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说的很正确的成语怎么说?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8

1. 形容某人说的很到位,讲的很有道理的成语有哪些

一语中的、茅塞顿开、一针见血、言近旨远、言之成理。
一、一语中的
【解释】:一句话就说中要害。同“一语破的”。
【出自】:马南邨《燕山夜话·交友待客之道》:“这是把虚心看做交友待客的根本态度,真可谓一语中的,抓住了要害。”
【近义词】一语破的、一针见血、一语成谶
【反义词】不着边际、不痛不痒
二、茅塞顿开
【解释】: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顿:立刻。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出自】:明·吴承恩《西游记》:“我身无力;我腹无才;得三公之教;茅塞顿开。”
我身上没有力气,腹中无才气,现在得到三公的教导,例我堵塞的心忽然被打开了,受到启发。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近义词】恍然大悟、醍醐灌顶、大彻大悟、如梦初醒
【反义词】一窍不通、大惑不解、冥顽不灵
三、一针见血
【解释】:比喻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
【出自】: *** 《反对党八股》:“这不是把我们的毛病讲得一针见血么?不错,党八股中中国有,外国也有,可见是通病。”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近义词】有的放矢、开门见山、鞭辟入里、对症下药、泛泛之谈、要言不烦、切中时弊、一语道破、一语说破、言简意赅、刀刀见血、一语破的、单刀直入、提纲挈领、言必有中、切中要害、提纲契领、一语中的
【反义词】离题万里、空洞无物、无的放矢、言不及义、支吾其词、隔靴搔痒、言外之意、泛泛之谈、不痛不痒、不着边际、言之无物、莫衷一是
四、言近旨远
【解释】:旨:意思。话很浅近,含义却很深远。
【出自】: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话说得浅近,而含义却很深远,说的是正确的。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补语;含褒义
【近义词】言浅意深、回味无穷、语重心长、言简意赅、言近意远、微言大义
【反义词】空洞无物、言之无物、言不及义
五、言之成理
【解释】:之:代词,指所说的话。话说得有一定道理。
【出自】:战国荀子《荀子·非十二子》:“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
但是这里坚持是有原因的,他所说的话有一定的道理,足以欺骗迷惑大众了。
【示例】:虽然仁人们未必肯用,但我还可以言之成理。 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近义词】言之有理、理直气壮、合情合理、义正词严、顺理成章、言必有据、以理服人、入情入理
【反义词】岂有此理、无稽之谈、强词夺理、妄下雌黄、莫名其妙

2. 形容说的很对的成语有哪些

毋庸置疑[ wú yōng zhì yí ]

释义:不必怀疑。

出处:王朔《痴人》:“是的,这点毋庸置疑!我相信她本来是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的。”

至理名言[ zhì lǐ míng yán ]

释义:最正确的道理,最精辟的言论。

出处:老舍《鼓书艺人》十二:“‘你不自轻自贱,人家就不能看轻你’。这话倒说得不错,这也是至理名言。”

千真万确[ qiān zhēn wàn què ]

释义:形容情况非常确实。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九回:“匡超人大惊道:‘那有此事!我昨日午间才会着他;怎么就拿了?’景兰江道:‘千真万确的事……你若不信;我同你到金亲家去看看款单。’”

言之凿凿[ yán zhī záo záo ]

释义:形容说得非常确实。

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宋儒据理谈天;自谓穷造化阴阳之本;于日月五星;言之凿凿;如指诸掌。”

有凭有据[ yǒu píng yǒu jù ]

释义:既有凭证,又有依据。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陈御史巧勘金钗钿》:“又且他家差老园公请你,有凭有据,须不是你自轻自贱。”

3. 形容说得很有道理的成语

1
【显而易见】:形容做的事情或说的话非常的有道理,非常的明显,极容易看清楚事实的真相。
2
【义正辞约】:道理严正公允,措词简炼。亦作“辞顺理正”。
3
【文以载道】:载:装载,引伸为阐明;道:道理,泛指思想。指文章是为了说明道理的。
4
【通元识微】:通晓玄奥微妙的道理。
5
【颠扑不磨】:比喻道理正确,推翻不了。同“颠扑不破”。
6
【言之有礼】:说的话有道理。
7
【攧扑不破】:无论怎样摔打都不破。比喻道理正确,推翻不了。
8
【词严义正】:词:言词,语言;严:严谨;义:道理;正:纯正。指言辞严厉,道理纯正。
9
【入情入理】:入:合乎。合乎常情和道理。
10
【至德要道】:至:极,最。最美好的品德和最精要的道理。

