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照湖心亭看雪写作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6

1. 湖心亭看雪仿写.

编辑词条 湖心亭看雪目录 原文 译文 赏析 作者简介 名家点评 课文研讨 有关资料 [编辑本段]原文 崇祯五年②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③矣,余挐④一小舟,拥毳衣炉火⑤,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⑥,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⑦。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⑧!”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⑨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⑩。及下船,舟子⑩①喃喃曰:“莫说相公⑩②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②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崇祯,明思宗朱由检年号(1628-1644)。

③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8点左右。更:旧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的大约2小时。

④挐:通“桡”,撑船。一作“拏”。

⑤拥毳衣炉火:穿着皮毛衣,带着火炉乘船。毳衣,用皮毛制成的衣服。

毳,鸟兽的细毛。 ⑥雾凇沆砀:形容雪夜寒气弥漫。

雾松,云、水气;雾是从天空下罩湖面的云气,凇是从湖面上蒸发的水汽;。沆砀,晃漾、晃荡。

⑦一白:全白。 ⑧焉得更有此人: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

⑨大白: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指酒杯。 ⑩客此:在此地客居。

⑩①:舟子:船夫。 ⑩②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喃:象声词 芥:芥菜 堤:沿河或沿海的防水建筑物 沆:形容大水 [编辑本段]译文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初更(晚上八点左右)后,我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撑着船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云、山、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有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湖心亭的一点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点人影罢了。 到了亭子里,有两个人铺好了毛毡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在烧酒,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的人呢!”拉着我一同饮酒。我痛快地喝了三大杯后和他们道别。

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下船的时候,船夫小声说到:“不要说相公您痴情于这雪景,还有像您一样对这雪景痴情的人呢!” [编辑本段]赏析 本文是张岱小品的传世之作。

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作者在大雪三日、夜深人静之后,小舟独往。

不期亭中遇客,三人对酌,临别才互道名姓。舟子喃喃,以三人为痴,殊不知这三人正是性情中人。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文笔简练,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功夫,“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一组合,竟将天长水远的阔大境界,甚至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令人拍案叫绝。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张岱(1597-1679年),又名维城,字宗子、石公,号陶庵、蝶庵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侨寓杭州。张岱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散文家、史学家,还是一位精于茶艺鉴赏的行家。

张岱出身于累代仁宦之家,早年曾漫游苏、浙、鲁、皖等省,阅历广泛。他家经三代积累,聚集有大量明朝史料,读书颇丰,他32岁那年起就得用家藏资料编写记传体的明史。

明亡后披发入山,安贫著书。 张岱的兴趣广泛,平时非常注意社会上的各种人物、动态、人民生活、风俗习惯,以至饮食、蔬果等许多方面。

这些往往为旧时代正宗文人所不屑,而他却偏有欣赏、记录的兴趣与勇气。他写过一篇《自为墓志铭》,非常坦率的承认自己少为“纫子弟,极爱繁华”, 称自己为“茶淫桔虐”。

张岱品茶鉴水之精到,《陶庵梦忆》中“闵老子茶”一节赢余得极为生动:余曰:“香朴烈,味甚浑厚,此春茶耶!向瀹者的是秋采。”汶水大笑曰:“予年七十,精赏鉴者无客比。”

遂定交。张岱不愧为辨茶识水的行家。

张岱精于品茶,还悉心改制家乡的日铸茶,创制出一种“兰雪茶”。“日铸雪芽”在宋朝已列为贡品,有“越州日铸茶,为江南第一”之誉。

然而到了明代,由于安徽休宁松萝茶,制法精妙,名噪一时,盖过一时,美国过日铸。张岱“遂募歙人入日铸”,一如松萝制法,采用法、掏法、挪法、撒法、扇法、炒法、焙法、藏法。

进而他又探究泉水,发现“他泉瀹之,香气不出,煮禊泉,投以小罐,则香太浓服,杂入茉莉,再三较量,用敞口瓷瓯淡放之,候其冷,以旋滚汤冲泻之,色如竹箨方解,绿粉初匀,又如山窗初曙,透纸黎光。取清妃白,倾向素瓷,真如百茎素兰同雪涛并泻也。

雪芽得其矣,未得其气。余戏呼之兰雪。”

