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和汤简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3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处方 5 功能主治 6 阳和汤的用法用量 7 方解 8 阳和汤的临床运用
      8.1 使用注意 8.2 阳和汤治脑疽 8.3 阳和汤治骨与关节结核 8.4 阳和汤治骨瘤 8.5 阳和汤治乳核 8.6 阳和汤治乳腺小叶增生症 8.7 阳和汤治坐骨神经炎
    9 阳和汤的现代适应证
      9.1 类风湿性关节炎 9.2 结核性腹膜炎 9.3 骨结核 9.4 骨髓炎 9.5 慢性淋巴节炎 9.6 滑膜炎及深部脓疡
    10 阳和汤的药理作用
      10.1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10.2 抗炎、抗氧化作用 10.3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10.4 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10.5 解热、镇静、镇痛作用 10.6 参考资料
    11 各家论述 12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阳和汤

1 拼音

yáng hé tāng

2 英文参考

yanghe decoctio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阳和汤为方剂名,出自《外科全生集》卷四[1]。实验研究显示,阳和汤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菌作用[1]。阳和汤还具有一定的抗炎、镇痛作用,并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和促进作用[2]。但针对该方剂所列适应证大部分是细菌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对结核性腹膜炎、骨结核等还必须与现代医学抗感染、抗结核治疗进行强有力结合[2]。

阳和汤改为丸剂,名“阳和丸”(见《中药制剂手册》)。

4 处方

熟地一两,肉桂一钱(去皮,研粉),麻黄五分,鹿角胶三钱,白芥子二钱,姜炭五分,生甘草一钱[3]。

熟地黄一两,白芥子二钱,鹿角胶三钱,姜炭、麻黄各五分,肉桂、生甘草各一钱[1]。

熟地黄30克 麻黄1.5克 鹿角胶9克 白芥子6克(炒,研)肉桂3克 生甘草3克 炮姜炭1.5克

熟地1两,肉桂1钱(去皮,研粉),麻黄5分,鹿角胶3钱,白芥子2钱,姜炭5分,生甘草1钱。

5 功能主治

功能温阳补血,散寒通滞[1]。治一切阴疽,贴骨疽,流注,鹤膝风等证,患处平坦,色白或暗,不热不肿或肿势散漫者;近代也用于骨结核、腹膜结核、淋巴结核、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慢性深部脓肿等属阴寒证者[1]。

温阳补血,散寒通滞。治阳虚寒凝而成之流注、阴疽、脱疽、鹤膝风、石疽、贴骨疽等漫肿无头,平塌白陷,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口不渴,舌淡苔白者,脉沉细等。

6 阳和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3]

水煎服[1]。

7 方解

阳和汤方中熟地黄、鹿角胶生精补血;肉桂、炮姜温阳散寒而通血脉;麻黄、白芥子协助姜桂以散寒凝而化痰滞;甘草解毒而调和诸药[1]。全方能温阳气而化阴凝,故用于阴疽之证[1]。

阴疽多由素体阳虚,营血不足,寒凝湿滞,痹阻于肌肉、筋骨、血脉所致,故局部或全身见一系列虚寒表现[4]。治宜温经补血,散寒通滞[4]。方中重用熟地,滋补阴血,填精益髓;配以血肉有情之鹿角胶,补肾助阳,强壮筋骨,两者合用,养血助阳,以治其本,共为君药[4]。寒凝湿滞,非温通而不足以化,故方用姜炭、肉桂温热之品为臣[4]。脾主肌肉,姜炭温中,破阴通阳;寒在营血,肉桂入营,温通血脉[4]。佐以麻黄,辛温达卫,宣通经络,引阳气,开寒结;白芥子祛寒痰湿滞,可达皮里膜外,两味合用,既能使血气宣通,又可令熟地、鹿胶补而不滞[4]。甘草生用为使,解毒而调诸药[4]。综观全方,其配伍特点是补血药与温阳药合用,辛散与滋腻之品相伍,宣化寒凝而通经络,补养精血而扶阳气[4]。用于阴疽,犹如离照当空,阴霾自散,化阴凝而布阳气,使筋骨、肌肉、血脉、皮里膜外凝聚之阴邪皆得尽去,故以阳和名之[4]。

方中重用熟地大补营血为君;鹿角胶生精补髓,养血温阳为臣;姜炭破阴和阳,肉桂温经通脉,白芥子消痰散结,麻黄调血脉,通腠理,均以为佐;生甘草解脓毒而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阳回阴消,血脉宣通,用于阴寒之证,犹如离照当空,阴霾四散,故名"阳和汤"。

