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结构的秘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6

铺垫是笑话的第一部分,为笑点做准备;笑点是笑话的第二部分,让人发笑。这样解释很好,但是有一个小问题:这并没有解释出什么东西。

铺垫和笑点与预期和意外直接相关
笑话要有效果,必须能让你感到意外。但如果不能让你先形成预期就不可能让你感到意外。这就是笑话所做的事: 让你预期一件事情,然后用另外一件事情制造意外 。所以,以下是修正后的定义。

铺垫制造预期。
笑点揭示意外。

笑话需要两条故事线
如果笑话没有两条故事线,它就不是笑话。所以,如果笑点没有揭示出第二条故事线,你得到的就是单个故事,而不是笑话。

故事1和铺垫有什么区别呢?事实上,在笑话结构中,这两个元素有不同的功能。作为笑话的第一部分,铺垫是让观众产生预期的话或行动。仅此而已。而故事1是以铺垫为基础,由观众想象出来的、符合预期的具体情境。下面用一个标准老段子解释一下。

40年的婚姻中,我一直深爱着同一个女人。如果被我老婆发现了,她会杀了我的。

当脱口秀演员说“40年的婚姻中,我一直深爱着同一个女人”时,这句话仅仅是铺垫。观众听到铺垫会想象一个更为具体的故事1。因为故事1是观众在头脑中想象的,我无法完全知道每个人想象的具体情境,我的故事1如下。

这个男人在炫耀自己多么爱老婆。在他们共度的40年时光里,他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能够包容彼此的不同,保持幸福。他从未背叛她,并打算和她共度余生。

这差不多是大多数人都会想到的故事。你可以看得出来,故事1比铺垫要详细得多。那这些细节从何而来呢?

这个更具体的故事是在铺垫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假设构建而来的。假设能够让我们在信息有限的情况下搞清状况。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我们会不断作出这种猜测。所以,故事1自然会比铺垫包含更多的信息。

笑点和故事2的关系类似于铺垫和故事1的关系。作为笑话的第二部分, 笑点是让观众意外的话语或动作 。根据笑点,观众会想象一个更为具体的故事2,故事2与铺垫相匹配,但又打破预期。还是用同一个笑话的笑点为例,“如果被我老婆发现了,她会杀了我的”,下面是我的故事2。

虽然婚姻很糟糕,但这个男人没有离婚。为了寻求快乐,他找了个小三,并且小三愿意保持这种关系,所以虽然他没有离婚,小三还是跟了他40年。他一直害怕老婆会发现这段长达40年的外遇,这样会让他原本糟糕的生活雪上加霜。

同样,故事2是比笑点要详细很多的情境。你的版本可能略有不同,但故事的核心基本一致。

我想要强调的是,笑话包含的信息比铺垫和笑点的字面意思要多得多,这些信息是我们通过假设得来的。那什么是假设呢?抱歉,我假设你知道。 假设可以是基于想当然、推测、猜想、预测、理论总结、固有习惯得来的任何想法。

任何你想象它存在,但无法感知到的东西,都是假设

任何你无法看到、听到、碰到、尝到、闻到的东西都是以假设的形式存在的 。它们有可能确实存在,但你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你在作假设。我们之所以作假设,是因为人类有一个深层次的需求,即把事情弄明白。如果有事情不明白,我们会加入信息来搞清楚,我们会基于过去的体验作假设。

作假设并不是坏事。事实上,它是完全有必要的。想象一下,如果这个世界没有假设,你走楼梯的时候就得非常小心地测试每一步,看看楼梯到底能不能承载你的重量。你得观察每个东西的背面,保证背面还在那里。你得经常照镜子来确定你还是个人类。你每年得给税务局打电话,确定他们是否还要收钱。明白了吗?

我们的视角会限制我们直接体验的信息,我们会用假设填补这一空隙,这使我们可以因假设之外的东西而感到意外。这是笑话背后的心理机制。

正如我所提到的,铺垫与故事1有区别,笑点和故事2有区别,但它们都是笑话结构的必要元素。这些都展示了笑话的原理。所以现在你知道如何写笑话了,是吗?还没有。为了学会写笑话,你需要知道构建和连接故事1和故事2的三个机制。

铺垫创建故事1,可以引起观众的特定预期,笑点揭示一个让人意外的故事2。但具体是如何做到的呢?
目标假设与再解读:对同一件事情的两种解读
我把笑话结构的前两大机制称为目标假设和再解读。这两者互相关联,目标假设是故事1的关键要素,再解读是故事2的主要部分。之所以“互相关联”,是因为它们各自代表了对同一件事情的不同解读。 目标假设代表对一件事情的预期解读,而再解读揭示对同一件事情的意外解读。

我们前面讨论过,观众看到或听到铺垫时会通过各种假设来创建故事1。这些假设中的某一个会成为目标假设。目标假设和其他假设的区别在于它满足两个独特标准。

在用来想象故事的所有假设中,有个关键假设赋予了故事1特定的意义。也就是说,如果你没有作出这个关键假设,你会想象出一个不同的故事,而不是让笑话有效所需要的故事。以下面的老段子为例。

我敷了个泥浆面膜,三天来,我的脸看起来好多了。然后,泥浆脱落了。

在这个笑话中,铺垫有效的关键在于让你作出假设:泥浆是面膜的一部分,会随之脱落。作出这个关键假设会让你想象出故事1,敷泥浆面膜三天让这个脱口秀演员的皮肤变好了。然后,笑点通过揭示一个不同的故事2带来意外:三天来,这个脱口秀演员脸上一直带着泥浆,这样让他更好看了。图解3显示了目标假设在笑话图解中的位置。