(《陶庵梦忆·兰雪茶》)如此四五年后,兰雪茶风磨茶市,绍兴之饮茶者一改往日饮松萝的习惯,反倒非兰雪不饮。后来,连松萝茶亦改名“兰雪”了。

兰雪茶有此名声,功归张岱。 明时,绍兴已开出游少茶馆,其中有一家煮水烹茶尤其考究:“泉实玉带,茶实兰雪,汤以旋煮,无老汤。

2. 仿写《湖心亭看雪》现代文写景300字

挑能用的用吧 初到八达岭,便陷入重叠的浓翠中了,车在道上行,两旁全是高大的山脊,比起绍兴的山,这里的确巍峨得多.终于,长城出现了,蜿蜒于浓翠中的长城曲曲折折地引伸,引发众多豪杰的千古遐思.八达岭长城是居庸关的北口,东门曰“北门锁铜”,西门曰“居庸外镇”.北往延庆州,西至宣镇,故名“八达岭”.下车后,觉得十分凉爽,山风舞动着长城,一派孤傲的性格,更衬托出它的气势.长城的石阶很高,蹬步稍许有些费劲,向上攀爬不得不低头弯腰.八达岭道极宽,可使五马并行,整座城墙用花岗岩条石和特制城砖砌铺而成,守城可谓“固若金汤”.手扶石栏,顿觉凉意.城墙边有敌台、垛口和躲洞,也有排水系统,约行十步便有一个.排水系统在花岗石脚下,有一个正方形的小洞,山风灌进来,从脚凉到手.凭栏远眺,蜿蜒长城延绵在天的尽头,经历千年的风霜便扑打在坚固的城楼上,城砖越磨越光,最后变得平滑.当年的刀光剑影仿佛在眼前闪现,当年直赴沙场的骏马仿佛驰骋在眼前,当年的喊杀声仿佛在耳畔回响,当年的烽火仿佛燃于眼前……我怎能不屈服于“出塞抱琵琶,骆驼还故乡”的游离,怎能不屈服于李自成闯八达岭,夺关而入的豪迈,长城静观了多少千古青史,濡染了多少英雄儿女的情怀?到长城来,不得不登上好汉坡,但登上它时已背湿一片.原先稍为平坦的路越来越陡,只觉站不住脚,只得握拳前行,手心早已攥出了汗.爬到后来,腿肚已没有了知觉,只觉得一阵阵发麻,到达好汉坡时,才觉得累瘫了,山野的清风从城墙口一阵阵灌进来, *** 的题字“不到长城非好汉”在山风中特别醒目.长城远方立着一块巨大的牌子,上面写着“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下面用英文标注着“OneWorld,OneDrem”,左边是奥运会的会标,2008,我们共同期待,一个梦想便立在这块中华瑰宝上.下了长城,太阳正值头顶,长城下用餐的时候也到了.因耗费体力,肚中饥渴,本想大吃一顿,可这儿的菜太咸实在咽不下去,只得悻悻吃了碗杂酱面.下午的长城依旧巍峨,长城博物馆内的东西一些是仿制品,除了刀剑、铠甲、大炮和长城巨大的模型,其它我没有多大兴趣.晚上,我还在怀想长城,透明的心幻化作雨丝,滴落在厚实的城墙上. 桂林山水甲天下,不错的.清秀的山,荡漾水,确实是天下少有. 此刻,我正坐在船上,伴着座座山向后移动,随着清风的扑面,水波的荡漾,向前缓缓的前进. 河的两边都是山,有的高大,有的险峻,有的陡峭,有的平缓.这些山,虽没有华山之凶险,没有金乌山之清秀,但却独有一股说不出的美的感觉.或许是因为四周全是山的关系吧.山山相靠,虽紧密,但看起来很疏松,虽繁多,但似乎又依着某种规律,虽平凡,但无数平凡的山连在一起,也就不平凡了.再加上山间流淌的水,似乎到了诗意的画境中. 水是清澈的,也是动荡的,时不时会出现一两个漩涡.随着船的前行,水面会兴起一道或几道波纹,缓缓向前.有时还能看见水中鱼儿的游动,但那也只是一个瞬间而已.这些看似是平凡无奇,但却给这一个大画面中,添加了几道生气,使得动的美与静的美进行一次结合.不管什么东西,有了生气,才会是最美丽的. 风是清爽的,忽有忽无,若隐若现的阵阵吹来.清凉的风,总会刮走身上过多的闷热,烦躁,与思绪.有时也会使得水面,引起一道道水波.当真是“清风扑面,水波不兴”.风不是很大,也不是很小,他的大小恰到好处,给人一种“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感觉.风不是很冷,但是很凉爽.他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使人忘了现在身在何处. 不管是远看,近看.不管是看一大的画面,还一个极小的细节.不管是几十座山的重叠,还是山间一颗树的晃动、一个石子的形状.不管是绵绵河水滔滔不绝的流动,还是水面上偶尔出现的漩涡、瞬间冒出水面的鱼儿,都给人一个美的感受. 这般的山,这般的水,这般的风,这般的风景同时挤进眼眶里,确实令人应接不暇.每一段场景,不管是什么地方,总能让人感到清新.看到形状各异的山,高低起伏,会令人心旷神怡.看到水面宽敞,微弱的水波在荡漾时,会令人心胸开开阔.面对着般的风景,还需要再多说什么,多做什么吗?静静的享受吧!冬日掠景冷风过境,天空冻结成冰,茫茫的一片惨白.天是白色的,漫无边际的白色,向远处蔓延开去.死一样的惨白.无情的狂风,撕咬着已秃顶的森林,它喧哗着,咆哮着,它要向世界宣战.迷茫的落叶被狂风飞快地卷起,围绕着整个森林,一圈又一圈. 阳光已一去不复返.现在的太阳,已不如夏日般 *** ,鲜红,显得有点苍白.冷得不可思议,试乎此时的太阳只能给地球带来光明,而温暖却不复存在.路上的行人脚步匆匆,而且永远不会停下来.偶尔驶过一辆飞驰的汽车,惊飞了几只林中的麻雀.动物们也是这样,匆忙来去,是为了冬天的食物而奔波,是大雁的都飞到南方去了,是蚂蚁的都准备好过冬的食物了,是熊的都挖好冬眠的洞穴了,一切都显得十分紧张.湖上的水气早已冻成了一团雾气,薄薄的轻盈的乳白色的雾气罩在湖上是在美丽,但也危机四伏,因为早上的过路行人也许会因为分不清湖上和路上的行人而一头栽进冰冷的湖里……梅花树上已绽放了几朵寒梅,和白雪一。

