国求官,用现在的说法叫投敌叛国,他的忠也只是有奶便是娘。孔子提倡孝顺,却没有尽过孝子的本份,一个三岁丧父,十七岁丧母的人就没有赡养父母的机会,他是体会不到赡养老父老母的难处的,赡养有德的老人还心里好受些,赡养缺德的老人就是大苦大难。所以说孔子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若是孔子的母亲能活八九十岁,身体又不好,孔子是真孝子还是真逆子还很难说的,俗话说的好:久病床前无孝子。作为孩子的孔俚,母亲去世一周年之际,因思念亡母而失声哭泣,却遭到孔子的斥责,认为孔俚过分了,足以说明孔子的冷酷无情。儿思亡母本是情真,说明母子间是有感情的,如果对亡故的至亲一滴眼泪都没有,也只有怨恨的份了,这显然是不孝的行为。所以说孔子是嘴上一套,做又一套的超级骗子,是言行不一的伪君子。”

萧萧答道:“孔丘吹牛说大话搞虚假宣传,而且他有强迫症!明明一心想要入仕,但是他又拒绝学习关于除了礼教以外的其他富国强兵安民兴业的本领,所以他不管是管什么都强调礼学的全能性,要以礼治军、以礼理财、以礼外交、以礼治民,最后导致了鲁国在杏坛儒家出现以后越来越弱,失去了振兴国家的自救机会。杏坛儒生们在把鲁国消耗一空以后又转移到了当时还比较强大的齐国,发展出了稷下儒学,结果齐国在稷下儒学出现以后不到一百年就面临灭亡。这样的孔老二,太恐怖了,跟谁谁倒霉啊,我还是选择子路做朋友吧!”

悠悠答:“孔子思想是导致中国落后于西方列强的元凶。”

梅琴答:“谁愿意跟着一个江湖骗子到处流浪呀?孔子只是个普通人,不是什么圣人!”

芮山答:“渣男一个,惶惶如丧家之犬!!!!!!别再捧!选一条狗也不要他做朋友!选子路。”

辛耳说:“阿山说得对,<丧家犬>是最形象最生动最深刻的评价和写照了。也许有人会问,孔子到底是谁家的走狗?也许有人从未想过孔子是谁的狗,其实答案很简单,孔子是奴隶制家的走狗,他一生为复辟奴隶制奔走,而奴隶制在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了,所以孔子才真正是奴隶制家的丧家之犬。我喜欢子路。”

薇薇答道:“咦!你们怎么那么讨厌孔子呢?又不是要选择他做老师,是选择朋友嘛!我还是选择孔子做个朋友吧!毕竟孔子见多识广嘛!周游列国,见识了好多稀奇古怪的事情都可能,听听他讲故事吹牛皮也不错啊!子路吹牛一定吹不过孔子!╯□╰!”

【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