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门下一走狗:(五)千古遗爱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9
哇咔咔,终于等到更新了!苏轼的一生起起落落绝非我在键盘上敲上几个字就可以道尽,如果爱,请深爱。

前四篇: 东坡门下一走狗:(一)雪泥鸿爪

            东坡门下一走狗:(二)一蓑烟雨

            东坡门下一走狗:(三)大江东去

            东坡门下一走狗:(四)成竹在胸

公元1085年,北宋的政治形势发生了极大的变动,宋神宗去世,太子赵熙即位,高太后垂帘听政;高太后命令司马光重新组阁整理朝廷内政,司马光立即想到了苏东坡等人。从黄州被陈召回,在短短的十七个月内,苏东坡由一名罪犯成为了一名三品大员,跨越六个品级,与宰相仅一步之遥。然而回到朝廷后的苏东坡其实重新陷入到了一种新的跟当权者对着干的境地。司马光反对王安石新法,即使对有效之处也加以废除;然而深入过人民群众的苏东坡提出了不一样的看法,“较量厉害,参用所长。”简单来说就是所有的法令的确立和废除都要以实际情况为准,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实事求是成为苏东坡的行政准则。这样的政见当然与当权者产生了新的矛盾,在看似风光的背后他似乎多了几分无奈。

1087年,北宋取得对西夏吐蕃的作战胜利,百官称贺,希望主张议和;此时我们可耐的苏大大又发出了不同的声音:“为国不可生事,亦不可畏事”。国家没病的时候不要无中生有去迫害国家,国家有难的时候也不要为了保全颜面就去掩盖事实真相最终生病腐朽而亡。

苏东坡在汴京居住时,常常会在饭后散步,在屋子里一边踱来踱去一边拍着自己的肚皮;一天他问众人,“你们且说此中藏有何物?”众人纷纷夸赞里面都是诗、文、才华,这时朝云出来说道“一肚皮的不合时宜”。是的,在汴京的这段日子里,他的政见和想法都和当局不相适宜。他日日忧心“乌台诗案”重新上演,便再三请求朝廷让他到地方做官。1089年,朝廷终于派苏轼到杭州担任太守一职;这次,是他第二次来到杭州担任官职。

18年前他第一次来到杭州担任通判时曾与几名好友相约在西湖泛舟,不料途中下起了小雨,在细雨横斜中他见证了西湖的阴晴变化之美。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宋代: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但是西湖的五光十色掩不住飞鸿的哀鸣,他在这座城市美景的背后看到了忧伤。当时的北宋王朝禁止贩卖私盐,但是官盐价格昂贵,贫苦百姓无力购买只能偷偷做私盐买卖;当时作为通判的苏轼负责看管监狱,他看到监狱里2500多人都被打得皮开肉绽,其中大多数人都是因为贩私盐,他感到十分痛心。除夕夜值班时他对囚犯一一点名,这让苏东坡陷入了深深的自责,无奈的他只能报以沉默。他天真烂漫,善良而又真性情注定他只能成为一名可爱的政治家。

他这种苦闷的心情于好友佛印禅师而言得到了解脱,他们之间发生了著名的“八风吹不到”的故事。

 宋朝苏东坡居士做了一首诗偈,叫书童乘船从江北瓜州送到江南,呈给金山寺的佛印禅师指正,偈云:“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禅师看后,即批“放屁”二字,嘱书童携回。东坡一见大怒,立即过江责问佛印禅师,禅师对他说:“从诗偈中看,你修养很高,既已八风吹不动,怎又一屁打过江?”

佛印“放屁放屁”四个字就把东坡吹到了对岸,东坡一听知道自己的修行并未像自己诗中所言那样笃定就笑道“这一屁好,这一屁好”,他了悟了,既然无法做到笃定,那就该干嘛干嘛,该动就动。他用自己儒家思想的本质劝说自己要会“回到人间”来,正如很多后入所言“我坡一直在民间。”

如今黄冈有一个“遗爱湖”贯穿城市中央,实现了“景在城中,城在景中”。在遗爱湖旁边有一座遗爱亭,这与当时苏轼在黄州的遗爱亭有不解之缘。苏轼当时被贬黄州与黄州太守徐君猷两人结为好友,不久,徐太守要调离黄州;苏东坡觉得老徐为黄州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便提议把二人常约见的安国寺外的一处小竹林的亭子改名为“遗爱亭”以纪念他的功绩。如今这座遗爱亭仍然留给后人极大的遐想。

另有一年,苏轼的好朋友,巢谷从四川到黄州来看望苏轼,这巢谷身怀绝技,并有一道秘诀可以治疗虐疾,在苏轼的再三请求下巢谷终于答应可以将这秘诀传给苏轼。巢谷离开后不久,黄州便爆发了瘟疫,开始有成千上万的人得病死去;此时,苏东坡觉得自己可能掌握着这治病药方,便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药方。他嘲笑自己对老朋友做出了违背指江水发誓,但却觉得问心无愧。他为黄州留下数以百万计计的勤劳美丽生命。

1089年,苏轼再次来到杭州,途中他收到黄庭坚来信,劝他保留在朝廷的位置,他毅然放弃。苏轼在朝廷做官总是会陷入党争不落好,但是一到地方他就如鱼得水为老百姓做实事。他来到西湖便开始治理西湖,西湖作为杭州的水源地,已有多年无人整修,我们的“苏大禹”便开始上线。

他把河道里的淤泥进行废物利用,筑起了一道堤在上面种上树,河里的工人这边挖泥那边便有一道大堤建成,这就是后来的“苏堤春晓”。苏堤横贯南北,堤上芙蓉杨柳,小桥亭阁。河道里水草疯长,苏轼便决定把岸边的水域租种给当地居民种植菱角,居民在种植前自然会帮助清理水草,又可增加居民收入。但是苏轼规定有一片水域严禁种植菱角,并在中间建造三座小塔,就是后来的“三潭印月”。就这样,苏轼在杭州,又一次建设了一系列的民生工程。

苏轼是一个会缔造美发现生活的人。只要与苏轼一发生关系,猪肉变成了“东坡肉”,西湖变成了“西子湖”,三个标志变成了“三潭印月”。这是苏东坡这个文人为我们这个民族留下的历史遗产,这样可爱的人,庇护着在他身后的百姓;以至于到了今天在中国一提起苏东坡就会引起人们亲切会心的微笑。

公元1091年,苏东坡再次受到朝廷重用,调离杭州,离别时作《八声甘州》。钱塘江潮立的像一面墙一样,滔滔滚滚而来,可转眼之间这潮又退了;朝廷里的党政,人生的起伏我都看透了,我已经不在乎我人生的升降,不过现在我要跟我的好朋友告别了,我希望我的好朋友我将来真的能够回来,真的能够可以和你再见,不要让你走过我们经过的路上而为我痛哭流涕。当然,苏东坡再也没能回来。苏东坡似乎已经猜到在汴京这个权利政治中心有个巨大的政治漩涡在等待着他,但是没有想到再次进入朝廷,这一次再也无法全身而退。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