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仅144字,为什么被称为天下独绝?
《与朱元思书》虽然只有144个字,却称为天下独绝。
我认为原因有三:
一是,这篇文写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这个时期。南北朝在中国这么多朝代之中属于一个存在感极底的时期。这个朝代里的各种小王朝比比皆是,张王李赵来回轮着当皇帝,在这么一个极其动乱类似军阀割据的时代,能写出一篇精品骈文的,必定是一位高手。
这个时期社会黑暗,知识分子没有用武之地,登上历史舞台的都是莽汉和义士。吴均也因动乱而生发热爱山水风光之情,《与朱元思书》是吴均融合其情后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书信。对了,吴均和朱元思都是男的。
这个时期社会黑暗,知识分子没有用武之地,登上历史舞台的都是莽汉和义士。吴均也因动乱而生发热爱山水风光之情,《与朱元思书》是吴均融合其情后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书信。对了,吴均和朱元思都是男的。
二是,144个字的骈文中,每一个字都独立成词,虽然只有144字,却包容了1444个字的内容。叙述作者乘船自桐庐至富阳途中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富春江),它创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读后悠然神往,仿佛也亲自领略了其间的山水之美。
二是,144个字的骈文中,每一个字都独立成词,虽然只有144字,却包容了1444个字的内容。叙述作者乘船自桐庐至富阳途中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富春江),它创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读后悠然神往,仿佛也亲自领略了其间的山水之美。
三是,你别看它真的只有144个字。如果不是着急下楼吃饭,这个问答赏析我能写三天三夜不停歇。谁让它脍炙人口,天下独绝呢!
先来欣赏一下原文吧: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这是一首骈文。第一次见到是在初中课本上,和大多数人一样,被繁重的学习所累,既无驻留之闲心,也乏欣赏之慧眼。如今看来,简直是写景状物的上上之作。其实很多精美的散文,优美的诗歌都被我们忽略错过了,长大后细细读来,有一种醇香的美感,就像李宗盛《爱似流星》的歌词那样“好多事情到后来才看清楚…”,像《与朱元思书》,郦道元的《三峡》,柳宗元的《小石潭记》,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等,都是神来之作,用文字写出了难以言表的美。
再说主题,为什么《与朱元思书》这么有名。首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富春江的景色的的确确配得上这样的称赞,吴均也定是欣赏了富春江的美景后有感而发。语言瑰丽而不浮夸,感情质朴而不呻吟,情景兼美,辞章俱佳,这是本文的与众不同之处。既为骈文,对仗工整,可读性强,这也正是它流传广的原因。另外,南北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存在感并不是很强,军阀割据,藩镇林立,大国分裂,小国跌生,能有淡泊处世,清新脱俗的诗文问世,实属难得,自然备受关注。但是说到底,还是这首骈文在文学上有较高的造诣,打铁还需自身硬嘛。
不知这样的解释合理吗?
宋朝时,民间的流行文化是什么?就是说,民间喜欢玩什么?
宋朝人的娱乐生活还是比较丰富的。宋人孟元老所写的《东京梦华录》里有言:“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花光满路,何限春游。萧鼓喧空,几家夜宴。伎巧则惊人耳目,奢侈则长人精神。”其间可一窥繁华的商业气息,吃喝玩乐应有尽有。
宋代是一个非常具有现代气质的时代,可玩的方式多种多样,相比较我们现代人打游戏看电影泡泡酒吧什么的,那时候宋人也不遑多让。踢球(蹴鞠)、打高尔夫(捶丸)、斗蟋蟀、打马球、看相扑、放风筝、射弩、斗茶、商谜(猜谜语)、下棋……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总能找到一款合适的消遣。两宋除了“积贫积弱”这个刻板印象之外,其实是相当文明开放的。
宋代是一个非常具有现代气质的时代,可玩的方式多种多样,相比较我们现代人打游戏看电影泡泡酒吧什么的,那时候宋人也不遑多让。踢球(蹴鞠)、打高尔夫(捶丸)、斗蟋蟀、打马球、看相扑、放风筝、射弩、斗茶、商谜(猜谜语)、下棋……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总能找到一款合适的消遣。两宋除了“积贫积弱”这个刻板印象之外,其实是相当文明开放的。
