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一本书》:听樊登教你如何正确读懂一本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1
读书这件事,我们从小到大都在做。但是说实话,真正会读书的人并不多。除了上学时被家长学校强制读书外,成年人有很多人是根本不读书的。

读书重要吗?现代社会依然有人说读书无用,也有人相信读书有用,但是很多成年人的做法却是,宁愿给孩子以箱计量买绘本阅读,也不愿意自己在家里静静看半小时书。

除去时间、精力因素外,很多人不看书是因为没有养成读书习惯,或者读不懂书,因此读书这件事总是会被无限期拖延。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愿意读书,并且在尝试总结各种方法,来帮助更多的人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比如最近我一直在看的《读懂一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樊登。他是樊登读书创始人,是倡导“全面阅读”的先行者,如今几千万会员每周听樊登讲一本书,这其中也包括我。

听书过程中,经常会有学员问樊登,老师你是怎么读书的,后来他觉得这可能真的是个问题,就用心研究了很多阅读方法的书籍,结合自己的读书讲书经验,给我们带来这本讲阅读方法的书,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是怎么读书的。

看过网上很多人列年度书单,一年读了几百本书,每天读一本书,一周读几本书等等。但是光有数量,并不能说明真的读懂了悟透了,书中的内容都被吸收了。

如果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以量取胜,并不能吸收书中内容,更没有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那并没有完成自己读书的使命,也辜负了作者写作一本书的初心。

有些人读书很多,读书速度也很快,理解力也很好,比如樊登老师,可以每周读一本书,并且每一本讲解的都很精彩。这种能力当然让人羡慕不以,拍手称绝!

但是为什么有些人拿起书就犯困,一本书读很久都读不完?以前我觉得是有些人不喜欢读书,所以看不进去。但是看完这本书改变了我的想法,同时我学到一个新概念:理解力的池子。

简单说,就是新读一本书前,你要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你的理解力的池子有多大,你的涉猎范围有多广,你就能读懂多难的书,并且能瞬间联想到曾经读过的内容。

这个理解力的池子,每个人现有的存量是不一样的,樊登认为大致包含但不局限于以下7个部分内容:经济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国学知识、管理学知识、逻辑学知识、哲学知识、人生经验。

当我们读一本书时,可以把书中的内容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去思考,这时读下去的兴趣就会更强烈,并且能帮助自己解决实际的问题。在阅读中积累更多的知识,发现书所带人的更多价值!

樊登老师讲书时讲过他自己的故事,年轻时买了《瓦尔登湖》没看懂,觉得神经病,但是过了35岁心境不同,再拿出来读,看懂之后所感受到的是美好恬淡之感。

书,还是那本书,只是人成长了而已。所以,读书也是讲缘分的。如果有些书暂时读不懂,看不下去,就先放一放,没关系。

如今书海浩瀚,总有适合你的,对你脾气的书在等你。你只需要,选择真正适合你的书。或许到了某个年纪或者阶段,再重读曾经读不懂的书,早已能用经历去解读。

有多少人都在枕边放了书,心里想的很好,每天睡前阅读半小时,而事实是很多人晚上洗漱完,上床之后读不了两页,就开始扣手机,再看时间该睡觉了。

这样的状态是很难认真读完一本书的,即使勉强读完了,内容也很难连贯起来。书中教我们的方法是什么呢?把手机放远一点,排除外界干扰,尽可能找到一个大段的时间来进行阅读。

另外如果读书过程中遇见不懂的词语,不认识的字,不要着急查字典啥的,可以先记录下来,连贯去阅读,读完之后有必要了再去寻找答案,不要去破坏阅读的兴趣,这对持续阅读很关键。

读书时先翻看目录、序言、推荐等,了解这本书大致要讲的内容和逻辑框架是什么,然后正式从正文开始读起。

读书时最好准备一支笔,一张纸,用自己的理解力把书读完并画出思维导图,在导图上就能够看到书的脉络结构,核心内容也就一目了然了。樊登老师讲书前,会靠脑海中的记忆来画脑图,不记得的地方再去翻书,他说被痛苦摩擦过的部分,会记忆的更牢固。

输入和输出就像是一对孪生兄弟,只输入内容但不消化内容,脑子会膨胀混乱,所以我们在读书的同时,还要进行理解、输出,通过复盘或者写文章的方式来整理知识,内化成自己精神的一部分。

人生不同的阶段,总会遇见各种各样的困惑,遇到不懂的问题就买书来看,通过读书答疑解惑,用知识的力量改变自己,影响自己的生活!在这个“全民读书”的时代,读书点亮生活,让我们一起《读懂一本书》,通过不断的读书、思考、践行,成为更好的自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