4. 表示说的非常准确的成语有什么

千真万确、精确万分复、准确制无误、丝毫不差、言之凿凿、一针见血

5. 表示“说的很正确”的成语是什么

一语中的

一语破的

一针见血

无可置疑

无可争辩

言之凿凿

无庸置辩

6. 形容说得很详细的成语

滴水不漏:【基本解释】:比喻做事说话非常周全、严密,没有丝毫漏失,使人无隙可乘
【拼版音读法】权:dī
shuǐ

lòu
【使用举例】:马烽《吕梁英雄传》第52回:“老武思谋的太周到了,真是马蹄刀瓢里切菜,~呀!”
【近义词组】:自圆其说、天衣无缝、无懈可击、无隙可乘
【反义词组】:破绽百出、自相矛盾、漏洞百出、挂一漏万
【使用方法】:主谓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含褒义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公孙官率领军士,拘获车仗人等,真个是滴水不漏。”
【歇后语】:大下巴啃西瓜;葫芦瓢捞饺子;马蹄刀瓢里切菜

7. 形容说话非常到位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说话非常到位的成语有:一语中的、茅塞顿开、面面俱到、言近旨远、言之成理

一、一语中的 [ yī yǔ zhòng dì ]

释义:一句话就说中要害。同“一语破的”。

出处:马南邨《燕山夜话·交友待客之道》:“这是把虚心看做交友待客的根本态度,真可谓一语中的,抓住了要害。”

二、茅塞顿开 [ máo sè dùn kāi ]

释义:古人认为路不走则被草所掩塞,心不用也会被堵塞。茅塞顿开是说被堵塞的心忽然被打开了。形容受到启发,一下子理解领会了道理。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我身无力;我腹无才;得三公之教;茅塞顿开。”

译:我身上没有力气,腹中无才气,现在得到三公的教导,例我堵塞的心忽然被打开了,受到启发。

三、面面俱到 [ miàn miàn jù dào ]

释义:各方面都照顾到,没有遗漏:写文章要突出重点,不必~。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他八股做得精通;自然办起事来亦就面面俱到了。”

译:他的八股 *** 的好,自然办起事来各方面都能照顾到,很能干。

四、言近旨远 [ yán jìn zhǐ yuǎn ]

释义:话说得浅近,而含义却很深远。

出处:《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译:话说得浅近,而含义却很深远,说的是正确的。

五、言之成理 [ yán zhī chéng lǐ ]

