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热烈民风下的崇高爱情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7
美学中提出,美的前提是崇高。人们当世的价值判断与选择中仍应为崇高留一席之地,浮世太多草率的声讨、放肆的批判、无理的质疑、片面的指摘,当前的话语场中充斥了太多戾气,而这个时代的爱情又有太多的权衡考量与物欲横流。时代滚动,卷走了本该是人之为人最珍贵的动容,学者们从远祖动物本性、遗传学、社会学、心理学各个方面去考证去探索所谓的亲密关系,然而情感实验的结论仍让我觉得冰冷,好像奇怪形状的音乐人做出来的先锋电子乐,看起来毫无破绽,听上去遍体舒畅,可我还是会时时怀念风沙里吹卷来的、土地里奋力茁壮生长起来的歌谣。翻开《诗经》,原始的朴拙与稚嫩的动心或羞涩或泼辣或缠绵,施施然铺展跃动,自由热烈而进退有节,无处不体现着男女对感情美好崇高的认知。

虽身为女子也可大胆表露心迹,追求幸福。“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郑风·溱洧》中描绘了一幅清新美好的画面,阳春三月,草长莺飞,人们利用上巳节这天,在东流水中洗去宿垢,除去不详,期求幸福安宁。青年男女就借此机会互诉心肠,表达爱意。女子看到自己心仪的男子,可以约男子,男子亦可以同意女子的邀请,亦可以拒绝。诗中女子笑着邀请男子曰“观乎?”,不解风情的男子傻傻地说“既且”,面对男子“我已经去过了”的回答,女子再次盛情邀请“再去一趟又何妨”。这句“再去一趟又何妨”充分展示了《诗经》时代男女追求爱情的自由平等。《郑风·褰裳》更显男女相会时女子的勇气,这首诗写的是女子主动要求男子过河与之相会,“子惠思我,褰裳涉溱。”你若爱我想念我,赶快提起衣裳趟过溱水河来与我相会。这女子的大胆拿到现在来说都让人为之震撼,更突显出当时社会自由恋爱的风气。

少年一旦心动便抛却所有顾虑,山海不惧,坦率热切得令人对世俗感到愧疚。《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把两性自由结合的血肉关系化生为性灵的合一。《周南·汝坟》里“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借写男女欢情未能满足的感受,表达对自己生命要求的尊重,渗透着一种人文的关怀。由此可见,在《诗经》时代的民风是非常淳朴的,人在面对爱情之时也是大胆直接、少有顾虑的。是对爱情的直言不讳。与后代的爱情诗不同,《诗经》中的爱情诗在描写男女爱情时通常是直白大胆的,比如:在《卫风·伯兮》中主人公是这样描绘自己对丈夫的思念的:“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愿言思伯,甘心首疾。愿言思伯。使我心痗。”意思是自从你走了之后,我就无心打扮自己,思你成疾,面有病容,这种思念之痛的表达读来动人心魄。

《诗经》中的爱还是进退有度,底线分明的,褒扬对爱情的执着、始终如一的人,贬斥始乱终弃的人们。《郑风·出其东门》“出其闉闍,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说的是“我”走出了城门外,看见众多貌美女子。虽然女子众多,但都不是“我”爱的人。身着白衣红佩巾的那位,才是让“我”欢欣喜欢的,这是对爱情执着如一的最好明证。《鄘风·君子偕老》则讽刺了卫宣公夫人虽然貌美如花,但是德行却非常丑陋,想要和夫君白头到老,熟料品行却如此不端。

虽然一定的观点要与一定的环境适配,但古老歌谣中的爱情观念却仍然荡涤着今人的内心,或许这样的美好走进人们的心中,这世界便会少一些“荡妇羞辱”,女子可以遵从心志,穿任何想穿的衣服,放手去追逐爱情,追求事业,实现自身价值;也会少一些物质的衡量,将年少的单纯悸动保留到一个又一个的仲春时节;无论男女都会在爱情中忠贞不渝,人品周正而不被辜负,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