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第三十七计“诈死之计"把自己活活闷死在棺材的故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5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庐江舒县人 。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江东孙氏集团军队与刘备军队联合,赤壁之战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病逝于巴丘(今湖南岳阳),年仅36岁。

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史书及野史,对周瑜之死都有不同说法。今天就说说其中一个,被诸葛亮三气而死,这是最家喻户晓的一种说法。

《三国演义》罗贯中用周瑜来比对才智过人的诸葛孔明。所以,他即便是一个“死”也要派派用场,于是就演义了一段非常好看的“三气周瑜”故事。

  我们看《三国演义》“三气周瑜”故事时,总给人一个感觉,此时的周瑜和孔明比之赤壁之战时都有了“大不同”的变化。周瑜不再机智多谋,反而成了一个弱智的好动气的幼稚孩童,就连孔明也不再象以往那样心胸宽大,对对手不依不饶地步步进逼,同以前周瑜对他的态度相差无几。明知周瑜有病气不得,打了胜仗就偷偷开心好了,何必还派人骂周瑜,甚至写信羞辱,似乎是必欲置死地而后快一般。假如说,周瑜以前对孔明是小人行为的话,此时的孔明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难怪鲁迅会说“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了。

据说周瑜发明了第三十七计,即诈死之计,一施即败,弄得一命送终。究竟是怎么回事?下面的故事就揭开了迷底。

原来诸葛亮曾派张飞埋伏在芦花荡三气周瑜。

周瑜兵败途中,口吐鲜血,不省人事。东吴将士无不垂头丧气,为都督的病危发急。周瑜见此情形,想起孙子兵法上有句“兵不厌诈”的名言,不如利用三军这股忧伤情绪,来它一个将计就计。当即召鲁肃进帐,屏退左右,咬着耳朵传授密计。

  

  周瑜“如此这般”一番话毕,猛一口咬破了舌头,顿时连连吐血不止,突然大叫一声:“既生瑜,何生亮!子敬,为我报仇!”说罢,一头栽倒在床上,死了。

  

  鲁肃照计行事,一面召集文武将官,迅速起营拔寨,撤回东吴;一面派人将周瑜的灵柩送回鄱阳湖边的柴桑口,大办丧事。

  

  诸葛亮在荆州,忽然闻报周瑜气死,心中不免暗自疑惑。他想:周瑜是个将才,通晓兵法,懂得胜败乃兵家常事,怎么会轻易被气死?说不定其中有诈,倒不如亲自前去吊孝,以观虚实。他备了祭奠之物,写了祭文,带了二十名校卫,告别刘备,直抵柴桑口。

  

  鲁肃见诸葛亮真的来吊孝,为他中计上钩而心中暗喜,当即遵照周瑜的办法,派了五十名刀斧手埋伏在灵堂两侧,另派丁奉、徐宁二将,带剑躲在祭台后面,听号令行事。

  

  诸葛亮走进灵堂,悄悄对两厢一瞥,发现守灵的文武将官个个虎视眈眈,杀气腾腾,压根儿没有一点哀伤悲凉的气氛,甚至连周瑜的夫人小乔也不在一旁守灵,心中顿觉不妙,证实了他的推测:周瑜是诈死。事到如今怎么办呢?既不能退却,又不能慌张,只好“既来之,则安之”,随机应变,设法破诈取胜,才能安全脱险。

  

  诸葛亮当即恭谨地焚香点烛,燃烧纸帛,跪在灵台前放声大哭,却又暗自朝玄妙莫测的灵帏里张望,当即觉察有两个武将按剑藏在里面。诸葛亮想:我跪在这里哭,万一被两人蹿出来一把抓住,真的会凶多吉少,不如扶柩恸哭,窥看躺在棺材里的周瑜有何动静,再作计议。于是他叩了三个响头,一边哭,一边大声朗读祭文。这篇祭文写得真挚动人,两旁的文武将士,一个个听得垂泪悲伤。诸葛亮也哭得像个泪人儿似的。焚过祭文后,他干脆扑到棺材上,扶柩哭得更加伤心。突然,他发现棺材盖面上,有一个气孔,原来躺在棺材里诈死的周瑜的口鼻,正好对准这个气孔呼吸。诸葛亮趁大家哭得一片伤心之际,偷偷折了半截蜡烛,朝那个气孔上一塞。周瑜刚想抬腿踢开棺材盖,想不到气孔被堵住,空气隔绝,只觉得胸口一阵窒闷,张大了喉咙还是透不过气来,哪里还有什么力气来踢开棺材盖呵!

  

  鲁肃可沉不住气了,心想:都督怎么还不跳出来下令动手呢?于是他也走近棺材旁,一语双关地哭着说:“公瑾兄呀,卧龙先生前来灵前哭吊,你听见了吗?”

  

  周瑜当然是听见的,可惜他奄奄一息,已无能为力了,只有被活活闷死在棺材里面。

  

  诸葛亮又哭了一阵,不见棺材里有什么动静,估计周瑜真的死了,也就收泪告辞。

  

  鲁肃无奈,只好让他扬帆回荆州去。

  

  诸葛亮一走,鲁肃反身回进灵堂,拍着棺材盖说:“公瑾,你怎么改变主意,不杀诸葛亮了?”一连问了好几声,不见棺材里有任何回答。鲁肃急忙揭开棺材盖一看,只见周瑜仰面朝天,真的呜呼哀哉,一命身亡了!又一看,那气孔里,不知什么时候被诸葛亮塞了半截蜡烛。显然,周瑜是被闷死的。

  

  周瑜发明的三十七计,即诈死之计,一施即败,还弄得身家一命送终。究竟是不是高明的一计,期待大家评论。

棺材(2)气孔(1)祭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