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大合唱》歌词全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1-30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

朗诵词:

朋友!你到过黄河吗?

你渡过黄河吗?

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

如果你已经忘掉的话,那么你听吧!

歌词:

咳哟!划哟……乌云啊,遮满天!

波涛啊,高如山!冷风啊,扑上脸!

浪花啊,打进船!咳哟!划哟……

伙伴啊,睁开眼!舵手啊,把住腕!

当心啊,别偷懒!拼命啊,莫胆寒!

咳!划哟!咳!划哟!咳!划哟!咳!划哟!

不怕那千丈波浪高如山!不怕那千丈波浪高如山!

行船好比上火线,团结一心冲上前!

咳!划哟!咳!划哟!咳!划哟!咳!划哟!咳哟!划哟……

划哟!冲上前!划哟!冲上前!划哟!冲上前!

划哟!冲上前!咳哟!咳哟!哈哈哈哈……

我们看见了河岸,我们登上了河岸,心啊安一安,气啊喘一喘。

回头来,再和那黄河怒涛决一死战!

决一死战!决一死战!决一死战!咳!划哟……

第二乐章:《黄河颂》

朗诵词:

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象征着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崇高!

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着我们的赞歌。

歌词: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

朗诵词:

黄河!我们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这里,我们要在你的面前,献一首长诗,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

配乐诗朗诵,三弦伴奏:

黄河之水天上来,排山倒海,汹涌澎湃,奔腾叫啸,使人肝胆破裂!

它是中国的大动脉,在它的周身,奔流着民族的热血。

红日高照,水上金光迸裂。月出东山,河面银光似雪。

它震动着,跳跃着,像一条飞龙,日行千里,注入浩浩的东海。

虎口龙门,摆成天上的奇阵;

人,不敢在它的身边挨近,就是毒龙也不敢在水底存身。

在十里路外,仰望着它的浓烟上升,象烧着漫天大火,使你感到热血沸腾;

其实凉气逼来,你会周身感到寒冷。

它呻吟着,震荡着,发出十万万匹马力,摇动了地壳,冲散了天上的乌云。

啊,黄河!河中之王!

它是一匹疯狂的猛兽,发起怒来,赛过千万条毒蟒,它要作浪兴波,冲破人间的堤防;

于是黄河两岸,遭到可怕的灾殃:它吞食了两岸的人民,削平了数百里外的村庄

使千百万同胞扶老携幼,流亡他乡,挣扎在饥饿线上,死亡线上!

如今两岸的人民,又受到了空前的灾难:东方的海盗,在亚洲的原野伸张着杀人的毒焰;

于是饥饿和死亡,像黑热病一样,在黄河的两岸传染!

啊,黄河!你抚育着我们民族的成长:你亲眼看见,这五千年来的古国遭受过多少灾难!

自古以来,在黄河边上展开了无数血战,让垒垒白骨堆满你的河身,殷殷鲜血染红你的河面!

但你从没有看见敌人的残暴如同今天这般;

也从来没有看见黄帝的子孙像今天这样开始了全国动员。

在黄河两岸,游击兵团,野战兵团,星罗棋布,散布在敌人后面;

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展开了英勇血战!

啊,黄河!你记载着我们民族的年代,古往今来,在你的身边兴起了多少英雄豪杰!

但是,你从不曾看见四万万同胞像今天这样团结得如钢似铁;

千百万民族英雄,为了保卫祖国洒尽他们的热血;

英雄的故事,像黄河怒涛,山岳般地壮烈!

啊,黄河!你可曾听见在你的身旁响彻了胜利的凯歌?

你可曾看见祖国的铁军在敌人后方布成了地网天罗?

他们把守着黄河两岸,不让敌人渡过!

他们要把疯狂的敌人埋葬在滚滚的黄河!

啊,黄河!你奔流着,怒吼着,替法西斯的恶魔唱着灭亡的葬歌!

你怒吼着,叫啸着,向着祖国的原野,响应我们伟大民族的胜利的凯歌!

向着祖国的原野,响应我们伟大民族的胜利的凯歌!

第四乐章:《黄水谣》

朗诵词:

是的,我们是黄河的儿女!

我们艰苦奋斗,一天天地接近胜利。

但是,敌人一天不消灭,我们便一天不能安身;

不信,你听听河东民众痛苦的呻吟。

合唱:

黄水奔流向东方,河流万里长。

水又急,浪又高,奔腾叫啸如虎狼。

开河渠,筑堤防,河东千里成平壤。

麦苗儿肥啊,豆花儿香,男女老少喜洋洋。

自从鬼子来,百姓遭了殃!