8 阳和汤的临床运用

8.1 使用注意

疮疡阳证、阴虚有热及破溃日久者均忌用阳和汤。乳巖万不可用,阴虚有热及破溃日久者,不可沾唇;半阴半阳之证忌用。只适用于阴证,阳证忌用。

阳和汤方中麻黄只起发越阳气作用,故用量较轻,熟地补血固本,用量宜重,运用时应注意麻黄与熟地之比例,如兼气虚不足,加党参、黄芪等补气之品效果更佳[4]。如治乳解、乳巖、加土贝5钱。

8.2 阳和汤治脑疽

友人周慕莲君患脑疽初起,察其属阴性,法当与阳和汤,顾大便五日未行,疑其有热结,为之踌躇者再,谁知服汤后,次早项背转动便易,大便畅下,乃悟其大便之闭,亦属寒性故也。

8.3 阳和汤治骨与关节结核

用本方汤剂或丸剂配合外治法,治疗74例骨与关节结核,结果有效率达81%。作者认为该疗法有良好的止痛,消肿作用,能促进溃疡及瘘管愈合,改善全身症状。且该法不用石膏固定,患肢可较早活动,避免关节强直,防止部分并发症的发生。《中华外科杂志》(1959;5:458):本方配合犀黄丸内外同治,治疗骨结核60例,阳虚者肉桂、炮姜可增加12倍,或加附子;疗程5个月左右。结果:X线证实骨质完全愈合、临床症状消炎者19例;骨质破坏停止,部分吸收好转,临床症状减轻者8例;临床症状减轻,但未经X线复查者33例。患者服药1月后,体重增加,精神好转,疼痛消失,食欲增加。有寒性脓肿者,服药后脓肿停止发展或缩小;有窦道者,创口分泌物于3040天左右明显减少;血沉逐渐恢复正常。

8.4 阳和汤治骨瘤

肖某某,男,十七岁,未婚,石阡县龙硐公社人。一九八○年十月就诊。数月前左颈部长包块一个约鸡蛋大,不痛,推之不移,压之不痛,面色无华,精神萎顿,形寒肢冷,舌质胖嫩,脉象沉细无力,诊为骨瘤,证属正气虚衰,阴寒凝滞,宜用温阳散寒、扶正通瘀法治疗。以阳和汤加附片10g,每日1剂,水煎,服3次。连服50余剂后,包块全消,诸症皆愈,仅患处皮肤留有较深色素。

8.5 阳和汤治乳核

姚某某,女性,十八岁,未婚。初时乳部长一硬疙瘩,继之渐次增大,疼痛异常,求诊于余。检视 *** 并无破溃,脉缓,舌淡,属乳核阴症,为拟阳和汤全方加贝母4钱,4剂而愈。

8.6 阳和汤治乳腺小叶增生症

乳腺小叶增生症中医称“乳癖”。用本方加香附、青陈皮、郁金、治疗属虚寒型者10例。服药68剂后,肿块及症状逐渐消失,随访1年以上未见复发。

8.7 阳和汤治坐骨神经炎

阳和汤加味治疗30例,结果:临床治愈(疼痛消失,行走自如)25例,好转(尚有轻微疼痛)4例,无效1例。有效病例疗程一般为1020天,一般服药12剂后自觉发热汗出,疼痛即有缓解,服药58剂后,疼痛明显减轻。对于病程短而疼痛剧烈者,疗效高,疗程也短;反之则疗程较长而疗效亦差。服药期间未见不良反应。

9 阳和汤的现代适应证

[5]

阳和汤现代用于治疗骨结核、腹膜结核、慢性骨髓炎、骨膜炎、慢性淋巴结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肌内深部脓疡等属血虚寒凝者。

9.1 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累计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炎症的自身免疫疾病。病因至今不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一些病毒、支原体、细菌可通过某些途径影响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和病情进展。a.改变滑膜细胞或淋巴细胞基因表达而改变其性能.b.活化B细胞;c.活化T细胞和巨噬细胞并释放细胞因子,尤其是具有超抗原性能的细菌;d.感染因子的某些成分和人体自身抗原通过分子模拟而导致自身免疫性产生。②遗传倾向。当抗原进入人体后首先被巨噬细胞或巨噬细胞样细胞吞噬,然后T辅助淋巴细胞被活化,再活化B细胞为浆细胞,分泌大量免疫球蛋白,其中有类风湿因子和其他抗体,同时使关节出现炎症和破坏;免疫球蛋白和类风湿因子形成免疫复合物,经补体激活后可诱发炎症。类风湿关节炎的滑膜组织CD4+T细胞浸润,产生细胞因子IL2、IFNγ增多;滑膜的巨噬细胞也因抗原被活化,产生细胞因子TNFα、IL1、IL6、IL8增多,尤其前两者促使滑膜处于慢性炎症状态;TNFα更进一步破坏关节软骨和骨,造成关节畸形;IL1则引起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主要病理改变是滑膜炎,急性期表现为渗出和细胞浸润,滑膜下小血管扩张,内皮细胞肿胀,间质水肿等。慢性期滑膜增厚,形成许多绒毛样突起,突向关节腔内或侵入到软骨和软骨下骨质,滑膜下层为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血管炎可发生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以外的任何组织,可导致血管腔狭窄和堵塞,类风湿结节即为血管炎的一种表现,临床主要表现为关节晨僵、疼痛与压痛、关节肿大及关节畸形,可并发关节外有关组织器官的病变表现。

