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愿意努力?建议尝试“罗森塔尔效应”,用心理暗示影响孩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15

铃木是一位著名的小提琴教育家,有一天一位妈妈来找他,说: “我的孩子学小提琴好几年了,没什么进步,如果您能把我的孩子教出来,我就服您。”

铃木来到这位孩子的家,这个孩子五、六岁,他让孩子拉一段曲子,看到老师他很紧张,拉的曲子也非常难听。

铃木说: “你拉的这么好听呀,能不能再拉一曲给我听听?” 小男孩眼睛一亮,又接着拉了一首曲子,这一首曲子拉的比上一首好听很多,但还不是太好,妈妈很不满意。

铃木却说: “你简直就是个小提琴的天才。”

妈妈在送铃木走的时候,对铃木说:“铃木先生,您这么能在孩子面前说假话呢?他明明拉的不好,您却说他拉的很好听,还说他是小提琴天才。”

铃木很郑重地对这位妈妈说: “你没看到我第一次夸他的时候,他的眼睛亮起来了吗?” 妈妈恍然大悟。

从此以后,铃木开始指导这个孩子拉小提琴,几年后,这个孩子就举办了小提琴独奏音乐会。

这是《儿童时间效能管理》中的一个小故事。通过这个小故事,可以看出来,孩子原本对小提琴没有信心,是铃木点燃了孩子的兴趣,给了孩子美好的期望。

这就是期望的力量,你给予孩子多大的期望,孩子就能给予你相应的回馈,这在心理学上叫“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源自一个美丽的神话:

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善于雕刻。他用神奇的技艺雕刻了一座美丽的象牙少女像。在夜以继日的工作中,皮格马利翁把全部的精力、热情和爱恋都赋予了这座雕像。他像对待自己的妻子那样抚爱她、装扮她,并向神乞求让她成为自己的妻子。爱神被他打动,赐予雕像生命,并让他们结为夫妻。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期望和赞美能产生奇迹。

后来,罗森塔尔就此做了一个实验,用到心理学上。

这个实验是在一所学校进行的,他声称要进行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从全校学生名单中随机挑选了一些学生,并告知校长和老师: 这些学生是最聪明、智商最高、最有发展前途的。 并叮嘱校长和老师保密,否则会影响测试的准确性。

期末时,这些被点到的学生成绩是全校中最优秀的,甚至比其他学生成绩好很多,并且其他品格方面也有很大的变化,这就是 “罗森塔尔效应”。

上述实验正是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使学生产生了一种努力完善自我的动力。这种企盼将美好的愿望变成现实。

其实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功,父母和老师能否像对待成功人士那样期望他、教育他,也是他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父母是孩子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同时也是施加心理暗示和给予期望的人,这个心理暗示包括正面的,也包括负面的。

1. 正面的心理暗示

父母鼓励认可孩子,看到孩子的优点,对孩子寄予厚望、积极肯定,通过期待的眼神、赞许的笑容、激励的语言来滋润孩子的心田,孩子才会更会对自己更有信心。

我们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来的成果就会有多大。

游泳运动员傅园慧在综艺节目《我家那闺女》中说,父母鼓励她去做自己想做的喜欢做的事情,并经常说: 你是最棒的!你是最好的!你是个天才!

这样的鼓励让傅园慧在赛场上对自己更有自信,尤其是别人不相信她的时候,这三句话成为她力量的源泉,傅园慧无论何时都自信满满,由此可见父母的正面鼓励对她有多重要。

正是因为父母一直用这样的话来激励傅园慧,她才会在泳坛的成绩越来越好。这样在父母的肯定中长大的孩子,没有遭受挫折的无奈,也没有不被认可的心酸,只会拥有更自信的人生和更大的成绩。

2. 负面的心理暗示

如果父母是孩子人生的差评师,长期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使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 健康 。

