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力】提升儿童“提问力”的实践与探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7
学生的“学习力”,不仅指向学习能力,还包括学习动力和学习毅力两个维度。在数学学习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情感和学习兴趣,保持学生稳定、持久的学习水平,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不仅仅是分析和解决既定的问题,还能自主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呢?

基于这样的思考,在团队研究中,我们打破数学学习问题由教师提出的固有格局,开展了提升儿童数学学习提问力的实践与探索。

儿童提问力,不仅是儿童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也包括儿童提问的内在动力和保持提问意识的能力。从教师提问走向学生提问,不仅是提问主体发生了变化,更是学习方式的转变,思维方式的更迭。

1.儿童提问力,儿童的天性与学习的需要

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带着对未知的好奇,对真理的追求与热爱,他们会对一切提出问题,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不是那样?借助一个个问题,儿童在已知世界和未知世界间建立联系,发展自我。可以说,儿童正是通过不断地向他人提问的过程,完成对这个世界的认识的。 提问力不仅是儿童的天性,更是儿童学习的动力源。

无问不学。学始于思,思起于疑,问题是学习的动力源。在数学学习中,问题更是“数学的心脏”。认知的失衡和重新回归平衡的过程,从提问开始,提出问题对于儿童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谁问谁学。在学习中,问题由谁提出,决定了学习的主动权。解决他人提出的问题,和解决自己真正的问题,后者更能产生学习的需要,更能促进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者,并在学习中激发出更大的主动性、迸发出更大的创造力。

好问优学。我们深知,学习中,问题的质量往往会极大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学生能够真正进入提问者的角色,提问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升,这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才会是更适合学生研究的问题,而好问题,才能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学习。

新问延学。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的能力和需求也是不同的,一刀切的问题无法满足学生个体学习发展的需要。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进而充分调动已有知识经验,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分析解决问题,可以更好地拓展学习的宽度,让每个学生获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改变世界的是问题,不是答案。提升儿童提问力,提升儿童提问力,既是对儿童天性的回归,也是对学习本质的回应。

2.儿童提问力,数学学习中的失衡与错位

2011年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儿童学习数学的重要能力。“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别人提出的问题固然重要,但能够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问题却更加重要”。因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的源泉。

虽然课标明确提出了四能的要求,教师也能够认识到提问对学生数学学习的价值,但一进入教学实践层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可以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但在发现和提出问题上,教师的地位一直难以撼动。课堂学习中,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再问,学生再答,学生的学习过程依然以接受教师提问,解决既定问题为主。即使让学生提问,他们似乎也没有问题可问,哪怕教师的教学、学习素材的呈现中出现了问题,学生也不会提出疑问。

儿童提问力,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地位失衡,角色错位的困境呢?

一方面,受制于现有的学习和考核方式。儿童会不会提问,提出什么问题,并不是考核中的必选动作,也不能立竿见影的影响儿童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这样的情况下,必然更关注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缺乏培养儿童提问力的需要和动力。

另一方面,则是儿童提问力研究的现实难度。提出问题是创造性的思维过程,相对于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解决具体的问题,提问则更富挑战性,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也更高。怎样让儿童提问,借助什么提问,提问后如何展开学习……这些问题在现有的研究成果中基本还是空白,这也让老师们对研究儿童提问望而却步。

如何突破提问力研究的困境?让学生想问、敢问、会问,让提问真正促进数学学习,提升学生学习力呢?

1.建构提问动力体系,突破不愿问的难题

儿童认识世界之初,提问几乎是一种本能,对于儿童来说,提出问题是一件自然而愉快的事情。但令人尴尬的是,儿童成长过程中,尤其是进入学校学习后,由于缺失提问的大环境,缺乏提问的实际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提问力不仅没有进一步提升和发展,反而呈现出不断衰减的趋势。

提升儿童提问力,首要的一点,就是要突破儿童学习中,无问可问,不愿提问的常态,建构能够激发儿童提问的动力体系。

(1)形成提问文化氛围

学生之所以不愿意提问,并不是没有问题,而是长期的学习中,不能从教师和同伴处获得提问的积极认同,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提问的原动力。

因此,提升儿童提问力,要重新建立和形成积极的提问文化氛围。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面对今天的学习内容,你有什么问题吗?”“看着这个,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知道了这些后,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对学生的原生问题,不要轻易进行价值判断,而应给予充分的认同,对学习中学生派生出的其他问题,即使和本课的学习主题关联不大,也应欣赏和肯定。

教师不仅要率先垂范,也要引导其他学生对他人提问做出正面积极的回应,只有在日积月累中,才能营造出宽松、安全的提问环境,进而形成学习中自然、愉悦的提问文化氛围,学生提问才有实现的可能。