释义:之:代词,指所说的话。话说得有一定道理。

出处:《荀子·非十二子》:“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

译:但是这里坚持是有原因的,他所说的话有一定的道理,足以欺骗迷惑大众了。

8. 形容非常正确的成语

不刊之论 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出处: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议论》:“故中兴难于创业,是谓不刊之说”。
不刊之说 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出处: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议论》:“故中兴难于创业,是谓不刊之说”。
不易之论 易:改变。不可更改的言论。形容论断或意见非常正确。
出处:宋·惠洪《冷斋夜话》卷一○:“成周三代之际,圣人多生儒中,两汉以下圣人多生佛中,此不易之论也。”
不知自量 形容没有正确估计自己的能力有多大。
从善如流 从:听从;善:好的,正确的;如流:好象流水向下,形容迅速。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
出处:《左传·成公八年》:“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
道大莫容 原指孔子之道精深博大,所以天下容纳不了他。后用以正确的道理不为世间所接受。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
颠簸不破 无论怎样摔打都破不了。比喻理论学说完全正确,不会被驳倒推翻。同“颠扑不破”。
出处:《朱子语类》卷五:“伊川(程颐)‘性即理也’,横(张载)‘心统性情’二句,颠簸不破!”
颠扑不磨 比喻道理正确,推翻不了。同“颠扑不破”。
颠扑不破 颠:跌;扑:敲。无论怎样摔打都破不了。比喻理论学说完全正确,不会被驳倒推翻。
出处:《朱子全书·性理三》:“既能体之而乐,则亦不患不能守,须如此而言,方是颠扑不破,绝渗漏,无病败耳。”
攧扑不破 无论怎样摔打都不破。比喻道理正确,推翻不了。
多歧亡羊 因岔路太多无法追寻而丢失了羊。比喻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也比喻学习的方面多了就不容易精深。
出处:《列子·说符》:“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非昔是今 昔:过去。今:现在。认为过去是错误的,现在是正确的。
出处:《宣和书谱·隶书叙论》:“秦并六国一统天下,欲愚黔首,自我作古,往往非昔是今。”
改是成非 是:正确的,对的;非:错误的。把正确的改成错误的。指颠倒是非。
出处: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三折:“俺请受了人几文钱改是成非,似这般所为,碜可可的话取民心髓。”
管见所及 管见:从管子里看东西,指见识浅陋。谦虚的说法,表示自己见识不广,意见未必正确。
出处:《抱朴子·勤求》:“故世间道士知金丹之事者万无一者。而管见之属,谓仙法当具在于纷若之书,及于祭礼拜伏之间而已矣。”
回天之力 原比喻言论正确,极有力量,影响深远。现多比喻能挽回严重局势的力量。
出处:《魏书·帝纪篇末史臣总论》:“佞阉处当轴之权,婢媪擅回天之力,卖官鬻狱,乱政淫刑。”《新唐书·张玄素传》:“张公论事,有回天之力。”
混淆是非 混淆:使界限不清。故意把正确的说成错误的,把错误的说成正确的。
出处:清·陶曾佑《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锢蔽见闻,淆混是非。”
击玉敲金 如金玉被撞击而发出的声音。形容言辞铿然有声,正确无误。
出处:明·杨慎《洞天玄记》第一折:“兄弟也,不知师傅所言,句句斩钉截铁,言言击玉敲金。”
积非成是 指长期所形成的错误,往往被当作正确的。
出处:清·戴震《孟子字义疏证·原善序》:“治经之士,莫能综贯,习所见闻,积非成是,余言恐未足以振兹坠绪也。”
金口玉音 旧时用以指天子之言。后泛指说话正确,不能改变。
金口御言 旧时用以指天子之言。后泛指说话正确,不能改变。同“金口玉音”。
聚讼纷纭 聚讼:众中争辩;纷纭:多而杂乱。许多人在一起对某一问题议论纷纷,不能决定哪种意见是正确的。
出处:《后汉书·曹褒传》:“谚曰:‘作舍道边,三年不成。’会礼之家,名为聚讼,互生疑异,笔不得下。”《后汉书·冯衍传下》:“讲圣哲之通论兮,心福忆而纷纭。”
口不择言 指情急时说话不能正确用词表达或指说话随便。
出处:《北史·魏艾陵伯子华传》:“性甚褊急,当其急也,口不择言,手自捶击。”
理直气壮 理直:理由正确、充分;气壮:气势旺盛。理由充分,说话气势就壮。
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三十一:“便捉我到阎罗殿前,我也理直气壮,不怕甚的。”
蒙以养正 指从童年开始,就要施以正确的教育。
出处:《易·蒙》:“蒙以养正,圣功也。”
明辨是非 分清楚是和非、正确和错误。
出处:《礼记·中庸》:“慎思之,明辩之,驾行之。”
歧路亡羊 歧路:岔路;亡:丢失。因岔路太多无法追寻而丢失了羊。比喻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
出处:《列子·说符》:“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弃旧图新 抛弃旧的,谋求新的。多指由坏的转向好的,离开错误的道路走向正确的道路。
出处: *** 《中国 *** 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出岔子不可救药者外,不是采取排斥态度,而是采取规劝态度,使之翻然改进,弃旧图新。”
弃明投暗 指抛弃光明的、正确的,投向黑暗的、错误的道路。与“弃暗投明”意相反,亦作“背明投暗”。