9.2 结核性腹膜炎

结核性腹膜炎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弥漫性腹膜感染。主要继发于肺结核或体内其他部位的结核病,且以腹腔内结核病灶直接蔓延为主,少数由血行播散引起。主要病理改变为腹膜充血、水肿、渗出,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可发生肠粘连;严重时肠管、大网膜、肠系膜可发生干酪样坏死。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与盗汗、腹痛、腹水、腹壁柔韧感及腹部肿块。

9.3 骨结核

骨结核多为肺结核或消化道结核的结核杆菌经血液循环到达骨和关节,最初为单纯性滑膜结核或单纯性骨结核,单纯性骨结核骨髓腔内压力高,脓液积聚,骨质可发生破坏。临床主要表现为结核中毒症状及病变部位疼痛。

9.4 骨髓炎

骨髓炎均是由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最常见)经血行播散或开放性骨折感染或邻近软组织感染直接蔓延至骨骼。菌栓首先阻塞小血管使之发生骨坏死,并有充血、渗出与白细胞浸润。骨及骨髓组织破坏渗出形成局部脓肿并逐渐增大,使骨髓腔内压力增大,并延及骨膜下形成骨膜下脓肿,骨膜穿破后可形成局部脓肿,穿破皮肤成为窦道。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中毒症状,局部患病区域疼痛、红肿。

9.5 慢性淋巴节炎

慢性淋巴节炎大多是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细菌从皮肤、黏膜破损处或其他感染灶侵入淋巴流,导致淋巴管与淋巴结炎症,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部淋巴结肿大、疼痛或触痛以及发热等全身症状。

9.6 滑膜炎及深部脓疡

滑膜炎及深部脓疡,大多由于深部刺伤感染后引起,并可由附近组织感染蔓延而发生,大部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感染后滑膜充血渗出,滑囊内可有渗出液,如继续蔓延至滑囊深面的疏松组织间隙,便可形成深部脓疡。临床主要表现为滑膜炎症区疼痛、水肿,深部脓疡则表现为局部隆起,皮肤紧张、水肿、压痛及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

10 阳和汤的药理作用

[6]

10.1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君药地黄水提取物对须疮癣菌、石膏样小芽孢样癣菌、羊毛状小芽孢癣菌、奥杜盎小芽孢癣菌等多种真菌有抑制作用。臣药肉桂水煎剂有较强的抑制真菌的作用,其所含桂皮醛对多种真菌有较广泛的抗菌作用,对8种酵母及酵母样真菌,对皮肤癣菌及深部真菌、白色念珠菌、石膏样毛癣菌和申克孢子丝菌等均有较强的破坏作用;桂皮油杀菌力也强,对革兰氏阳性菌抑菌力大于阴性菌,同时对酵母菌、黑曲霉菌、青霉菌、变形杆菌、自然污染的细菌和霉菌也有抑制作用。臣药姜炭中医记载有温经止血、温脾止泻作用,现代医学尚有待研究。佐药麻黄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炭疽杆菌、肺炎双球菌、大肠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白喉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麻黄挥发油对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双球菌、奈瑟双球菌均有不同的抗菌作用;麻黄煎剂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白芥子对真菌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甘草醇提取物及甘草酸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幽门螺旋杆菌、结核杆菌、大肠杆菌、阿米巴原虫、滴虫均有抑制作用,同时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特别是对艾滋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等作用更为明显;甘草多糖能抑制水疱口炎病毒、Ⅰ型单纯疱疹病毒、牛痘病毒;甘草酸抑制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合胞病毒能力强;甘草酸单胺能灭活HIV;甘草甜素除对上述病毒有抑制作用外,还能抑制肝炎病毒。

综上所述,该方剂有一定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尤其是对真菌作用较为广泛,但方剂中仅有使药甘草有抗结核杆菌的作用,其治疗骨结核及结核性腹膜炎的机理尚待探讨。

