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下产生的情绪问题及应对方式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会给较大范围的人群造成相当的心理压力和情绪问题。突发事件发生时,社会心理因素对突发事件控制效果和进程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因疫情、生活、工作和社会以及人际关系等因素而导致的情绪问题非常突出。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当下我们正在经历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就是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爆发。随着疫情的蔓延,由各种因素导致的情绪问题会逐渐显现,总结起来,异常情绪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

1、疑病心理

在突发事件时,我们内心充斥怀疑和不安,会对自身健康状况或身体某一部分功能过分关注。如在疫情期间过分关注体温,总是担心自己会患上、染上某种疾病,但实际上并没有。医生对疾病的解释和客观检查也不足以消除内心的担忧。固执地怀疑自己得病了,被焦虑和恐惧充斥,甚至会表现出一些躯体化的“病症”,如咽喉疼痛、气短咳嗽、身体乏力等。

2、恐慌心理

恐慌是指人们在面临某种危险情境,企图摆脱而又无能为力时所产生的担惊受怕的一种强烈压抑情绪体验。恐慌心理就是平常所说的“害怕”,是对特定刺激时间采取的自御反应。在病毒流行期间,人们会觉得异常不安,对疾病感到恐慌惧怕。比如:害怕出去手触他物感染上病毒;害怕因与人交流把病毒带到自己家中,害怕染病死亡等。

3、焦虑心理

焦虑是指个人对即将来临的、可能会造成的危险或威胁所产生的紧张、不安、忧虑、 烦恼等不愉快的复杂情绪状态。焦虑与危急情况和难以预测、难以应付的事件有关。疫情期间,恐慌是面对危险时产生的情绪反应,焦虑则是面临危险对于未来不确定性的情绪反应,应激状态下的焦虑多表现为精神性焦虑。比如:因疫情管控而感到心神不宁、坐卧不安、烦躁,总是提心吊胆,对生活有失控感;有的人躯体反应甚至会出现出汗、心跳增快、口干等神经功能紊乱表现,变得爱发脾气等。

4、 抑郁心理

抑郁心理常在突发事件后出现,对突发事件的应激反应可能会产生抑郁的危险,这与突发事件的性质和个体对突发事件的应激表现形式有关。疫情期间因过度关注负面的疫情信息,表现得悲观、失望、灰心丧气,无意与外界沟通,情绪长时间地低落,容易流泪哭泣;在工作生活中无法集中注意力;食欲不振或暴饮暴食,有些人出现体重下降或体重剧增的情况。

5、强迫心理

强迫心理是指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比如病毒流行期间,官方媒体提示要勤于洗手,有些人频繁洗手,手被洗得快要破了;反复消毒、不停地擦拭物品;还有些人测量体温每日达三四十次,总担心从外界或与别人接触后会感染上病毒。个体很想摆脱这种多余的、没有现实意义的频繁出现的思维和行为,走出困境,但又无能为力,从而陷入自我的心理冲突中。还有的人出现强迫性思维,不能控制地反复想有关疫情的严重后果,为此感到非常痛苦等等。

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上述情绪问题常伴一些其他症状和体征,类似神经衰弱的相关表现,如紧张性头痛或肌肉痛,睡眠障碍,入睡困难,易惊醒,醒后仍不解困乏甚至更难受。这些表现在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当中更为明显,当现实压力过大时,他们就会表现为逃避、抗拒、攻击等反常反应,以致适应能力较差,人际关系紧张。

对于上述可能出现的情绪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1、 接纳情绪

面对突发公共事件,出现紧张、焦虑、恐慌都是正常的情绪反应,我们需要经过调节让自己的情绪快速的恢复常态,如果长时间将自己沉浸在这样的情绪中就会出现问题。个体出现上述的情绪反应时,首先要认识到自己有情绪,并觉察和体验这个情绪,从而接纳情绪。当负面情绪来临时,不要急于否定,越否定越强化负面情绪。只有坦然接受、接纳它,才能够帮助自己快速的调整到常态。

