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孝行故事背后的继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02
这段时间在看《王阳明大传》,看到其中一些细节部分,觉得很有意思。王阳明先祖有个王祥,说起这人可能一般不熟,但要说到二十四孝故事中卧冰求鲤,估计好多人就恍然大悟了,原来是他呀。是的,其实这个人在他的时代是有作为的,做过太尉,出任过太保,而后人能够记住他的只是因为他的孝顺,更为难得的是他的孝顺不是对自己的亲生母亲,而是继母。文中介绍他的继母用了十几个字“朱氏不慈,屡进谗言,使王祥失爱于父”,这里只能是脑补画面了,对别人的孩子不慈是什么概念不知道,那就对照自己的母亲的慈祥反着来就对了,但让孩子大冬天去捕鲤鱼的,估计这孩子有也只好是别人的孩子了。

而历史上这样的后母貌似不止此一家,分布在各个朝代。孔子的学生闵子骞估计很多人也未必知道,可是说到芦衣救母的故事,那是相当熟悉了。他很小的时候生母去世,继母又生了两个弟弟,对待他自然也不好了(原谅我这里用了自然,估计也是惯性使然了),大冬天的两个弟弟是棉花做的棉袄,而他的棉袄里是丝丝的芦花,冻得孩子直哆嗦。父亲要休妻的时候他却阻拦,不休则只有一个孩子受冻,休了则有三个孩子挨饿受冻了。瞧瞧,小小年纪,这境界多难得。

当然历史上还有一个美谈,也是借助继母的力量传扬开的,就是帝舜的故事,他的遭遇更惨,母亲去世了,父亲再娶,后母刁顽,常做恶言,还唆使他的父亲一起要杀死他,于是他的生命要在对抗父亲、继母,弟弟象三人的谋害中得以存在,而他的孝顺,不记恨恰恰成为了美谈,后来尧也知道了他,在选拔继承人的过程中,多方考察和考验,他顺利过关,成为了一代圣君。

而同样的情况在王阳明身上也出现了,他也痛失生母,父亲的一个小妾升为正室,一种鸡变凤凰的感觉有没有?而这个后母同样待他不好,不过这个孩子可不是好惹的,他用一只鴞鸟和一个买通好的巫婆惩治了继母,让迷信的继母真的相信那就是孩子的母亲亡灵附体来惩戒她的,从而之后对他的态度大为好转,不敢无礼了。

后人有人觉得他的祖先王祥王览的孝行故事是世间典范,而王阳明却是用权谋术策惩戒自己的继母,两者之间是有根本差异的。这个观点真是让人不敢苟同。我总以为,关系是相互的,王祥王览兄弟的所为让自己成为了世间典范,他们成就自己固然无可非议,毕竟那也不是常人能做到的,但成就他们这样美名的不还有一块垫脚石——继母——吗?因为是继母的不慈让他有了这样表现的机会,他们因此获得美名,而继母自私狠戾的形象则永远镌刻于历史之上,无论什么时候谈起这些故事,都忍不住去谴责背后那个狠毒的女人!而王阳明的权谋却解救了两个人,还有闵子骞的大度明理,唤醒了继母,保全了一个家的完整,这样的功德不是远胜于前吗?

在这里可不是为了证明继母是种怪异的生物,人性的优劣每个人都有,无非是看哪面占上风而已!那些狠毒的继母只能说她的人性之恶彰显得任性罢了!而这世间不也有些良善理性的继母吗?别人的孩子可以不爱,但本着最基本的尊重与善意相待,也许已是一份恩德了

我还想说的是,人的成长需要朋友,也需要敌人,其实真正让你变大变强的还是敌人的作用大。试想每天有人虎视眈眈盯着你,想超过你,想碾压你,甚至如舜一样性命堪忧,你能不打起十二分精神来应对?你能不努力变大变强?人际关系是相互的,很多事无非看你如何对待而已!

算作一点遐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