在宋朝,蹴鞠是个全民运动。大家熟知的高俅,就是因为球技好,得到了宋徽宗的赏识,所以事业上平步青云。
南北宋朝廷都设有“皇家足球队”,任泉和李宗翰演过一个电视剧叫做《一脚定江山》,开头讲1878年英国曼联球会成立前,在球会兴建的工地发现一双真金打做的靴子,这个靴子来自于北宋仁宗年间,民丰物阜的临安城。
主角是蹴鞠名家柳三复之子柳复生,柳三复历史上真有其人,说柳三复拜见丁谓时,将球抛于空中,一面揖拜,一面用头、肩、背颠球,球一直未落地。丁谓“大奇之,留为门下客”。剧里还有个卖烧饼的青年张俊,这个张俊也真有其人,南宋笔记《武林旧事》收录的一份“皇家足球队”的首发名单里,张俊就是球头。
在每年的元宵节和清明节,宋人在各地都举办蹴鞠比赛。不管是勾栏之地还是酒家茶坊,平常都会组织蹴鞠表演来吸引客源。
蹴鞠有两种玩法,一种是白打、一种是筑球。白打是观赏性和表演性质的,两队队员轮流表演花式,比如用身体各个部位颠球保持球不落地。难度系数越高得分就越高。筑球像我们现在的足球比赛,是对抗性的,以双方的球头射门得分为评判标准,以进球多少定胜负。
宋时蹴鞠所用的球跟现在的也比较相似,,以牛或猪的膀胱为球芯,充气后,外面再用12瓣牛皮缝制包住,所以比唐朝用8瓣牛皮包的更圆润,弹跳性也更好。
蹴鞠也有各种蹴鞠协会,宋朝最出名的足球俱乐部叫做“齐云社”,跟郭德纲的“”德云社”相差一字,不过规矩差不多,入社要正规拜师,才能学艺。“凡教弟子,备酒礼,办筵席礼物,赠与师父”, 想学蹴鞠手艺还是有付出的,可见当时学蹴鞠还是挺吃香。
蹴鞠也有各种蹴鞠协会,宋朝最出名的足球俱乐部叫做“齐云社”,跟郭德纲的“”德云社”相差一字,不过规矩差不多,入社要正规拜师,才能学艺。“凡教弟子,备酒礼,办筵席礼物,赠与师父”, 想学蹴鞠手艺还是有付出的,可见当时学蹴鞠还是挺吃香。
捶丸就跟现在的高尔夫球场不多。捶丸的球,通常用木头制作,大小类似高尔夫球。此外还有陶球、石球等。球棒由笔直的棒柄和弯曲的棒头组成,棒头用牛皮裹住。球棒款式也多种多样,有适合打直球的撺棒,有适合打飞球的朴棒。
捶丸也是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的宋人都喜欢的一项运动。普通人玩捶玩规则少一些,所用的球棒也没那么讲究。在空旷的地方画上球基,离球基七步到百步间做一定距离球窝,最少的棒数进球窝最多的一方为获胜者。
贵族打捶丸就讲究得多了,首先要选择一片有高低起伏、有草皮覆盖、视野开阔的运动场地,玩的时候规矩也多:“捶丸之式,先习家风,后学体面。折旋中矩,周旋中规。失利不嗔,得隽不逞。若喜怒见面,利口伤人,君子不与也。”
贵族打捶丸就讲究得多了,首先要选择一片有高低起伏、有草皮覆盖、视野开阔的运动场地,玩的时候规矩也多:“捶丸之式,先习家风,后学体面。折旋中矩,周旋中规。失利不嗔,得隽不逞。若喜怒见面,利口伤人,君子不与也。”
马球是宋朝的一项贵族运动,因为马匹都要靠进口,甚至一般贵族大户出门都是骑驴。宋太祖、宋太宗、宋仁宗、宋徽宗、宋孝宗,都是马球运动的爱好者。
据说自东汉时期已经流行马球运动,唐时盛行,流传到宋朝更为昌盛。马球是用牛皮缝制的,在牛皮里面填上毛发之类的东西,成为软球。
马球不仅非常考验骑马的技术,对场地要求也很高。韩愈的诗里写道“筑场千步平如削,短垣三面缭逶迤。”就是讲打马球的球场,必须非常的宽敞和平坦,三面围着矮墙,一面要建有观礼台。
要有品质优良的骏马,占地面积比较大且平整的场地,娴熟的骑马技术,还有马球比赛的专用球服、球杆,这些硬性要求决定了马球是一项只能风靡于上层社会的运动。
同样在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里,有记载一场精彩的马球表演,“先设彩结小球门于殿前。有花装男子百余人,皆裹角子后拳曲花幞头,半着红半着青锦袄子,义栏束带丝鞋,各跨雕鞍花韀驴子,分为两队。各有朋头一名,各执彩画球杖,谓之小打…… 人人乘骑精熟,驰骤如神,雅态轻盈,妍姿绰约,人间但见其图画矣。”通过这段描述,可以看到对参赛人数、华美的球服以及球赛过程的重现。
同样在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里,有记载一场精彩的马球表演,“先设彩结小球门于殿前。有花装男子百余人,皆裹角子后拳曲花幞头,半着红半着青锦袄子,义栏束带丝鞋,各跨雕鞍花韀驴子,分为两队。各有朋头一名,各执彩画球杖,谓之小打…… 人人乘骑精熟,驰骤如神,雅态轻盈,妍姿绰约,人间但见其图画矣。”通过这段描述,可以看到对参赛人数、华美的球服以及球赛过程的重现。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悠久的历史文化,早在唐末五代初时,福建地区就开始流行斗茶的风俗。到了宋朝,斗茶成为一项日常的休闲娱乐活动。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