2、过滤信息

疫情期间,在这样一个自媒体和互联网发达的时代,报道铺天盖地,对于我们来说信息过载。我们在重视疫情、关注报道的同时,要有选择的去看权威媒体的报道,减少负面信息的摄取。我们要对政府的防疫工作保持足够的信心,可以关注政府公开信息,同时关注和了解相关的科学报道,相信科学研究对治疗疾病的根本性作用,比如美国和中国都研制出疫苗,并已开始做临床实验,这对于世界各国控制疫情都是利好消息。

3、生活规律

虽然我们活动范围受到限制,但是要尽可能维持原有的规律作息,按时起床,规律饮食,按时休息。不管是在家学习、工作还是休息,都将每天的时间安排得恰当合理,让自己在家里的时间安排回归以前的常态。如果是在家里休息,那么可以安排打扫整理房间、列出读书计划、看电影追剧、跟着网上菜谱学做精美的食品全家享用等。规律的生活以及对生活的掌控感是应对焦虑和恐慌的良药,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良好的饮食,保证睡眠,提高免疫力。

4、坚持运动

居家也不要忘了运动。我们选择一些适于家里做的运动,比如深蹲、举哑铃、平板支撑、瑜伽或者在院子里跳绳等。运动能帮助我们维持更良好的身体机能,提高免疫力,提升血液循环,另外身体通过运动分泌的多巴胺,可以让人产生快乐,有效缓解低落情绪。

5、相互支持

特殊时期,我们朋友之间隔离但不隔心。虽然好朋友不能见面,但是可以相约一起玩玩网络游戏,包括斗地主、掼蛋、麻将等,这都是联络友情、互相支持的方式。朋友间或者与异地的家人之间可以经常聊天,分享自己的见闻和所做的事情。家人之间、朋友之间的沟通交流,互相鼓励,可以让我们的情绪有表达的出口和释放的途径,从而能够为身边的亲人提供更好的情感支持,于是在亲朋好友之间就形成了良好的支持系统。

6、进行放松训练

疫情期间在感到压力和情绪袭扰时,可以有目的地进行放松训练。端坐在椅子上,把注意力集中到当下,感觉双脚与地面的接触、身体和椅子的接触,尝试放慢呼吸,把注意力带到自己的腹部,静下心来进行深长的腹式呼吸。用鼻子深深地吸气,同时从1数到6,然后摒住呼吸,数3个数,之后张开口吐气,从1数到6。做6次。网上有很多冥想音乐,也可以随着冥想音乐放松。深呼吸和冥想都是让身体放松非常好的方式。另外听音乐、唱歌等方式也可以帮助人们释放情绪,自我放松。

7、树立正向思维

现在我们减少出门,避免聚集,不给社会造成负担,是我们居住在加拿大每一个人的责任,包括公民、永久居民、留学生和访问者。当我们感到心理焦虑、无助时,我们可以去回顾过去在相同境遇下对自己有帮助的应对方法是什么,那个时候自己是如何做到的?是什么能让自己保持坚强、让自己心情愉悦?现在我们就尝试使用曾经成功的方法,看看能够帮助自己多少,体会自己心情指数的变化,从而调节自我的心理弹性。同时对生活中的信息都用正向积极的思维替代,接受生活可能随时会发生意外的事实。例如:

想法1:“如果疫情来临,会发生抢购、恐慌,我可能被感染,太可怕了。”

想法2:“如果发生疫情,我可以勤洗手,还可以购买充足的食物呆在家里少出门、购买酒精和消毒纸巾做好消毒,我还有很多朋友支持我,政府有系统的应对措施,还有很多义工为大家提供服务。现在还可以网上买菜,不需要出去,就有人送菜上门。”

两种不同的想法会产生两种不同的心态。当我们出现“如果问题来临,会发生……”的想法时,可以尝试转变为“如果发生……,我可以做……,我有哪些支持”,这个时候,当事人会相信自己有解决问题和面对压力的能力。学习用一念之转、正向思维的力量去面对问题,能够有效缓解和消除焦虑和压力。

世界是一个共同体,病毒的传播已超越种族和国界,对于这样一个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我们只有团结起来,互相鼓励和支持,才能战胜病毒。加油!

主要参考文献:

王一牛,罗跃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心境障碍的特点与应对[J].心理科学进展,2003(04):387-392.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