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朝花夕拾的文学常识选择题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7
1. 朝花夕拾父亲的病文学常识
朝花夕拾父亲的病文学常识 1.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的笔记
《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的笔记

1、《父亲的病》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 

答:主要写了作者的父亲患了严重的水肿病,长年无 法康复,家里请了两位人称“神医”的医生来看,诊金高昂,开了不少药方,但都没有任何效果,最后父亲去世的事。

2、 故事发生在哪里? 

答:在绍兴城内。

3、 陈莲河给“我”的父亲看病时所开的药引是什么? 

答:一对蟋蟀。

4、本文中父亲患的病是(水肿)。

5、本文中为父亲看病的第二个医生是(陈莲河)。 

6、本文中屡次提及庸医误人的种种荒诞行为,请试举一例。

答:陈莲河用药中要求“蟋蟀一对”,且要半夜三更 煎服。

7、 鲁迅描写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 现,揭示了这些人怎样的实质?

答: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8、本文中提到衍太太的几件事是什么? 

答:衍太太在父亲临死时怂恿我一直呼唤父亲。

9、父亲临终时,衍太太让年幼的鲁迅不停的大声喊“父 亲!”此事为什么让鲁迅后悔不已? 

答:因为鲁迅没有让父亲平静地死去。

10、 鲁迅写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答:作者通过写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名医”们 庸医误人、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深切的痛恨。
2.《朝花夕拾》的文学常识
《朝花夕拾》简介:

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最初

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一九二七年七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

并添写《小引》和《后记》,改名《朝花夕拾》,于一九二八年九月由北京未名社初版,列为作者所

编的《未名新集》之一。一九二九年二月再版。一九三二年九月第三版改由上海北新书局重排出版。

书的封面为陶元庆所绘。

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三闲集·〈自选集〉自序》〕,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

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了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

至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关于翻译本书,鲁迅在一九三四年四月十一日致增田涉信中说:“《朝花夕拾》如有出版处所,

译出来也好,但其中有关中国风俗和琐事太多,不多加注释恐不易看懂,注释一多,读起来又乏味了?

鲁迅在一九三四年十二月二日致增田涉的信中,提到增田涉和佐藤春夫合译《鲁迅选集》时说:“只

有《藤野先生》一文,请译出补进去,《范爱农》写法较差,还是割爱为好。”

本书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范爱农》等篇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3.《父亲的病》内容要点
文章大意:故事发生在鲁迅年轻时的绍兴城,鲁迅的父亲患水肿,长年无法康复,请了两位诊金高昂的人称的“神医”来看,开了不少方、用了不少奇特的药,却无一见效,最终父亲还是死了,而听说那神医还天天坐着骄子阔气着呢、生活好得很、还康健,听了如何不叫人生气。

这篇文章十分生动地体现了当时就社会庸医的无能,他们明明知道病已经没法治了还故意蒙骗,看似开的是神丹妙药,其实就是故弄玄虚,使用障眼法,对病是没有一点疗效,搞得家人东奔西走到头来还是白忙活一场,并且对治病只是忙于应付而草草了事,给人看病都只为的是那些身外之物——金钱。那时的社会就像鲁迅的父亲一样病重了。
4.朝花夕拾的文学常识
1、《朝花夕拾》的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 ,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原籍),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一本回忆性散文集。

3、《朝花夕拾》中,作者全用第一人称叙事。

4、《朝花夕拾》共收录了十篇文章,前两篇写于北京寓所的东壁下,中三篇是流离中所作,后三篇写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的楼上。

5、《朝花夕拾》中的《藤野先生》这篇文章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分别的几个片段,并说明了在仙台医专时弃医从文这一重要的人生转折。

6、《朝花夕拾》中的《二十四孝图》里,鲁迅针对“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