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必躬亲中的实词和虚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6

治水必躬亲中的实词和虚词

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 虚词: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汉语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虚词是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有连线或附着各类实词的语法意义。

治水必躬亲的实词虚词有那些

这句话中没有虚词,虚词是指没有具体含义的

赵普中的实词和虚词

虚词:以:
1 太祖常劝以读书:拿,用
2 普又以其人奏:拿
3 跪而拾以归:连词,不译
4 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把
之:
1 读之竟日:代指书
2 家人发箧视之:代指里面
3 跪而拾以归:代指奏章
为:
1 及为相:做了
2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当作
3常奏荐某人为某官:去做
其:
1未有其比:代指他,赵普
2 普明日复奏其人:代指被推荐的那个人
3普又以其人奏:代指被推荐的那个人
4 卒用其人:代指被推荐的那个人
而:
1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但是,表转折
我自己整理的,不一定全对,但可以拿来参考一下
嘻嘻……

《治水必躬亲》重点字词

 1. 治水必躬亲:选自《履园丛话·水学》,题目是编者所加。躬亲(gōng qīn), 〈书〉亲身去做:事必~。
2.执一:固执一端,不知变通。
3.泥(nì):古义,拘泥。今义,泥土。例句:泥于掌故。
4.掌故:古义,本文指古代的典章、制度。今义,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制度沿革等。例句:泥于掌故。
妄意:轻易。
5.盖:原因是,是因为。古义,连词,连线上一段或上一句,表示原因。今义,遮盖或遮盖的东西。例句: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
6.潴:水停聚的地方。
7.势:这里指河流的形势。
8.相度:观察和测量。
9.情:真实情况。
10.咨询:访问,征求意见。
11.穷:古义,彻底摸清,追究到底。今义,生活困难。例句:非咨询不穷其致。
12.致:事理。
13.是以:因此,所以; 以:因为。
14.躬历山川:亲自登山涉水。
15. 躬:古义,亲自。今义,弯腰。例句: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16.胼胝:手脚因劳动而磨成的茧子。
17.海忠介:海瑞,明代的官,諡“忠介”。
18.布袍缓带:指轻便的服装;缓带:宽束衣带。
19. 尝:古义,曾经。今义,尝试。例句: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20.横索:横行勒索。
21.举:古义,完成,做好。今义,举起,抬起。例句: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
22.计利而忘义:计较私利,忘记公益;计:盘算,考虑。
23.远:远离,远远躲开
24.则:那么
25.兴:成。

治水必躬亲词类活用

《治水必躬亲》
一、文言知识
一词多义:
一:长烟一空(全)
既不可执一(一端)
既:既不可执一(连词)
既克(已经)
势:势有曲直(这里指河流的形势)
其高下之势(形势)
举: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办事成功)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被举用)
二、整体感知:
文章开头,用两个“不可”,从反面强调不可偏执一端;接着引初下文,解释不可偏执一端的原因,强调治水必须观察、测量和广泛征求意见的重要性;然后用“是以……”一句,得出结论。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性,作者先用事实作论据,从正面讲海瑞治水不但躬亲,而且清廉;接着从反面采用假设论证的方法说明治水不躬亲、不清廉带来的结果。全文论证严密,发人深省,警策有力。
三、文章结构梳理
论点:治水必躬亲
论据:事可举——海忠介“躬亲”且清廉(正)——举例论证
事不举——好逸恶劳,计利忘义,远嫌避怨(反)——假设论证 对比论证
四、这篇短文有何现实意义?
钱泳事清代人,他写的这篇文章就狭义范围看,主要阐述了“治水必躬亲”,治水必清廉,才能取得最佳效果的观点,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就广义范围看,它应具有更深远的意义,不能将看问题的角度仅停留在“治水”之事上。在当今社会也应具有普遍意义,对于现今的情形来说,“治水”可能根本不成问题,因为我们国家国力强大,经济力量雄厚,科技高度发达;但随之而来也可能晖在奔小康出现一些新问题,作为人民百姓的领导者,无论身处何职,官居何位,都应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以人民为念,以国家为念,以民族为念,能吃苦耐劳,能清廉为公,为他人树立良好榜样,从而使自己的形象更加高大,永远为人民崇敬,敬仰

治水必躬亲的一词多义

潴的意思 池塘
相度意思 观察和测量
是以意思 因此
胼胝意思不怕吃苦

治水必躬亲fanyi

治理水患的方法,既不能估值不知变通,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度,也不能随意相信别人的话。原因是地形有高有低,水流有快有慢,池塘有深有浅,河流的形式有弯有直,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情况,因此必须亲自登山涉水,亲自辛劳,不怕吃苦。
从前海瑞治理河流的时候,轻装便服,冒着风雨,在黄村乱流中间来来往往,亲自发给民工钱粮,一厘也不克扣,并且随同的官吏差役也不曾横行勒索一文钱财。必须像这样,以后才能做成事情。如果贪图安逸,害怕辛劳,计较私利,忘记公益,只想远远地躲开嫌疑,避免抱怨,那么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就办不好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