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园||再读《心安即是归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6
因为世事无常,心安即是归处。

愿你历经沧桑,永葆天真模样。

这本书是在杨澜读书里听到的,非常喜欢,杨澜主持人出身,讲书的视角和樊登完全不同。

杨澜讲一本书要参照很多本书,这个作者的系列书籍她都要读,所以她讲书从作者生平到作品,娓娓道来。

她讲一本书要做很多功课的,这把年纪还如此好学,如此认真,真心佩服!

季羡林1911年出生在山东临清县,自幼家贫,叔叔接他到济南读书,19岁考取北大和清华,后来选择清华西洋文学系,大学毕业后赴德国留学10年,回国到北大任教,1956年成为院士,经历过战争和十年动乱。

季羡林自己总结人生 :我走过阳关大道,也走过独木小桥。路旁有深山大泽,也有平坡宜人;有杏花秋雨,也有塞北秋风;有山重水复疑,也有柳暗花明;有迷途知返,也有绝处逢生。

今天再读季羡林的散文《心安即是归处》,这本散文集是季羡林八十多岁写的,一位博学多才,真实的有点孩子气的老人,他的笔下文字值得我们反复阅读,常读常新。

《心安即是归处》中作者谈人生、谈怎么读书、谈生活、谈哲学、谈生死。。。

第一篇散文《人生》中季羡林向读者提出一个人生命题: 你为什么活着?

我还真没有思考过这个严肃的问题。我为什么活着呢?为了工作?为了孩子?为了自己?为了社会?这些都好像很狭隘。

阿德勒说:生命在于奉献;稻盛和夫说:生命的意义是死的时候比生的时候灵魂更加纯洁一些;季羡林说:人生的意义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每个人对生命的意义理解都不同,这仅有一次的生命,我们应该如何渡过呢?我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体验生命过程,活出真实的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积极利他、奉献社会!既然来了总得做点什么再走吧,要不白来一趟,只是耗费了些粮食吧了。

评断一本书好与坏的标准?

一本书能鼓励人前进呢,还是老人倒退;能给人乐观精神还是悲观;能增加人的智慧还是增加人的愚蠢;一本书是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还是降低?。。。。。

季羡林读书清单:《史记》、《世说新语》、陶渊明的诗、李白的诗、杜甫的诗、李煜的词、苏轼的诗文词、《红楼梦》、《儒林外史》。

季羡林在《走运与倒霉》中写道:走运时,要想到倒霉,不要得意过头;倒霉时要想到走运,不必垂头丧气,心态保持平衡—长寿之道也。

季羡林的座右铭: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需尽,无复独多虑。 —陶渊明的诗。

天地是亘古存在的,山川江河万古如斯,人活一世如白驹过隙,那些要长生不老的人终究只能得来一场虚。倒不如在天地间自由自在,顺应自然,没什么特别狂喜的,也没什么特别可怕的,如果到了生命的尽头,就让生命之火熄灭吧。

季羡林打油诗:

人生在世一百年,

天天有些小麻烦。

最好办法是不理,

只等秋风过耳边。

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胡适

人的本性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鲁迅

人生的意义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季羡林

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冰心

只有知不足的人才能为人类文化做出贡献。

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

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

不完满才是人生。

要说我身上还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那就是勤奋。

人活在世上必须处理三个关系:人与自然,人与人,个人中心思想和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