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VITAS的海豚音和老帕那种高音在专业角度上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08-11-23
首先,Vitas的高音不是海豚音,是很高的假音,应该属于哨音。
帕瓦罗蒂是男高音,美声唱法。
第2个回答  2008-11-22
.......
假声 真声
发声 唱歌
。。。
貌似挺明显的
第3个回答  2008-11-23
帕瓦罗蒂的高音是真声,只能到3个八度,也就是high C,这应该是男性真声的极限;而VITAS,则是假声。可以到达第五个八度的回旋。

听到Vitas的歌唱,特别是直入云霄的高音,震惊之余是好奇:如此声音是如何发出的?所谓上帝恩赐、阉伶唱法等等说法都有点不着边际,归根到底,歌唱不过是运用气息震动声带从而发出各种声音的活动,而随着各人的生理特点、技巧运用等方面的不同,唱腔也就千差万别。

自打有“歌唱”艺术出现以来,各种唱法也不断涌现,名字也五花八门:美声唱法、关闭唱法、面罩唱法、约德尔唱法等等,不一而足,可谓异彩纷呈,但如果细究其发声原理,则“真声”、“假声”的分别,是最重要的一环。

“真声”就是人平时说话的声调,通过气息震动声带获得,正常的健康人都可以做到。

声带由两道薄膜构成,就像两道琴弦,周围是喉部的软骨支架,当气流由肺部呼出震动声带,又经喉腔、口腔等共鸣,加上唇齿的协调运动配合,便发出声音。“真声”,就是全部声带都震动而发出的;如果采用轻机能方式,只震动部分声带,则发出的声音便比较尖锐高亢,就是所谓“假声”。

真声假声之别,又有很多其他的名称,如中国传统戏曲里的“真嗓假嗓”、“大嗓小嗓”、“大本腔二本腔”,西方的“胸声头声”等等,其实万变不离其宗,从生理学角度看,就是声带震动的面积多少而已。

说来轻易的原理,做起来却非常困难,即以假声而论,人人都有——女孩子看见活老鼠的尖叫就是典型——但天然的假声并无表现力,有表现力的是经过训练之后,具有呼吸支持和共鸣的艺术假声,而正所谓“气为声之帅”,要使假声达到艺术境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利用“呼吸”——要把看不见摸不到的“气息”运用自如,那是何等的功夫,不言而喻矣。

共鸣,是声乐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位于声带上下的体腔有头腔、鼻腔、口腔、咽腔、胸腔等,其中真正能起到共鸣作用的是口腔与喉腔。

虽声乐学中常用“胸声”、“头声”等名词,实际上胸腔与头腔都不是共鸣腔——胸腔中被心、肺等器官填充,特别是状如海绵的肺,更能起到消音而不是共鸣的作用;头腔致密的结构,也使得它没有共鸣需要的空间,所谓“头腔共鸣”等说法不过是歌者的感觉(如哼唱时感到眉心处的震动等),事实上并不存在。此外,鼻腔内部被粘膜覆盖,因此产生的共鸣音质是发闷的,也不能用于声乐表现,所谓“鼻腔共鸣”,也如“头腔共鸣”一样,只是一个术语而已。

一般来讲,人在发高音的时候,喉咙处于抬升位置,相应地,声带震动速度快、振幅小,所以在高音时声音变得尖细,由于共鸣腔体积变小,音量也比中、低音还小。而采用美声唱法等技巧的歌手之所以能使声音在高声区依然饱满洪亮,一个重要诀窍就是令共鸣管(主要是咽腔)扩大体积以增强共鸣,所以,歌手在唱出高音时喉结部位不是抬升,而是稍向下降或者保持原位(简单点讲,就是使喉咙保持“打哈欠”的状态),这样,咽管就得以拉长、扩大体积,也会取得良好的共鸣效果。当然,喉结也不是降得越低越好,对歌手来说,每个音都有一个“最佳共鸣点”,要唱好,就需要做极其细微的探寻调整工作,寻找声带、共鸣腔的最佳配合——每首歌的每个音节都需要细细磨合,其工作量可想而知,这也就是为什么歌唱者要“曲不离口”,每天练声的缘故。

也可以说,高明的假声技巧,是演艺生涯长寿的保证,特别是以高音见长的歌手。因为发出真声时,全部声带都在震动,参与震动的声带就比用假声的时候长了很多,这样要发出高音就必须花费巨大力量送出更强劲的气息,加快声带震动的频率而获得高音——如此这般,对嗓子的损耗可想而知。再好的天生资本都经不起长期折磨,若那歌手还在频繁地出唱片、举办演唱会的话,不出几年,嗓音就会完全失去光彩。

至于Vitas的发声,由于鲜明的独特性,具体技巧恐怕只有他自己才清楚。但如果结合他平时说话的声调,可以推测,在唱高音的时候,他只震动了声带的一小部分——三分之一左右,或者还不到,加之平和稳健的气息支持与良好的共鸣技巧,便造就绕梁三日的天籁之音。

当然,这只是对他平常的高音而言,随着唱腔的拔高,如《奉献》中直甩天际的高音,则需要更加强大平稳的气息,气流量变大,冲击面积也会加大,因此就需要很大的力气更快速地震动声带——这就是所谓的“混声”:真声假声相混的音调。而且,越是高音,真声的比例越大,气力的花费、嗓子的损耗也越大。

毫无疑问,能够发出这样的声音,已经足以倾倒众生,但如果他就靠炫耀这样的技巧来吸引观众,肯定只是昙花一现而已。

所幸,他并不以为拥有不可思议的高音便拥有了一切,而是以非常理智的态度对待:《奉献》里的那种飚音只是偶一为之;《灵魂》那样的乐曲,则在现场演出时适当降低难度;给嗓音投入数百万美元的保险与坚持不懈的发声训练,足以体现他对此的重视与谨慎程度;更为可贵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歌声里少了卖弄技巧的年少轻狂,越发注重艺术表现力,删掉花哨音符的歌曲貌似平淡,却如皎皎明珠、无暇美玉,沉稳内敛而有无限光华妩媚,令人回味无穷。真应了那句古语:“是真名士自风流”。

因此,爱Vitas的听众大可以丢掉担忧,绚烂之极,乃归平淡,自古如是。只要有可持续的发展方案,他就不会仅仅是走红一时的流星。

参考资料:http://www.mypig.net/viewthread.php?tid=41375&extra=page%3D1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