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和吕不韦同为商界奇才,但因为这一点,他们结局完全不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8
吕不韦和范蠡都是商界奇才,都被称为“商圣”,都扶持了君王,都和绝色美人有关。为什么一个被后人诟病,一个为世代称颂?

一、二人都有光辉履历

1.范蠡

范蠡虽然出身贫贱,但是博学多才,是春秋末期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

他师从计然,继承了老子的思想,并在实践中对老子的思想理论有所发挥和运用。

他辅助越王勾践,苦身戮力,达成兴越灭吴,文职至宰相,武职至上将军,同时兼任文武最高职位。

在功成之后却断然身退,隐身民间,经商置业。三次巨富,三散家财。后来定居定陶,没几年,又成了巨富,自号“陶朱公”。

范蠡与西施的故事也被传为佳话。

2.吕不韦

吕不韦是战国末年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为秦国丞相,姜子牙的第23世孙。

吕不韦早年经商于阳翟,将留押在赵国做人质的异人带回秦国,扶植其成为秦庄襄王后,被拜为相国,对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的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老王去世后,迎立太子嬴政即位,拜吕不韦为相国,尊称“仲父”,吕不韦权倾天下。

后因参与始皇母亲宫闱之事,受牵连,罢相归国,全家被贬,吕不韦在途中饮鸩自杀。

二、两个商界奇才,政界高人,为什么有不同的结局?

这是因为俩人少年时学问基础不同,导致人生观不同,取舍不同。

1.范蠡

范蠡虽然出身贫寒,但是勤奋好学,博学多识,还拜了名师计然,计然是著名经济学家,谋士,所以范蠡也在经济和政治两方面都很卓越。

他们都继承了老子的思想,既有立功、立德、立言的智慧,还功成身退,有像水一样,善利万物而不争的品格。

由于老师计然是经济学家,范蠡也深谙经济学原理,习得了商业精髓,所以无论在哪儿隐居,都能很快致富。

巨富后,范蠡名气又很快传开,为低调起见,他散尽家财,举家搬迁,重新开始置业。

后来被齐国聘为宰相,范蠡推辞不下,只能接受,三年后,又辞官归隐。

……

由此可见,继承了老子思想的范蠡,明白了天地规律,懂得了人情世故,人心人性。

人最好的安全措施就是低调,不争,还功于君,还利于民。你为人人,人人为你。

2.吕不韦

吕不韦商人出身,也没有名师指路,他扶持子楚(异人),嬴政,都是一种投资,是纯粹商人思维。

商人的本质是逐利,只要有利,无所不图。所以有才华有野心的吕不韦必然能投资成功。

等到官至相国时,吕不韦本该停下脚步,做些慈善,结些善缘,福泽后代。但是没有,不但没有,竟然染指君王母亲宫闱之事。

这种行为,愚蠢至极,基本的人性都不明白,不顾始皇作为国君尊严,或者,也许他懂,但是逐利的商人本性让他没细想,就做出了这种无视他人尊严的蠢事。

三、总结

据说吕不韦是姜子牙吕尚的第23世孙,名门望族啊,可惜了祖宗的聪明基因,浪费了自己的才干。

假如吕不韦从来不曾与秦王朝打交道,他可以是一个富甲一方的商人,代代经商,子孙满堂,家族兴旺。

就算不太富裕,是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但怎么也不至于苦苦奋斗半辈子,却落得个饮鸩自杀的结局。图什么?这是哪门子商人,做这么亏本的买卖?

反观范蠡,两次为相,两次辞官归隐,三次巨富,三散家财。

由此可知,有才能的人不缺名利,缺的是前观三代,后观三代的智慧,是对人性的了解。否则,所有的名利都是一场空,还不得善终。

所以,为官也好,经商也好,甚至做普通老百姓,都需要智慧,需要童年时代勤奋好学、博学知礼,需要对天地规律的了解,对人性的清楚认知和恰当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