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如何穿越“死亡之海”,开通新疆沙漠公路?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9
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处新疆南疆的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十大沙漠,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沙漠平均年降水不超过100毫米,最低仅有3-4毫米,而平均蒸发量却高达2500 3400毫米。由于其极端干旱,沙漠中很难存活动植物,被称为死亡之海。然而在这样的死亡之海中,却存在着贯穿南北的沙漠公路。

“死亡之海”一词来自于瑞典的探险家斯文·赫定,他进入塔克拉玛干沙漠时曾说:“从没有哪个白人的脚触到大地的这部分,到处我都是头一份。”他多年的探险经验让他十分自信,然而在接下来的探险中,他的探险队处处碰壁,仅剩他一人爬到和田河几近干涸的河道,幸运的是他寻找到一些水源,保住了性命。在他走出沙漠后,他给塔克拉玛干沙漠冠以“死亡之海”的称号。

在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我国地质勘探部门在塔里木盆地中发现了丰富石油资源,中国当时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节点,需要巨大的能源支持。能源需要运输,但在当时沙漠没有一条路可以运输。油田工作人员初期用沙漠车运送采挖器械和生活物资,成本巨大、效率却很低低,沙漠公路的修建提上日程。

塔克拉玛干沙漠夏季白天极其炎热,沙丘表层温度达60~ 70摄氏度;夜晚气温则会降至零下10摄氏度以下,巨大的温差使得岩石风化十分严重,在这样的环境中修建公路十分不易。1989年,新疆交通科学研究所道路研究室副主任李志农,他和多位专家一起研究如何修建沙漠公路。经过反复考察,综合研究判断,在沙漠中规划3条线路,而计划最先修建的第一沙漠公路,北起314国道轮台县东,经轮南油田、塔里木河、肖塘和塔中4油田,南至和田地区民丰县与315国道。

1991年5月,《塔里木沙漠石油公路工程技术研究可行性报告》经过专家组论证通过;

报告指出塔里木沙漠石油公路在世界上流动性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修建。沿线沙质松散,扬沙起尘频率高,风沙流输沙量大,地质地貌条件复杂,沙丘移动速度快。在其中公路需要解决两个关键技术问题:一是增强沙基稳定性;二是防治风沙危害。

为减少风沙对公路的侵害,在前期选线时就综合考虑到地形和气象条件,把握风沙运动的规律和特征,进行科学地施工建设。李志农强调,建设时需要先修建实验路段,再把实验路段的技术和经验用于其他路段的建设。公路前期规划准备工作完成,在1993年开始动工修建。

在施工中经过各学科专业人员的研讨,采用了振动压实路基和薄层砂砾 土工布路面结构方案,有效地增加了沙基的稳定性。对于防治风沙,专家组更是十分重视,他们采用柴、草、树枝、粘土、板条等材料在沙面上设置各种形式的障蔽物制成机械沙障。

塔克拉玛干第一条沙漠公路路基设计宽10米,路面设计宽度为7米,由于该公路采用强基薄面路面结构沙基振动干压实和土工布加固沙基的施工工艺及芦苇防栏和芦苇方格防沙体系,使得路面十分平整。 汽车 时速在上面可保持100km/h以上的速度,最高速度可达180km/h。

沙漠公路的贯通,极大地促进了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开发,有利于新疆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同时也为国内外游客深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开发沙漠探险 旅游 提供良机。

1995年9月,北起轮台南至民丰,全长552千米,先后由17个科研单位、180多名专家和技术人员参加了技术攻关,在流动沙漠中修筑的第一条沙漠公路开通。

修建后的沙漠公路,需要建立长效养护机制。在塔克拉玛干中央复合型纵向沙垅区,北部较低矮的新月形沙丘链在这里开始向长条形的巨大复合型纵向沙垅过度。纵向沙垅与东北-西南的风向并行排列,可高达30米左右。

复合型纵向沙垅北端主要属穹状沙丘类型,向南则逐渐演变为复合新月形沙丘,沙丘表面布满的丘脊近似方形,底部深陷3 5米,甚至有深陷达10米的蜂窝状沙丘,说明这里除盛行东北风外,风向的局部变化也很剧烈,故此形成了蜂窝状沙丘多条垂直风向的棱脊。

第一条塔里木沙漠公路横穿世界上最大的流动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在运行中经常受到流沙侵蚀路基路面和沙丘压埋公路的影响,沙障不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沙漠公路在沙丘间低地起伏延伸,路面最大起伏落差可达25米,路面极易被流沙吞噬。

1994年时,科研人员开始进行防沙绿化试验,利用地下水造林,并筛选成为防护林生态示范工程,科研人员将此经验用于沙漠公路全线以实现沙漠公路的全线绿化。工程技术人员装配了配套完备的防护设施,全线形成阻、固、输、导、控相结合的完整的防沙体系,在北段公路编扎的芦苇草方格面积就达2000万平方米,防护工程量十分巨大。

草方格外侧竖立由尼龙网、芦苇排建造的阻沙栅栏和公路齐长。草方格的规格大部一米见方,根据公路两侧沙丘流动特征和风信情况因地设防,一般宽度变化在20 100米范围内。栅栏和草方格随沙丘起伏绵延,有效地保护了沙漠公路的安全。

2003年7月,国家投资2.2亿元进行沙漠公路绿化工程建设。栽种红柳、沙枣等耐旱沙生植物,在公路两侧营造六条绿色林带。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被一条绵延起伏的绿带围绕保护着。塔里木沙漠公路绿化工程全线采用滴水灌溉技术,防护林生态工程栽植苗木总量达到1800余万,3000余公顷。这条绿化带的建成,不仅让沙漠公路保持通畅,也成为沙漠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使塔里木盆地的野生动物有了迁移和繁殖的绿色通道。

在2007年又修建了第二条纵贯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公路,但在经济交往飞快的时代,这远远不够。总面积十三万多平方公里的且末县为中国第二大县域,境内沙漠面积约占县域面积三分之一。地势偏远交通受阻长期制约着当地经济发展。2017年,第三条沙漠公路的经过第三条沙漠公路的建设修建提上日程 。

该段公路穿越沙漠腹地,施工难度巨大,施工方需要克服无电、无水、无便道、高温、沙尘暴等困难,攻克沙漠地区风积沙路基填筑关键技术,推平32处高大沙山,填平28处丘间洼地,共挖填约2700万立方米沙土。

经过工程技术人员和修建人员的共同努力在2020年9月24日新疆尉犁至且末公路全线贯通,中国第三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沙漠公路将在明年全面开通运营。该沙漠公路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北起尉犁,南至且末,全长约334公里,途经罗布人村寨,跨越塔里木河,是继轮台-民丰、阿克苏-阿拉尔-和田两条沙漠公路之后第三条穿越“死亡之海”的公路。第三条沙漠公路的建设,将使地势偏远的交通因素对且末县的经济发展制约进一步减小。

死亡之海中的沙漠公路,是中国人征服沙漠的杰出作品。蜿蜒的沙漠公路极大地支持了我国的经济建设和能源开发,让大沙漠焕发生机与光彩。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