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举十种修辞法,列例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9
比喻 (明喻、隐喻、借喻) 明 喻-----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仿佛等。 例子:他动也不动,彷如石像。 隐 喻 ﹝暗 喻﹞-----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成为」、「变为」等系词代替「像」一类的喻词。 例子:母亲啊!你 是 荷叶, 我 是 红莲。 借 喻-----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 例子:天上张著灰色的幔。 (「灰色的幔」是喻体。本体是「黑云」,但不写出来。) 比拟 (拟人、拟物)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就是比拟。写作时善用比拟,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拟 人-----把事物当成人来写,赋予人的思想、感情、活动。 例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拟 物-----把人当成事物来写。/ 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子(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例子(2):月光如流水一般, 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夸 张 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像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夸张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像和强烈共鸣。 例子: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例子:他种的瓜很甜,几十里外就闻到瓜香了。 设 问 为了引起别人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自问自答,叫做设问。设问除了能引起注意外,还能启发读者思考。 例子:甚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 反 问 (反 诘) 用疑问的形式来表示确定的意思,叫反问。通常是否定句表达肯定意,肯定句表达否定意。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把意思表达得更强烈。 例子:孔子能够成为百代景仰的圣人,难道真是天生成的? 示 现 把见不到、闻不到的事物写得可见、可听,并描绘得历历在目,就是示现。 例子: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呼 告 写文章时,对着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它)说起话来,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呼告。运用呼告,能增加抒情效果,加强感染力。 例子: 秋,听说你已来到。 借 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而借用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或用事物的局部代替整体,就是借代。 借代可使语言简洁、生动、形象化,唤起读者的联想。 例子: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引 用 写文章时,有意引用现成语 (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 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说明自己对新问题、新道理的见解,这种修辞法叫引用。 引用的作用是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明 引 例子: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暗 引 例子: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拈 连 甲乙两个事物连在一起叙述时,把本来只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拈来用到乙事物上,这种修辞手法就叫拈连。 运用拈连,可以使上下文联系紧密自然,表达生动深刻。 例子:你别看我耳朵聋,我的心并不聋啊! 双 关 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 (或音近) 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例子: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衬 托 俗语说:「牡丹虽好,也要绿叶扶持。」用甲事物 (宾) 配衬乙事物 (主) ,就是衬托。甲事物由於乙事物的陪衬,就显得更清楚,更鲜明,更突出。 正 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 例子(1):桃花潭水深千石,不及汪伦送我情。 反 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矮的」衬托「高的」,用「坏的」衬托「好的」。 例子(2):他的年纪小,器量可大。 对 比 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这种手法可以突出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 例子: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 完美的苍蝇终究不过是苍蝇。 反 语 反语也叫倒反,就是说反话,使用同本语相反的词语以表达本意。反语的作用是产生幽默感与讽刺性,有时比正说更有力量。 例子:差不多先生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 互 文 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 例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层 递 层递法是把要表达的意思按照大小、多少、高低、轻重、远近等不同程度逐层排列的写法。由于作者层层递接,读者层层跟随,因而引人入胜。如是叙事,条理清楚;如是说理,说服力强;如是抒情,易生感染效果。 例子: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 用比喻法描写事物,可使事物形象鲜明生动,加深读者的印象;用来说明道理,能使道理通俗易懂,使人易于理解。 比喻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 (被比喻的事物)、喻词 (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 和喻体 (打比方的事物)。 比喻一般分为明喻、隐喻(暗喻) 及借喻三类。 明 喻 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 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仿佛等。 例子:他 动也不动,彷如 石像。 隐 喻 ﹝暗 喻﹞ 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成为」、「变为」等系词代替「像」一类的喻词。 例子:母亲啊!你 是 荷叶, 我 是 红莲。 2.借 喻 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 例子:天上张著黑云。 3.借 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而借用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或用事物的局部代替整体,就是借代。 借代可使语言简洁、生动、形象化,唤起读者的联想。 例子(1): 巾帼不让须眉。 (以「巾帼」借代女人、「须眉」借代男人。) 4.衬 托  俗语说:「牡丹虽好,也要绿叶扶持。」用甲事物 (宾) 配衬乙事物 (主) ,就是衬托。 甲事物由於乙事物的陪衬,就显得更清楚,更鲜明,更突出。 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 正 衬 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 例子(1):桃花潭水深千石,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李白       (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 5.示 现 把见不到、闻不到的事物写得可见、可听,并描绘得历历在目,就是示现。 例子(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将进酒》李白 例子(2):风动荷花水殿香,姑苏台上见吴王, 西施醉舞娇无力,笑倚东窗白玉床。  《口号吴王美人半醉》李白 6.对 比 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这种手法可以突出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 例子(1):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管子.牧民篇》 例子(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出师表》诸葛亮 例子(3):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7.互 文 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   例子(1): 朝晖夕阴。 《岳阳楼记》范仲淹 ( 意思是「朝晖夕阴」和「朝阴夕晖」。 「朝」和「夕」、「晖」和「阴」是互文。) 8.设 问 为了引起别人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自问自答,叫做设问。 设问除了能引起注意外,还能启发读者思考。 例子(1):甚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 例子(2):这人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是大明。 例子(3):数学真的很难吗?我看不是。 9.反 语 反语也叫倒反,就是说反话,使用同本语相反的词语以表达本意。 反语的作用是产生幽默感与讽刺性,有时比正说更有力量。   例子(1): 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辗转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 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啊! 10.拟 声 以文字描写人或事物的声音,叫做拟声。 拟声的好处是使事物更具体化,而且具音乐感。 例子(1):帘外雨潺潺。 (「潺潺」是水的声音。) 例子(2):蜜蜂嗡嗡地闹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