每个带铺垫的笑话都会让读者通过假设想象出故事1,然后通过笑点揭示故事2,以此打破关键假设而给观众带来意外。例如,上面的笑话中,你通过铺垫作出了各种假设。但只有目标假设,即“泥浆是面膜的一部分,会随之脱落”会被笑点“然后泥浆脱落了”直接打破。

你可能会问自己:“那些不带铺垫的好玩的笑话是怎么回事呢?”确实,有一大类笑话没有正式的铺垫。但其实这些笑话还是有目标假设的, 它们不需要铺垫是因为目标假设已经事先存在于观众的头脑中了。

我举一个发生在我身上的例子。有天晚上我坐在一家中餐馆里,我是本地人,其他人大多是亚洲移民,很多人只会说一点英文或者完全不会说英文。房间的角落里放着一台电视,这时候电视里开始放小丑表演。小丑骑着方形轮子的自行车出场,大家都笑了起来。无论语言和文化有何不同,每个人都有一个目标假设,那就是轮子应该是圆的。大家对这一信息是普遍接受的,所以无需铺垫。这个笑话要有效,只需要加一个笑点,即方形的轮子,从而打破已有的目标假设。

很多笑话的目标假设是基于大多数人接受的物理法则、社会偏见、文化和国家预设、广泛的定义、刻板印象和熟悉的环境等。 每天,人们都会不自觉地作几百万个假设。这些无意识的假设就是不带铺垫的笑话所用的假设。一旦有人作了假设,你就可以创作笑话。这时候需要的是再解读。

我们知道当观众通过假设创建故事1时,铺垫建立了预期;笑点打破关键假设(目标假设)并呈现故事2。笑点通过对铺垫元素的意外解读做到这一点。我们把这种意外解读称为再解读。再解读必须遵守下面的两条规则。

对同一件事情的两种解读对笑话是否有效非常重要。笑点给出再解读时,给观众一种与铺垫信息相匹配却又意外的解读。这让观众重新审视自己的假设,发现自己的假设是错的,从而打破目标假设。

用意料之外的再解读打破目标假设,从而创造出惊喜。当你的笑话打破人们的假设,他们会笑。现在我们回到最初的预期与意外。只有你理解了目标假设和再解读的机制,笑话才可能有效。

现在你可能在想:“如果笑点必须有再解读,那些没有笑点的笑话呢?”听起来可能很怪,但有一些笑话确实是没有形式上的笑点的。如下面这个例子。

小兔说:“我是兔娘养的!”
小猪说:“我是猪娘养的!”
小鸡说:“我是鸡娘养的!”
小狗说:“我是……”

观众提供了再解读,打破了目标假设。但是,笑话中观众可以推断出笑点,并不代表“目标假设”和“再解读”的基本原理不适用。

首先,你必须知道人们对每件事情都有多种可能的解读。除了假设之外的其他所有解读都是再解读。例如,一个词可以有多个意思。

之所以有再解读,是因为我们的头脑还会有其他假设,从而发现或创造出其他解读。所以, 搞笑的人必须能够对一件事情有两种解读。

笑话的第三个机制是笑话结构的中心,称为连接点。其定义是至少有两种解读的事情。对连接点的第一种解读可以提供目标假设,而另一种解读则会提供再解读

笑话的结构很简单,它会围绕一个核心主题来呈现,如果有多个连接点,就会出现多个笑话。想一想:两个连接点带来两个目标假设和两个再解读,因此需要两个铺垫,两个笑点,最后形成两个笑话。记住, 一个笑话只需要一个连接点。

任何事物都可能成为连接点,难点在于找出它。 我们在前面的再解读中曾讨论过,有些词会有多个解读,因而可以成为不错的连接点。

不是所有的笑话都由词语和物件构成 。这里有一个喜剧默片的例子,其中只用到了肢体语言作为连接点。想象如下情景:一个富有的酒鬼在起居室里发现了一张纸条,这张纸条是他妻子留下的,上面写着除非丈夫不再喝酒,否则她就不会回来。他转身背对镜头,并走到了一个酒柜前。他低着头,肩膀开始断断续续地上下颤动。他在抽泣,对吗?他因为失去了妻子而哭泣?不。他转身回来,我们看到他正在摇晃马丁尼酒的调酒杯呢。

我知道你肯定会说:“这很棒,但并不是所有的笑话都遵循这样的结构。”对此我不敢苟同。对于所有笑话来说,这些基础结构都是一样的。无论笑料是来自文学作品的智慧、小丑的滑稽表演、情景喜剧的台词、荤段子、意外的幽默讽刺、有趣的谜语、派对上不负责任的评论,抑或是来自没有明显铺垫和笑点的段子,它们潜在的结构都是相同的。

识别这些基础结构的很困难,因为笑话的变体实在太多了。结构经常被表演者的个性掩盖,深藏在文化或民族的预设之中,或隐藏在多层内涵之下,并被个人的表达风格所吸收。但是无论如何变化, 故事1、目标假设和连接点,还有故事2和再解读,它们对于建构所有的笑话来说都是最关键的 。你迟早都会熟练地识别它们,到时候一个全新的笑话可能性的宇宙将为你敞开大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