3. 《湖心亭看雪》改写作文

南方。

冬日。 弦月。

白雪。 大雪纷纷扬扬,已经下了三天了。

我推开门,举目四望,天地白茫茫一片,看不见游人,也听不见鸟儿的鸣声。白雪,把难得安静的游览胜地,铺上了简单的黑白色。

望着这静谧的画面,雪醉了,湖醉了,我,也醉了……我迎着一帘雪雾,划着船儿到西湖边。我拥着火炉,望着四处流动的雪景,心弦动了。

远处的秃枝上缀着沉沉的雪,在风中摇摆不定。雪枝摇曳着,抖落了它心中的故事,却在我指尖上化了…… 雪花洋洋洒洒地落下,淋漓尽致地谱写着它的美丽与悲哀。

小舟划到湖中,弯月下仅见得长堤在雪中抹出一道痕迹。风过处,湖心亭吹散一缕雪,我的船也划出野草般的记忆。

走到亭上,只见得两人对座喝酒。两人见我,惊喜不已,盛邀我与他们一同饮酒。

风一缕,雪一幕,酒一杯,友一位。这一切,原本对我,何尝不是一场美丽的相遇?然而几年奔游几度沉浮,虽不知方向,故国却始终在我心中依旧。

寒冷跌进我的发际,粘上了衣服,慢慢融化成美酒,流进了心扉,我痛饮了三大杯酒。痛!痛!痛……痴痴地问了一句,你们是哪里人,怎么也在天寒地冻的日子里来赏雪?两人说是金陵人,客居此地罢了。

我点点头,在孤独和痛楚里告别他们,走向来时的船。替我驾船的人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先生痴,还有像你一样痴的人。”

是啊,相逢何必曾相识!沉沦的往事又一次涌上心头! 冷不算刺骨,月却凋残得可怜。 我停留在小舟上,像是一片舞倦的雪花,无力飞去。

4. 湖心亭看雪仿写.