10.2 抗炎、抗氧化作用

君药熟地黄水煎剂具有显著的抗炎、消肿作用,可明显增加血清、心肌GSHPx的活力,提高脑内SOD活力,显著降低血清、脑、心肌LPO含量,提高RBC膜Na+K+ATP酶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臣药肉桂对急、慢性炎症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炎症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水肿都有抑制作用,有清除自由基和抑制过氧化反应作用。佐药麻黄可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前列腺素E2的生物合成,因而对炎症的渗出、水肿及肉芽肿形成有抑制作用,对因注射组胺、5羟色胺、缓激肽及前列腺素E引起的水肿有拮抗作用。白芥子能抗炎消肿。甘草有保泰松或氢化可的松样的抗炎作用。其抗炎成分为甘草酸及甘草次酸,二者通过抑制PGE2作用及减少内源性PGE2的产生,对炎症的Ⅰ、Ⅱ、Ⅲ期都有抑制作用,同时对免疫性炎症也有抑制作用,其基本机制是:抑制纤溶系统活化;降低血清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促进作用;抑制细胞膜通透性的亢进。甘草还有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10.3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君药地黄有 *** 骨髓,增加红细胞、血红蛋白及升高血小板的作用。地黄所含的多糖类可以减弱和阻断环磷酰胺、地塞米松的某些环节而起到保护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熟地对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的DNA合成和蛋白质合成以及IL2的产生都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其水提取物能使外周血T淋巴细胞显著增加,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提示其有明显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鹿角胶给小鼠口服可使胸腺明显增重,血红蛋白显著增高;鹿角胶经醇提醇沉而制备的注射液给乳癌患者肌注,可使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及吞噬指数均显著增高。肉桂有升高外周血WBC及血小板作用。桂皮多糖AX能明显提高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降低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抗体的产生。佐药麻黄有抗补体作用,有抑制生物活性物质释放的作用;麻黄水提物能抑制肥大细胞即嗜堿细胞释放组胺,抑制Ⅰ型变态反应;对血中CD4/CD8失调有调整作用。使药甘草不仅能诱生干扰素,增强NK细胞的活性,还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发生影响,其所含甘草酸可使脾脏及胸腺重量加重,可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活性;甘草Lx可抑制巨噬细胞的免疫反应,降低抗原量而呈现免疫抑制作用,对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有防治作用;甘草次酸还能使淋巴细胞增殖、升高淋巴细胞比率;甘草多糖能提高网状内皮系统和单核细胞的吞噬功能;甘草甜素能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增强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分泌IL2的能力;甘草酸二胺可提高血清INFα水平;β甘草次酸是人体补体经典途径的抑制剂。

10.4 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熟地黄能对抗因连续服用地塞米松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抑制作用,导致血浆皮质酮浓度的下降,并能防止肾上腺皮质萎缩;熟地黄水煎剂可使血浆中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降低,对生理性高血糖有调节作用。鹿角胶能增加性腺功能。甘草通过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而产生皮质激素样作用;干草酸可使肾上腺重量增加,甘草次酸有去氧皮质酮样作用。肉桂能增加脑血流,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明显改善性功能,提高血浆睾酮水平,降低血浆T3水平;肉桂有抑制下丘脑单胺氧化酶活性的作用,能使下丘脑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水平恢复正常;可促进甲状腺功能,降低动物脑内M受体的生成和降解,使异常的脑丛受体数降低。麻黄易于通过血脑屏障,能兴奋大脑皮层及皮下中枢,亦能兴奋中脑、延脑呼吸中枢及血管运动中枢;麻黄所含麻黄堿化学结构与肾上腺素相似,能直接与肾上腺素能α和β受体结合而产生拟肾上腺素样作用;麻黄堿还能作用于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促进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而发挥间接作用;麻黄堿和伪麻黄堿均能抑制神经元及非神经元组织摄取去甲肾上腺素,麻黄堿体外试验还有抑制单胺氧化酶的作用。白芥子有抗雄激素作用。甘草总黄酮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能提高缺血再灌注大脑线粒体ATP酶、脑组织乳酸脱氢酶的活性,减轻脑水肿。该方剂通过3种途径作用.于神经、内分泌系统:一是垂体-肾上腺轴;二是甲状腺激素;三是肾上腺素能神经,这些神经、内分泌系统的作用可能在垂体-肾上腺轴兴奋作用下,使皮质激素增加,从而发挥抗炎、解热、促进代谢的作用,特别是糖皮质激素的“允许”作用可有力地协同其他激素发挥作用,使机体调节功能恢复正常。

10.5 解热、镇静、镇痛作用

君药熟地可以显著加强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的催眠作用。臣药肉桂水提取物有明显提高痛阈的作用而具镇痛作用,同时具有镇静、抗惊厥作用。佐药麻黄挥发油具有解热作用,麻黄堿可提高中枢性痛觉阈值而产生镇痛作用,并有镇静、解热作用。甘草所含FM100则具有镇静、镇痛、抗惊厥作用,还具有罂粟堿样抗痉挛作用。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10.6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