奸淫烧杀,一片凄凉,(凄凉)扶老携幼,四处逃亡,(逃亡)丢掉了爹娘,回不了家乡!

黄水奔流日夜忙,妻离子散,天各一方!

妻离子散,天各一方!

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

朗诵词:

妻离子散,天各一方!

但是,人们难道永远逃亡?

你听听吧,这是黄河边上两个老乡的对唱。

对唱、合唱:

张老三,我问你,你的家乡在哪里?

我的家,在山西,过河还有三百里。

我问你,在家里,种田还是做生意?

拿锄头,耕田地,种的高粱和小米。

为什么,到此地,河边流浪受孤凄?

痛心事,莫提起,家破人亡无消息。

张老三,莫伤悲,我的命运不如你!

为什么,王老七,你的家乡在何地?

在东北,做生意,家乡八年无消息。

这么说,我和你,都是有家不能回!

仇和恨,在心里,奔腾如同黄河水!

黄河边,定主意,咱们一同打回去!

为国家,当兵去,太行山上打游击!

从今后,我和你一同打回老家去!

第六乐章:《黄河怨》

朗诵词:

朋友!我们要打回老家去!

老家已经太不成话了!

谁没有妻子儿女,谁愿意遭受敌人的蹂躏?

有良心的中国人哪!你听听一个妇人悲惨的歌声。

女高音独唱:

风啊,你不要叫喊!

云啊,你不要躲闪!

黄河啊,你不要呜咽!

今晚,我在你面前哭诉我的仇和冤。

命啊,这样苦!生活啊,这样难!

鬼子啊,你这样没心肝!宝贝啊,你死得这样惨!

我和你无仇又无冤,偏让我无颜偷生在人间!

狂风啊,你不要叫喊!

乌云啊,你不要躲闪,黄河的水啊,你不要呜咽!

今晚,我要投在你的怀中,洗清我的千重愁来万重冤!

丈夫啊,在天边!地下啊,再团圆!

你要想想妻子儿女死得这样惨!

你要替我把这笔血债清算!

你要替我把这笔血债清还!

第七乐章:《保卫黄河》

朗诵词:

但是,中华民族的儿女啊,谁愿意像猪羊一般任人宰割?

我们抱定必胜的决心,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多声部合唱: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

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

朗诵词:

听啊:珠江在怒吼!扬子江在怒吼!

啊!黄河!掀起你的怒涛,发出你的狂叫

向着全中国被压迫的人民,向着全世界被压迫的人民

发出你战斗的警号吧!

合唱:

怒吼吧,黄河!掀起你的怒涛,发出你的狂叫!

向着全世界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

啊!

五千年的民族,苦难真不少!

铁蹄下的民众,苦痛受不了!

重复:

受不了……

但是,新中国已经破晓;

四万万五千万民众已经团结起来,誓死同把国土保!

你听,你听,你听:松花江在呼号;

黑龙江在呼号;珠江发出了英勇的叫啸;

扬子江上燃遍了抗日的烽火!

啊!黄河!怒吼吧!怒吼吧!怒吼吧!

向着全中国受难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

向着全世界劳动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

向着全世界劳动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

向着全世界劳动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

扩展资料

1、冼星海与《黄河大合唱》

冼星海回国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众的苦痛。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他站在民族斗争的前面。他确信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战发出怒吼”,他纵笔谱写歌曲。

1939年他去看望病床上的青年诗人光未然,听其朗诵《黄河吟》听其讲述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景象遂荡其共鸣,乐思如潮。创作一星期,半月之内又完成了该作品八个乐章及伴奏音乐的全部乐谱。写就了这一时代的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

《黄河大合唱》,在抗战烽火的洗礼下,迅速成长为中华儿女爱国救亡的号角;与此同时,以其所负载的精神力量和民族个性,在海外华人及世界反法西斯战线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同。而到了和平年代,它犹如一位战功累累的元勋,继续驰骋在国内外乐坛,成为中华民族傲人的艺术财富。

《黄河大合唱》一问世,就迅速在中国大地上传唱,成为抗战救亡的精神号角。并推动了团结抗日的形势发展。首演时,乐队只有两三把小提琴,二十来件民族乐器,低音弦乐器是用煤油桶制成,打击乐器有脸盆、大把的勺子放在搪瓷缸子里摇晃选成效果……

这支原始的队烘托着40多位势血青年放声高唱,《黄河大合唱》从此传遍了延安,传遍了中国,飞向了世界,此起彼伏,回响不绝,震撼人心,经久不衰。毛主席看了演出后,特别高兴,站起来使劲鼓掌,连声说:“好!好!好!”周总理也为冼星海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心声!” 

