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鲁迅|鲁迅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0
“我一死何足惜,不过还是怕人言可畏,人言可畏罢”,这是电影明星阮玲玉遗书中的一句话。《论人言可畏》讲述了阮玲玉被罪恶的社会舆论压迫致死,实在令人惋惜。

在我看来,“人言可畏”不仅是阮玲玉生前的体会,更是她去世之后的真实写照。

她出生贫寒,感情生活不顺,她不知道如何处理和张达民、唐季珊的关系,原本已经很痛苦了,来势汹汹的流言蜚语更让她心力交瘁,她最终选择了自尽。对于新闻记者而言,阮玲玉有名气却无势力,即使有什么远去,她没有办法洗刷,更不会有人替她出头,于是,她的自杀更加成为博眼球的好材料。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别人的丑闻可以自慰,于是人们津津有味地品评着报纸上添油加醋的报告,抑或是道听途说的消息。

可以说,人言是压垮阮玲玉的最后一块巨石!可80多年过去了,这种现象并没有消失,反而愈演愈烈。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拉进距离的同时,也催生了“杠精”和“网络暴力”。阮玲玉事件虽然早已被冷落,可越来越多的“阮玲玉们”却被推上风口浪尖。

夸大其词和恶意诋毁,“阮玲玉们”的行为被过度放大,不明真相的网络杠精们开始口诛笔伐,“阮玲玉们”最终不堪其受,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不管怎么样,生命只有一次,不可能从头来过,真相大白之后,人们又会谈论起报道如何虚假,早已经忘记了已经对“阮玲玉们”造成的无可挽救的伤害。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她们的死,不过像在无边的人海里添了几粒盐,虽然使扯淡的嘴巴们觉得有些味道,但不久也还是淡,淡,淡。”

“祸从口出”、“言多必失”,这些道理我们不能遗忘,因为泼出去的伤害是永远无法收回的,所以,小到个人,大到整个行业,学会规范自己的言行是十分有必要的,作为自媒体的一员,我们更应该以身作则传播优委积极、健康的信息,做一个负责任的自媒体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