西湖风光,以温媚俏丽为特色。

苏东坡说:“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袁中郎描绘得更为艳气,道是:“山色如蛾,花光如颊,波纹如绫,温风如酒”。

又由于邻近杭州城,这里日常车水马龙,士女群集,歌吹如沸,其繁华喧闹也是一般风景名胜所少见的。 然而张岱笔下的西湖,却呈现出异乎寻常的面貌。

只有白色的雪同白色的雾气,笼罩了湖山,游漾在天空,除此以外更无一声一色,纯然是一个素洁而宁静的世界。对熟悉西湖的人来说,因为日常见惯了它的俏丽与繁华,此时对它的宁静,感觉更为强烈。

犹如眼看流光溢彩、嬉声如潮的舞场变得昏暗空寂,造成的印象格外异样。那么,人们从中可以体味到什么?也许是:在纷繁多彩、光怪陆离的物相背后,宇宙还有一种深邃不可测的虚寂无形的本质?或者想到:一切繁华景象、一切美丽事物,都将销亡净尽?但张岱什么也没有说,只是描绘了一幅清绝的图景,覆盖在人们熟悉的西湖印象上。

写景的手段巧妙得很。西湖的范围不算大也不算小,若在湖边和湖中看,特别是在夜里或雨天,水面显得空阔浩渺;若登上湖旁的山峰俯视,则见长堤如细带,舟船如草叶,人形如豆粒。

作者好像电影摄影师在操纵镜头,或用平视,让人看到天地一色的空蒙;或用俯视,让人看到湖中景物的渺小。两者结合,西湖之游,似乎成了一粟幻影漂泊于苍海。

张岱游西湖,在十二月,在大雪三日、人鸟声俱绝之时,又在更定即深夜以后,小舟独往,显是着意追求孤独之境。其实人生无处不孤独。

譬如在万千众中,未尝不觉得周际漠漠;即如亲朋满座,酒酣情浓,笑语四起,忽视之恍恍,犹在陌路,自觉彼此了不相干,亦是常事。说来人生本是偶然,在这路途中结成的所谓亲疏远近,更是偶然中的偶然。

但在人群中所感觉的孤独,常伴随失落的迷惘、空洞无所附着的悲哀。只有在寂静的自然中,孤独才是充实而平静的。

那么张岱是否因为他那挥金如土、纵情嬉游的生活中意识到了生命的空洞与疲倦,来这宁静的自然中探求生命的依归?但他什么也没有说。 如果懂得人生无处不孤独,也就懂得人生无处不可亲近。

当张岱划船到湖心亭时,见二客对坐,一童子煮酒,自是大出意外,文章忽起波澜。但这意外之遇,并未破坏此番夜游的兴味。

因为彼此在对方身上,感受到了共同的人生情趣与共同的美感。一时知己,别后不见,饮三大白,挥袖而散,真是难得的机缘。

这机缘告诉人们什么?是不是说,人与自然可以有一种神秘的感通,人与人,只要脱离利害,同样可以相互感通?是不是说,人世常孤独而又常不孤独?但作者还是什么也不说。 张岱的小品从来不爱讲道理,他只是感受人生,描绘人生。

在这篇游记中,作者的态度、举止,也只是静静地观赏、静静地体味。凡是情绪比较活跃的地方,都是从他人写出。

见知己而大喜的是“客”,喃喃言雪夜游湖之“痴”的是“舟子”。他始终是淡然的,似乎深深有会于心而难以言说,亦令读者有会于心而已 参考资料:220.194.170.35/web/jxsj/cz/195。

5. 仿写湖心亭看雪现代文

编辑词条 湖心亭看雪目录 原文 译文 赏析 作者简介 名家点评 课文研讨 有关资料 [编辑本段]原文 崇祯五年②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③矣,余挐④一小舟,拥毳衣炉火⑤,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⑥,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⑦。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⑧!”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⑨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⑩。及下船,舟子⑩①喃喃曰:“莫说相公⑩②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②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崇祯,明思宗朱由检年号(1628-1644)。