2、《黄河大合唱》有五个版本

一个是“延安版本”,是冼星海在延安用简谱写的。因为当时延安条件非常艰苦,要组成一个真正的管弦乐队是不可能的。当时只有几把小提琴,剩下的就是二胡、三弦、笛子、吉他、口琴之类的乐器,大多数人都不能识五线谱,所以就用简谱。

第二个版本是“苏联版本”、是冼星海在前苏联重新配器的一个版本,在主旋律及声部上也作了一些调整。

第三个版本是“上海乐团版本”,就是李焕之1987年根据冼星海的“苏联版本”为上海乐团改编的一个版本。

第四个版本是“中央乐团版本”是1975年严良堃等人根据冼星海的延安版本重新配器的版本。这个版本影响最大,传播最广。今天,大家能听到的就是这个版本。

第五个版本是钢琴伴奏版本。这个版本是由瞿维来编订的,主要是为演出方便而改编的。 

3、创作背景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部交响乐代表作。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黄河大合唱》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1939年首次演,歌曲慷慨激昂,在中国抗日战争时起到鼓舞作用。

1938年9月,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队第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

1939年1月,光未然抵达延安后,创作了朗诵诗《黄河吟》,并在这年的除夕联欢会上朗诵此作,冼星海听后非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冼星海抱病连续写作六天,于3月31日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作曲,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

《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由七种不同演唱形式的歌曲构成,热情歌颂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控诉侵略者的残暴,并展现了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奋勇斗争的英勇场面,勾画出了中国人民保卫祖国、顽强抗击侵略者的壮丽画卷。

《黄河大合唱》1939年4月13日首演于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由邬祈零指导)立即引起巨大反响,随即很快唱响全国,成为抗日歌曲的“主旋律”和时代的最强音。其在艺术上有着很高的音乐成就与独创性。

这首作品的创作是以抗日战争为背景,以黄河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庄严地讴歌了中华民族的坚贞不屈、顽强抗争的英雄气概。这部作品的词写出了中华民族的气魄,音乐表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风格,其高度的思想性、象征性、艺术性为中国大型声乐创作提供了光辉的典范。

作品表现了在抗日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也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它以我们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展示了黄河岸边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以启迪人民来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作品气势宏伟磅礴,音调清新、朴实优美,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强烈反映了时代精神。

4、冼星海

冼星海(1905年6月13日-1945年10月30日),男,曾用名黄训、孔宇,祖籍广东广州府番禺县(现属广州市南沙区榄核镇),出生于澳门,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其作品中《黄河大合唱》最广为人知。

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习音乐。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师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斯。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赴延安,后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10月因劳累和营养不良,他的肺病日益严重,最后冼星海病逝于莫斯科。

5、冼星海救亡创作

1935年,冼星海毕业回国,投入抗战歌曲创作和救亡音乐活动,创作大量群众歌曲,并为进步电影《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作曲。

同时,受著名教育学家、会计学家潘序伦和上海文化界救国会邀请,与吕骥、何士德等人建立了创办的立信会计学校(现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的音乐训练班,培养了诸如麦新、孟波、杨祚铭、邹伯宗、鲁剑光等一批音乐人才,为抗日救国时期音乐艺术在国内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后又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并赴武汉与张曙一起负责救亡歌咏运动。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他参加上海话剧界战时演剧二队,进行抗日文艺宣传。

一次,冼星海参加了上海学联到郊区救亡宣传的活动。国民党当局派保安队到现场阻止学生,对峙时剑拔弩张。这时,青年诗人塞克把自己写的一首诗交给冼星海。冼星海怀着满腔激愤,朗诵了两遍,倚墙只用了5分钟就写出曲谱“枪口朝外/齐步前进/不伤老百姓/不打自己人/……”这首《救国军歌》当场在学生中唱响,随后在场的老百姓甚至连保安队的士兵也跟着唱,很多人边唱边流泪。

