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的几点分享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7
1、相信开卷即有益

读书最开始,选择读什么书其实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开始并且坚持了。我们最初选择读书往往是通过别人的推荐或者通过上网搜索,一般的方法都是选择经典开始阅读,我个人的体会是一开始就读经典的这种方法可能对很多人并不适用,因为经典的作品,它是经历了很长时间也被很多人认可,它不会是那种浅显易懂的,所以对于刚刚开始读书的来说,一来就读全读经典大多数的结果就是消化不良,就好像明明是小学生的水平,非要去学大学生的课程。当然经典就是经典,就是最好的,初期只是担心只选经典水平达不到,读不懂打击积极性,并不是说不建议读,如果你能初期就读懂,那最好不过,只是这样的情况很少。

2、读书,读不是目的,学到什么才是目的

我们能接受或者读懂的作品往往也是我们认知圈的或者说没有跨越太多的,因为新知识的吸收往往是与曾经的存量产生链接的方式,所以,书读完了并不是结束,文字结束了,更重要的总结的过程,学到了些什么?哪些是以前不知道而新学的?哪些又是和以往产生链接的?以前我一直觉得自己阅读量很低,重要的是读多少书,而不是反思,但读着读着就会有个疑问,读过的东西老是忘了,读的书时间近点还有印象,时间长了总觉得白读了,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在于没有思考,没有让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产生链接,形成新的联结。最近两年实践中觉得比较好的方法就是写读书笔记,读完总要写点什么,思考点什么。

以前一直很瞧不上读书笔记,不想读书成为那么“功利”的一件事情,因为读过这样的文字“读过的书,哪怕不记得了,却依然存在着,在谈吐中,在气质里。”我现在对这句话的理解,首先我觉得它更适用于文学作品,这类人文的作品阅读本就是种享受,就是要慢慢品,但我们现在更多的读书,是更强求实用,有助于个人成长,所以不能如此佛系;其次,三毛老师说这样的话是有资格的,因为她的阅读量绝大部分人可望而不可及,同时三毛老师一直笔耕不辍,写作输出其实是一种最高级的读书反馈,所以我现在在阅读时调整了自己的观念,既要读,更注重读到些什么,从被动接收调整为主动思考,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的思维升级,不断提高你对书的评判标准,逐渐从最初群龙无首的状态梳理出自己的读书选书标准,不要一直停留在一个层级的书里。(就比如你读小说,在读的过程中你也要读出些标准来,书永远都有好的和差的区别,现在书太多,如果自己没有尽早形成标准,老是选一些比较低水平的作品读,会是非常耗时的成长)

3、读书忌贪多

这里的贪多针对的是刚开始读书的时候不要给自己设置过高的阅读目标,因为阅读应该是一个长期坚持的事情,如果一个之前从不喜欢读书的人,突然某一天想读书了,一来就设置一天读半本或者一本的目标,基本没人可以坚持,做任何事情首先是认清自己的水平,即正确认识自己,其次制定循序渐进的可行的计划,这样坚持才会成为可能。

以前我一直纠结到底是先博后渊还是先深读再广读,现在不纠结了,因为以我现在的阅读量,纠结这个没有多大的意义,方向应该是随着需要调整的,重要的是,我保质保量的阅读着。其实关于渊还是博的问题,核心其实就是担心自己学得狭隘,学得浅薄,我现在的方法是以实际需求为导向,先渊后博,但也不是绝对的,如果在实际中遇到问题,我就先集中性的学习这方面的知识,这个过程通常不会很短,这个过程中,我会对自己阅读这些年遇到的靠谱的人或者平台收集阅读书单,保持开放,了解一些广博意义上的书单,然后选择部分进入每年的阅读书单中。

以上絮絮叨叨的分享了一些我个人读书的心得,希望分享出来能有意义,如果大家有其他的想法,欢迎留言探讨,希望共同进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