③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8点左右。更:旧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的大约2小时。

④挐:通“桡”,撑船。一作“拏”。

⑤拥毳衣炉火:穿着皮毛衣,带着火炉乘船。毳衣,用皮毛制成的衣服。

毳,鸟兽的细毛。 ⑥雾凇沆砀:形容雪夜寒气弥漫。

雾松,云、水气;雾是从天空下罩湖面的云气,凇是从湖面上蒸发的水汽;。沆砀,晃漾、晃荡。

⑦一白:全白。 ⑧焉得更有此人: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

⑨大白: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指酒杯。 ⑩客此:在此地客居。

⑩①:舟子:船夫。 ⑩②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喃:象声词 芥:芥菜 堤:沿河或沿海的防水建筑物 沆:形容大水 [编辑本段]译文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初更(晚上八点左右)后,我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撑着船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云、山、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有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湖心亭的一点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点人影罢了。 到了亭子里,有两个人铺好了毛毡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在烧酒,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的人呢!”拉着我一同饮酒。我痛快地喝了三大杯后和他们道别。

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下船的时候,船夫小声说到:“不要说相公您痴情于这雪景,还有像您一样对这雪景痴情的人呢!” [编辑本段]赏析 本文是张岱小品的传世之作。

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作者在大雪三日、夜深人静之后,小舟独往。

不期亭中遇客,三人对酌,临别才互道名姓。舟子喃喃,以三人为痴,殊不知这三人正是性情中人。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文笔简练,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功夫,“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一组合,竟将天长水远的阔大境界,甚至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令人拍案叫绝。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张岱(1597-1679年),又名维城,字宗子、石公,号陶庵、蝶庵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侨寓杭州。张岱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散文家、史学家,还是一位精于茶艺鉴赏的行家。

张岱出身于累代仁宦之家,早年曾漫游苏、浙、鲁、皖等省,阅历广泛。他家经三代积累,聚集有大量明朝史料,读书颇丰,他32岁那年起就得用家藏资料编写记传体的明史。

明亡后披发入山,安贫著书。 张岱的兴趣广泛,平时非常注意社会上的各种人物、动态、人民生活、风俗习惯,以至饮食、蔬果等许多方面。

这些往往为旧时代正宗文人所不屑,而他却偏有欣赏、记录的兴趣与勇气。他写过一篇《自为墓志铭》,非常坦率的承认自己少为“纫子弟,极爱繁华”, 称自己为“茶淫桔虐”。

张岱品茶鉴水之精到,《陶庵梦忆》中“闵老子茶”一节赢余得极为生动:余曰:“香朴烈,味甚浑厚,此春茶耶!向瀹者的是秋采。”汶水大笑曰:“予年七十,精赏鉴者无客比。”

遂定交。张岱不愧为辨茶识水的行家。

张岱精于品茶,还悉心改制家乡的日铸茶,创制出一种“兰雪茶”。“日铸雪芽”在宋朝已列为贡品,有“越州日铸茶,为江南第一”之誉。

然而到了明代,由于安徽休宁松萝茶,制法精妙,名噪一时,盖过一时,美国过日铸。张岱“遂募歙人入日铸”,一如松萝制法,采用法、掏法、挪法、撒法、扇法、炒法、焙法、藏法。

进而他又探究泉水,发现“他泉瀹之,香气不出,煮禊泉,投以小罐,则香太浓服,杂入茉莉,再三较量,用敞口瓷瓯淡放之,候其冷,以旋滚汤冲泻之,色如竹箨方解,绿粉初匀,又如山窗初曙,透纸黎光。取清妃白,倾向素瓷,真如百茎素兰同雪涛并泻也。

雪芽得其矣,未得其气。余戏呼之兰雪。”

(《陶庵梦忆·兰雪茶》)如此四五年后,兰雪茶风磨茶市,绍兴之饮茶者一改往日饮松萝的习惯,反倒非兰雪不饮。后来,连松萝茶亦改名“兰雪”了。

兰雪茶有此名声,功归张岱。 明时,绍兴已开出游少茶馆,其中有一家煮水烹茶尤其考究:“泉实玉带,茶实兰雪,汤以旋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