(2)制定提问制度规范

从接受教师提问,到需要自己提问,对学生来说,不仅学习方式发生了极大改变,难度系数也从简单的完成任务型,到极富挑战的自主创作型。在学生提问之初,制定提问的制度规范,可以让学生提问从无到有,逐步深入学习的各个环节。

从“问几个”到“问得好”  在学生还没有提问习惯时,哪怕提一个问题,都是颇费脑筋的事情。如果没有强制的要求,学生提问很难进行起来。我们可以在学生提问力培养的初期,以研究任务或作业的形式,明确要求学生提出问题。例如,借助五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方程》的学习,我们要求学生在每天的学习后,提出1-2个自己的问题,并记录下来。到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学生有了一定的提问基础,我们就要求学生对整个单元提出不少于10个自己的问题。学生一开始会觉得没有问题可问,甚至会为问而问。但通过不断的问题交流和相互学习,儿童提问的天性会重新点燃,提出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这时候,可以进一步让学生分辨,哪些问题让你觉得特别受启发?什么问题能够进一步引发你的思考?从而反思自己的提问,好不好?好在哪里?可以如何调整和提升?

从“要我问”到“随时问”  学生提问力的提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让学生从教师提问我来回答,发展为我的学习从提问开始,需要坚持不懈的在教学中把提问贯彻始终。《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我们在学习开始前,让学生借助研究内容提问:“你认识分数21吗?看到这个分数,有什么疑问吗?”当学生阅读相关资料,解决了部分问题后,让学生继续观察自己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内展开讨论,选择两个最有价值的问题在全班交流。理解了21的意义后,继续让学生思考,“通过以上的研究,对于分数你还可以提出新的问题吗?”

坚持在每一次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无论是独立研究环节,还是小组交流,全班学习环节,都能坚持从提问开始,无提问不研究,无提问不交流,无提问不学习,才能让学生提问从被动的教师要求才会问,逐渐发展为只要是学习就需要提问,拥有自觉、主动的提问意识。

(3)推进提问评价改革

从评价的终极维度反推学生提问,在评价中展现学生提问的精彩,在评价中体现学生提问的价值,通过评价改革,让学生发现,提问也是学习重要的一环,好的问题能够获得充分的肯定,甚至成为学习中研究的话题,学生的提问才能拥有持久的动力。

作业问题星  学生提出的问题,需要记录下来。这样不仅可以相互学习交流,还可以让教师和学习伙伴给出评价。可以是教师阅读学生提问的时候,也可以是学生小组交流问题的时候,给你心目中的好问题画上五角星,或是进行勾画和标注,这是最基本也最容易进行的评价方式。2、搭建提问方法系统,掌握提问的一般策略

学生的提问力和其学习力一样,也是因人而异的,有着天然的差异性。有的学生,问题能够在自己独立的思考中自然的生长出来,每一次的提问都闪耀着思维的火花。但这样的学生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情况是,学生还不太习惯自己提出问题,面对提问,大部分学生表现出束手无策、想问又问不出来的窘境。

从想问到会问,从会问到善问,也是需要学习的。帮助学生借助一定的提问载体,生发原生问题,交流比较,发现提问的一般方法,进而形成有效的提问方法系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思考,学会提问,是提升提问力研究的重点。

(1)拓展提问的载体

学生的问题一般来说不可能凭空而来,往往需要借助具体的学习素材,或实际的问题情境,或是在某一个确定的学习过程中才能提出问题。提供有利于学生提问的载体,如利用课本提问,借助课前或课上的研究单提问,甚至可以在作业本上提问,对提升学生提问力非常关键。

在数学课本上提问。

过去,我们总认为,数学书没法提前让学生阅读,一是与语文、英语等文本不同,数学书的内容不太好读;二是数学书中已经呈现了学习的问题及问题的详细解答过程和关键知识点,提前阅读会不利于课堂学习。但研究中我们发现,借助数学书,学生反而能生发出更多有意思的问题。观察数学书的标题,阅读数学书中的句子,研究数学书解答相关问题的过程,学生带着思考和提问的需要,和原有的认知经验进行比较,就会生发出许多富有个性特征的新问题。

在研究单上提问。

利用学习单,开展独立研究和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数学学习的一种新方式。在学习单的设计中,我们不妨增设“我提问”“我联想”的小环节,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思辨质疑,学会勾连比较,提出自己的问题。

(2)掌握提问的三阶策略

提问力,是学生基本的学习力。因疑而问,是学生提问最朴素的方式。个体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学习方式,决定了其原生问题的质量。而提升儿童的提问力,需要从其原生提问,不断进阶,通过学习和模仿,掌握一定的提问策略,最终形成更为高阶的主动构造和创造性提问的能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