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人也爱“赶时髦”,他们那个时代都流行些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8

每个国家都有着不同的习俗,而在我们拥有五千年 历史 文化的中国,从古到今都有着各式各样不同的习俗,有的被流传至今而有的就永远成为了 历史 。习俗不仅是每个地方的代表,更是 社会 的镜子,它能一下子就折射出文明的发展状况。

每当我们提起唐朝,许多人都会想起 “繁荣” “昌盛” “华丽” 这些词眼。的确,唐朝是最令我们中华民族骄傲的一个朝代,有不少人都做着 “唐朝穿越梦” ,幻想着自己能有一天去那里体验一下他们那里的风土人情以及有趣的风俗。

那么今天我们不谈唐朝是如何做到登峰造极的,而是谈谈在那个朝代有什么别样风趣的风俗。

现在的年轻人都流行化 “桃花妆”、“欧美妆” 等等,殊不知,古人早就开始玩妆容这一套了。在唐朝的时候,许多富贵人家的女子都会在眉心点缀一颗梅花,从远处看过去就非常吸睛,回头率百分百,成为了唐朝最流行的女性妆容。

那么这种潮流妆容是从哪里传过来的呢?这就要提起一位名人——上官婉儿。

这世上美女很多,可是又美又有才的人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少的 ,而上官婉儿就是个美貌与才华兼备的女子。同时她也是女皇帝武则天执政时期强有力的助手,曾经在朝廷之中拥有挺大的权势。她的个人文学天赋很高,提笔就成一首诗。这样优秀的女强人,试问有几个人不羡慕呢?

上官婉儿出身高贵,她的祖父是名宰相。武则天执政时期,因为祖父犯罪,刚出生不久的上官婉儿就被送出宫里当奴隶。好在她拥有一位知书达礼的母亲,每天都悉心的教育她,尤其注重文化教育。

在她长大后,武则天觉得她聪明伶俐,文采也很好,就把她留在了自己身边,帮助自己处理各项事物。渐渐地,她成为了女皇身旁最厉害的女官,就连武则天在跟大臣们议事时都会在一旁进行记录。

但是人都会有犯错的时候,有一次,她受命在高宗跟大臣议论大事时,藏在皇帝办事的案下偷偷记录。不料被发现了,皇帝很是愤怒,直接迁怒到了武则天头上。 武则天被迁怒后也非常生气,拿起一把剪刀扎到了她的眉心上,不许她自己拔下来。

上官婉儿被扎后顿时血流满面,顿时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尖叫声。武则天觉得像她这么有才的人很难再遇到,最后就免去了她的死罪,依然把她留在身边侍奉。

但是被剪刀这么一扎,上官婉儿也算是毁容了,她眉心的疤痕是没法去掉的。 为了美观,她就在疤痕上刺了一朵梅花。 朝廷中的贵人们看到她这样做也跟着学了起来,然后“梅花妆”就在整个唐朝流行了起来。

中秋节相信大家都有听说过,但是 “中和节” 你们听过吗?

随着时代的变化,现在如今很多年轻人都喜欢过一些国外的传统节日 “圣诞节”“万圣节” 等,从而忽视了我们国家的一些传统节日,很多节日甚至都已经消失了,接下来我就给大家说一个只存在于 历史 资料中的节日“中和节”。

中和节来自于唐朝,定于农历二月初一,唐朝人认为这一天是太阳的生辰,所以称为中和节。在中和节这一天里,官员们放假一天。皇帝会在宫内设宴邀请大臣们吃饭,并且和大臣们一起欣赏歌舞表演,过得非常热闹。

而且皇帝在那天还会给身边的每一位大臣都赐上一把精致的尺子。皇帝有那么多好东西可以送,为什么偏偏要送尺子呢?