政治上,他追求进步,并于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由诗人光未然作词的《黄河大合唱》经他谱曲,也成了旷世千古的绝响。1939年5月11日,在延安庆祝鲁艺成立周年晚会上,冼星海穿着灰布军装和草鞋、打着绑腿指挥《黄河大合唱》,在场的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首长连声叫好。更有许多人唱着“风在吼,马在叫”,走向抗日战争最前线。

在延安的艰苦条件下,党中央决定每月给冼星海15元津贴,而当时朱德总司令每月津贴只有5元。另外,鲁艺的助教有6元,教员有12元。冼星海每星期能吃两次肉,两次大米饭,每餐多加一个汤。这些都体现了党组织对特殊人才的尊重。

6、冼星海病逝苏联

1940年5月,冼星海赴苏联,为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进行后期制作与配乐。临行前,毛泽东在家中请他吃饭并饯行。1941年6月22日随着苏德战争爆发,该片制作停顿。他想经新疆回延安,却因当地军阀盛世才反共、交通中断而未成,被迫羁留于哈萨克的阿拉木图。

在供应十分困难的战时条件下,他相继完成了《民族解放交响乐》(“第一交响乐”)、《神圣之战》(“第二交响乐”)、管弦乐组曲《满江红》、交响诗《阿曼该尔达》和以中国古诗为题材的独唱曲。因劳累和营养不良,他的肺病日益严重。1945年初,苏联有关方面将他送到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医院接受治疗。刚住进医院,冼星海便开始创作管弦乐《中国狂想曲》。

但病魔无情,虽然在李立三的奔波下,得到联共(布)领导人斯大林批示,在苏联国际救济总会协助下,冼星海入住莫斯科一家医院,但由于患严重血癌,沉疴积疾,医生回天无力,于1945年10月30日病逝,年仅40岁,李立三夫妇为其料理后事,与苏方一起为其举行隆重安葬仪式。致悼词的是后来为《莫斯科——北京》谱曲的苏联著名音乐家穆拉杰利。

冼星海被安葬在莫斯科近郊公墓,骨灰盛放于一灰色大理石小匣,匣子正中镶着音乐家的一张椭圆形照片,周围环绕缎制花束,下刻金色俄文:中国作曲家、爱国主义者和共产党员:黄训(赴苏联后用母姓)。

1945年11月14日,延安各界为冼星海举行追悼会。

7、人格品质

冼星海的人生经历可谓丰富而艰苦。在短暂的40年生命历程中,他经历了从一个普通贫苦船工的子弟,到音乐家,再到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转变。冼星海之所以能够达到人生较高的境界,与他自身的经历、能力、思想境界追求以及自身的品格、作风等有直接的关系。冼星海的人格品质,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一)刚毅坚韧,自强不息。这是冼星海人格品质中最突出的特质。冼星海生活的年代,正是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积弱积贫的年代,国家民族的不幸使每个中国家庭的生活更加艰难。冼星海从小父亲早亡,只依靠母亲做零工养家度日,这正是上个世纪初中国千百万家庭生活的缩影。

但冼星海没有因为家贫缺衣少食而放弃对理想的追求,他从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生活习惯,养成了刚毅坚韧、自强不息的品质。所以,他能在粮食不足、营养不良、抱病的情况下,自我激励,写出了举世闻名的《黄河大合唱》。

(二)志存高远。做人要胸怀大志,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教育其弟子做“修身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之人。南宋理学家张栻认为,理想的道德人格应该能“传道济民”。这些古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贫寒出身的子弟去执著地追求理想,并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这种理想道德人格在冼星海身上也得到了极好体现,冼星海虽然出身贫寒,但志存高远,他的人生理想是创作出中国的交响乐,使中国成为世界音乐强国。为了实现人生理想,他只身到法国勤工俭学,生活艰苦,以至于几度饿昏过去,但却义无反顾,并最终考入巴黎音乐学院,为理想的实现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三)求真务实。一是他对中国大众文化的现实需要方向上的正确判断和把握,开创了中国大众的革命音乐的创作道路;二是他探索出了中西结合的有鲜明民族特色、为人民所能接受的民族音乐创作之路。从1935到1940年的5年间,冼星海写出了几百首抗战歌曲,为民族解放运动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作曲家的作品要让人民接受就必须采用人民熟悉的音乐语言,冼星海深入挖掘民族音乐语言,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为人民大众所接受和喜爱。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河大合唱(冼星海、光未然创作组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