贝贝是个很聪明的女孩,但是她一点也不自信。

一群孩子在一起写作业的时候,贝贝总是会反复请教其他孩子作业中的问题,每次写完作业,都要和其他孩子对一下答案。她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怕出错。

她在这群孩子中很少说话,每次都是静静地听别人谈天说地。有人鼓励她和大家一起交流,她却说:“我不太懂,如果说错了,会不好意思的。”

贝贝的妈妈一直抱怨贝贝这孩子性格内向自卑,有一次她对朋友说:“这孩子这次又是95分,太粗心了!她就是比不上你家孩子。”

贝贝的妈妈一边认为贝贝是个自卑的女孩,一边在做着错误的事情,用批评和指责的语言给了孩子负面的心理暗示,将孩子的自信一点一点毁掉。

相信很多父母都希望能做对孩子有用的父母,可是很多时候,不当的教育方式,反而导致结果和期望大相庭径。

1. 给孩子期望,赞赏和鼓励孩子,为孩子提供一些方法

我们对孩子表达自己的期望,只有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期望,才能激发出无穷的力量,才会让自己进步,从而变成自己的期望。

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鼓励和赞美孩子,让孩子坚信,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这个期望一定能变成现实。

另外,帮助孩子制定具体的措施来实现这个期望,将这个期望的计划和措施具体化,克服行动中的挫折,不断鼓励,支持孩子朝着这一期望的方向前进。

必要时,为孩子创造实践这一期望的条件,培养孩子为实践这一期望的技能和方法,最终实践这一期望。

比如孩子在学轮滑,首先给孩子这样的心理暗示“你一周内可以学会轮滑。”可以帮助孩子一起制定措施,具体的计划,比如今天学会穿着轮滑鞋走路,明天可以在爸爸的搀扶下滑一小段,一周就可以自己独立滑行了。

在孩子练习的过程中,鼓励孩子,向孩子传递“你滑的很好”的信号,让孩子有信心继续为之努力。

我们还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技巧和方法,比如如何保持平衡,如何控制走和停等,让孩子愿意继续练习,并朝着期望目标前进。

2.对孩子进行“过程表扬”,而非“特质表扬”

“你真聪明!” 这是家长最熟悉的夸奖语言。表扬总比批评好,但是,这样的评价性表扬对孩子的自信心并不是特别有效,而且对孩子行为的改善也起不到促进作用。

表扬可以区分为两种,一种是特质表扬,即夸奖孩子智力、能力等方面的特质,比如聪明。二是过程表扬,即表扬是针对行为或成功事件本身。

如果父母总是夸孩子“你真聪明”,就会让孩子不自觉地认为一切成功和失败都取决于“天生的聪明与否”,这会导致孩子要么自负,要么自卑,甚至为了延续自己的“聪明”而撒谎或逃避。

所以,表扬儿童虽然是一种积极的事情,但是也要分情况,多对孩子的具体行为进行表扬,而不是一句敷衍式的“你真聪明”,不然很有可能会让孩子“聪明反被聪明误”。

表扬没有错,但是如果父母给的是这种空洞的表扬,鼓励的效果往往与期望背道而驰。

3.给孩子发“单项奖”,不用“全能表扬”

“宝贝,你真棒!”将这样的“全能表扬”换成具体的“描述性表扬”。

根据孩子的特点,找“单项”夸他,跟他产生共鸣,也就是需要我们多用具体的言语描述欣赏孩子的哪一点。

我们需要认真观察孩子的具体过程,发现孩子优秀的一面,即使孩子做的不够完美,也要把事实描述出来,进行客观的评价。

这样会使孩子被激励,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并使孩子乐意朝着父母所鼓励的方向发展。

比如,可以这样表扬孩子的结果:

还可以这样表扬孩子的努力: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实际行动,使孩子感受到期望所带来的温馨、 情感 的支持和切实指导的关爱。

所以,我们可以运用“罗森塔尔效应”给予孩子正向的心理暗示,让孩子朝着我们积极期待的方向发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