那是因为古人觉得仲春二月是一个日夜平分的月份,如果在这个月里校正衡量一类的器具,就能使那些度量器具十分精准。 皇帝赐给大臣尺子,就是希望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当中能够权衡利弊、公平公正,做人做官员就要像一把尺子一样,要有尺寸有刻度。

古人们也很会 “跟风赶流行” ,看着宫廷里的大臣们得到了尺子,其他地方的各级官员也都纷纷效仿起宫中的中和节习俗来。

除了举办歌舞,赐尺以外,在唐朝的民间,老百姓们会吃 “太阳糕” ,互相献生子等等。后来人们把中和节改到了二月初二那一天,可惜到流传到近代已经消失了。

众所周知,春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佳节。但是在当时唐朝人并没有春节这一概念,不过他们还是知道过年的。无论是宫廷里还是民间,唐朝过年都流传着许多过年的习俗。

唐朝人过年比现代人要讲究的多,唐朝过年时会吃 “团圆饭” 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年夜饭。他们团圆饭吃的食物跟我们现代没多大差异,鸡、鸭、鱼、肉以及蔬菜样样都有,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虽然没有大鱼大肉吃,但也会给孩子一些糖和水果。

现代人基本吃完团圆饭后会去看春节联欢晚会,一边看一边守岁。大家一起等待除夕夜零点时分的时刻,然后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祝福他们又长大一岁。

而没有电视和网络的唐朝人,在吃完饭后也会去 “守岁” 。大家要一起围在火炉边上一边守岁,一边话家常。唐朝人在“守岁”时,不是守到了零点就可以去睡觉了,一般来说都要守到第二天早晨,然后才能回去睡觉。

除了吃团圆饭、守岁、喝花椒酒的过年习俗以外,唐朝与其他朝代一样还有些“特别”的习俗。 唐朝人在过年时,会举行 “驱除瘟疫” 的仪式,唐朝人称这样的仪式为 “大傩” ,其实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 “驱鬼” 。在“大傩”仪式中,长辈会让男童戴上面具,穿上红黑相间的衣服跳舞,然后男童身边还会有二十几个伴舞,他们会和男童一起跳舞,寓意就是通过驱魔达到祈福平安的目的。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唐朝穿衣方面的习俗。唐朝在 开元、天宝年间很是流行“胡服”,那么什么才是 “胡服” 呢?

也就是自北朝以来的北方人所穿的衣服,这种衣服的特点是袖子小,然后在腰间系革带,脚上再穿上一双皮靴。其实皮靴现在仍旧很流行,我们冬天时所穿的长靴短靴都算是从那时候流传过来的。

唐朝的贵族女子出门都喜欢骑马,宫中的女子也是。所以小袖、系革带、穿靴的衣服特点,很是方便她们骑马出行。 而且唐朝女性整体的穿衣特点就是华丽,袒胸窄袖,这是唐朝的 时尚 。

除了衣服以外,唐朝人的帽子也很有特色。 帽子都是按照季节的变化而使用不同的面料制作而成, 夏天通常会戴笠帽遮阳,冬季通常会戴毡帽御寒。

其中笠帽最早其实是北方游牧民族戴的帽子,材料为羊毛编织而成,这种帽子无论是老百姓还是达官贵人都会戴。另一个毡帽是鲜卑人带入中原的,由于其拥有良好的御寒作用,所以在唐朝北方地区非常流行,最常见的一种叫做压耳毡帽,不但能保暖头部还能保暖耳部,使用它的人最多。 

从流行的妆容 “梅花妆” 到唐朝特有的中和节习俗,再到唐朝别样的春节习俗和胡服习俗,让大家再一次了解到了这个繁荣昌盛的朝代,到底好在哪里。

虽然这之中也有一些我们很难理解的驱魔活动,但在当时来说,这项活动还是意义重大并且非常有趣的。古时候的人没有现代这么好的医疗条件和经济水平,他们之所以会特别迷信,说到底也都是希望家人能够 健康 幸福,一家人平平淡淡的过上一生。

通过今天这篇文章,相信许多人也渐渐意识到,现在不少年轻人都忽略了我国的传统节日,过起了外国人的节日。虽然外国的不少节日的确很新颖和吸引人,但我们也不能将自己国家的节日抛之脑后哦。


参考文献:

《本草拾遗》

《南梵新闻》

《风土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