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苏轼

老师要我们写一篇历史人物传记,我想写苏轼,请为我提供一些内容

第1个回答  2008-11-15
他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大家。
嘉佑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阴差阳错地高中进士第二名。
嘉佑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他入朝为官之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危机,
此时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的,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很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政绩显赫,深得民心.
这样持续了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当时有人(李定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而此时苏轼经此一狱已变得心灰意懒,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
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新党势力倒台,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苏轼于是年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就又升翰林学士知制诰。
俗话说:“京官不好当。”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元佑六年(1091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外放颍州。 元佑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再次被贬。后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享年六十六岁。
第2个回答  2008-11-01
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 (今四川眉山县) 人。是北宋时诗坛成就卓越的大家,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他是宋仁宗景佑三年生,嘉佑二年进士,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因讥讽朝政被贬任杭州通判;历徙湖州、黄州、常州。哲宗嗣位,召至京师,任中枢舍人。后又与司马光面争新法「不可尽改」而出知杭州。后又因晢宗亲政启用新党,苏轼又被一贬再贬,之贬到海南,宋徽宗登基大赦天下,苏轼北返时在常州逝世。当时为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享年六十六岁。高宗朝,赐太师,谥文忠。

他的思想出入儒道,杂染佛禅,既能关注朝政民生,保持独立的见解,又能随缘自适,达观处世。宏博通达的学识才华和饱经忧患的人生体验,也玉成了苏轼诗歌体裁多样,内容广博,立意新奇,呈现出「吞五湖三江」的气象。他的一生政治讽谕诗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苏轼诗中数量最多,对后人影响也最大的是抒发人生感慨和歌咏自然景物的诗篇。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念奴娇 赤壁怀古》」他写的绝句《题西林壁》也以富与理趣着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总之,苏轼的诗今存 2700 多首,有着丰富多彩的风格,或雄奇奔放,或富于理趣,或简淡自然。他岁善于运用新奇形象的比喻来描绘景物,阐发哲理。尤其是长篇古诗大多博用比喻,联想无穷,语言流畅,气势奔放。他还善于幽默旷达的笔调,随时生发奇警新鲜的人生意趣,令人耳目一新。这都表现出宋诗重理趣,好议论的特征。他的诗词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词为「艳科」的旧框框。他和南宋的辛弃疾行成词坛的「苏辛」豪放词派。他的散文,书,画等成就都很高。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资禀忠爱,议论英发,历典州郡,所至皆有去思。其文章政事为天下所宗仰,盖过欧阳修为文坛领袖。轼喜交游,推奖后进不遗余力,一时知名之士皆归之如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号称苏门四学士。有东坡集行世。其词集名东坡乐府,传本甚多,王鹏运四印斋覆刻景元延佑本,朱氏强村丛书编年本俱佳。

苏轼诗选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第3个回答  2008-11-01
千古风流少年郎:康震评说苏东坡(精选)
在中国文化史上,苏轼犹如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横空出世,以他的天才、灵动,他的超逸、多情,为后人留下一笔笔精神财富。然而,这些令我们着迷的诗句究竟是如何写出来的?其中又蕴含着苏轼怎样具体的人生况味?千百年来,苏轼如此受到人们的喜爱,他的人格魅力究竟体现在哪里?本书亦为康震教授在《百家讲坛》所讲《苏轼》的基础上增订而成。对苏轼这样一位文化巨人的传奇人生进行了精彩品读。
苏轼身上有让我们痴狂的神仙气,使我们对东坡无比的神往、向往,但更有让我们觉得亲切的人间气,使我们对东坡无比的贴近、亲近。这个传说是这么的富有情趣,灵动而超逸,却又如此的普通自然,似乎不过是身边的一件寻常之事。超逸却又亲近,空灵却又温情,执著却又洒脱,幻灭却又牵挂,这,也许正代表了苏轼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
引语)一个人的成功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需要个人的努力,也需要良好的教育,有时还需要一点点运气。对于苏轼,他的成功之路同样包括这些方面。