师心自是 师心:以心为师,这里指只相信自己;自是:按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形容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见有闭门读书,师心自是,稠人广座,谬误差失者多矣。”
师心自用 师心:以心为师,这里指只相信自己;自用:按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形容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见有闭门读书,师心自是,稠人广座,谬误差失者多矣。”
拭面容言 拭:擦;拭面:擦去别人吐在自己脸上的唾沫;容言:听取别人意见。泛指接受别人的批评,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十五回:“妇人轻丧武夫功,先轸当时怒气冲,拭面容言无愠意,方知嗣伯属襄公。”
是非得失 正确与错误,得到的与失去的。
是非分明 正确与错误非常分明。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刘向传》:“故贤圣之君,博观始终,穷极事情,而是非分明。”
是非曲直 正确还是不正确,有理还是无理。
出处:元·无名氏《朱砂担》第三的:“我奉着玉帝天符非轻慢,将是非曲直分明看。”
天经地义 经:规范,原则;义:正理。天地间历久不变的常道。指绝对正确,不能改变的道理。也指理所当然的事。
出处:《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一定不移 原指一定下来就不变更,后形容事理正确,不可改变。同“一定不易”。
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音律》:“至于填词一道,则句之长短,字之多寡,声之平、上、去、入,韵之清浊阴阳,皆有一定不移之格。”
一定不易 易:改变。原指一定下来就不变更,后形容事理正确,不可改变。
出处:《淮南子·主术训》:“今夫权衡规矩,一定而不易,不为秦楚变节,不为胡越改容。”
一无是处 是:对,正确。没有一点儿对的或好的地方。
出处:明·张岱《与胡季望》:“是犹三家村子,使之治山珍海错,烹饪燔炙,一无是处。明眼观之,只发一粲。”
以讹传讹 以:拿,把;讹:谬误。指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出去,越传越错。
出处:宋·俞琰《席上腐谈》:“世上相传女娲补天炼五色石于此,故名采石,以讹传讹。”
以人废言 以:因为;废:废弃。因为说话人的地位的低下或犯有错误就不采纳他所说的正确的意见。
出处:《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有以善处 指正确对待,妥善处理。
章决句断 文章正确句子明了,不含糊其辞。
真知卓见 指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和高明的见解。同“真知灼见”。
出处:郭沫若《盲肠炎·向自由王国飞跃》:“我的旧信稿,不敢说是甚么真知卓见,不过在此提供出来,聊以供朋友们的讨论罢了。”
真知灼见 灼:明白,透彻。正确而透彻的见解。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真知灼见者,尚且有误,何况其他!”
至理名言 至:最;名:有名声的。最正确的道理,最精辟的言论。
出处:老舍《鼓书艺人》十二:“‘你不自轻自贱,人家就不能看轻你’。这话倒说得不错,这也是至理名言。”
治丝而棼 指理丝不找头绪,就会越理越乱。比喻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正确,使问题更加复杂。
出处:语出《左传·隐公四年》:“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治丝而棼之也。”
灼见真知 指正确透彻的见解。
出处:郑观应《盛世危言·吏治下》:“平素具有灼见真知,临时乃能因材器使。”
自知之明 自知:自己了解自己;明:看清事物的能力。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
出处:《老子》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不以人废言 废:废弃。不因为这个人有不足的地方而不采纳他的正确意见。
出处:《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真金不怕火 比喻正确的事物经得住考验。
出处:高晓声《大好人江坤大》:“姓刘的说要调查,你就陪他去,真金不怕火,查好了!”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比喻只有破除旧的、错误的东西,才能建立新的、正确的东西。
出处:唐·韩愈《原道》:“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出处:汉·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出处:《诗经·周南·关雎·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平凡的人在许多次考虑中,也会有一次是正确的。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9. 形容说的有道理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说的有道理的成语有:

入情入理【rù qíng rù lǐ】:入:合乎。内合乎常情和容道理。

言之有理【yán zhī yǒu lǐ】:意思是说的话有道理。

至理名言【zhì lǐ míng yán】:至:最;名:有名声的。最正确的道理,最精辟的言论。

妙言要道【miào yán yào dào】:妙:神妙,深微;要:重要,中肯。中肯的名言,深微的道理。

词严义正【cí yán yì zhèng】:词:言词,语言;严:严谨;义:道理;正:纯正。指言辞严厉,道理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