在中国文化史上,苏轼犹如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横空出世,以他的天才、渊博,他的超逸、多情,为后人留下了一笔笔精神财富和一段段传奇佳话。

当我们登高望远,面对滔滔江水,会禁不住高声吟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当我们中秋佳节合家团聚,望着皎皎明月,会禁不住深情吟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当我们徜徉在庐山风光中,会禁不住感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当我们沉醉留连西湖美景,会禁不住抒情:“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当我们遭遇人生的无常,会禁不住发出无奈的叹息:“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当我们面对生活的挫折,会禁不住宽慰失意的自己:“回首向来潇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苏轼的诗词成为我们滋养、丰富精神世界的重要源泉,成为我们提升寻常生活趣味的涓涓溪流。那么,这些流传千古的名篇佳句究竟是如何诞生的?其中蕴含着苏轼怎样的人生况味?

除了巨大的文学成就,苏轼在政治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他曾担任过翰林学士,负责为皇帝起草诏书,参与重大朝政的决策,地位很重要;还担任过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大体上来说,相当于今天的国家部级干部,都是朝廷的要职。

我们不禁要问:苏轼是如何取得这么大的成绩的呢?

一个人的成功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需要个人的努力,也需要良好的教育,有时还需要一点点运气。对于苏轼,他的成功之路同样包括这些方面。我们还是从苏轼的出

生讲起吧。

康震评说苏东坡 很全面,很好看

参考资料:http://book.sina.com.cn/nzt/history/his/kangzhsdp/index.shtml

第4个回答  2008-11-02
苏轼(1037~1101)宋朝人,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享年66岁。南宋高宗朝乾通6年,赠太师,追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汉族,是父亲苏洵的第五个儿子,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嘉佑二年(1057)与弟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元佑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佑八年(1093)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六,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1039~1112)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三苏”为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苏洵是苏轼.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王安石、曾巩。 (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中的三位,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等。在政治上属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
第5个回答  2008-11-11
苏轼的诗词!
1.赤壁赋 [苏轼] 2.苏轼词选 [苏轼] 3.苏轼词选(48首) [苏轼]
4.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 [苏轼] 5.春宵 [苏轼] 6.海棠 [苏轼]
7.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8.和子由踏青 [苏轼] 9.花影 [苏轼]
10.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11.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苏轼] 1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13.三月二十九日 [苏轼] 14.上元侍宴 [苏轼] 15.石苍舒醉墨堂 [苏轼]
16.书李世南所画秋景 [苏轼] 17.题金山寺 [苏轼] 18.题西林壁 [苏轼]
19.望海楼晚景 [苏轼] 20.雪后北台书壁 [苏轼] 21.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22.有美堂暴雨 [苏轼] 23.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苏轼] 24.赠刘景文 [苏轼]
25.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予于女王城东禅庄院 [苏轼] 26.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 [苏轼] 27.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苏轼]
28.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苏轼] 29.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苏轼] 30.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 [苏轼]
31.蝶恋花(密州上元) [苏轼] 32.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 [苏轼] 33.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
34.洞仙歌(冰肌玉骨) [苏轼] 35.洞仙歌(江南腊尽) [苏轼] 36.贺新郎(乳燕飞华屋) [苏轼]
37.浣溪沙(覆块青青麦未苏) [苏轼] 38.浣溪沙(画隼横江喜再游) [苏轼] 39.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 [苏轼]
40.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苏轼] 41.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 [苏轼] 42.浣溪沙(细雨斜风作小寒) [苏轼]
43.浣溪沙(寓意) [苏轼] 44.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 [苏轼] 45.减字木兰花(春月) [苏轼]
46.减字木兰花(空床响琢) [苏轼] 47.江城子(翠娥羞黛怯人看) [苏轼] 48.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 [苏轼]
49.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苏轼] 50.江城子(天涯流落思无穷) [苏轼] 5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52.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苏轼] 53.满江红(江汉西来) [苏轼] 54.满江红(清颍东流) [苏轼]
55.满庭芳(三十三年) [苏轼] 56.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苏轼] 57.南歌子(雨暗初疑夜) [苏轼]
58.南乡子(寒雀满疏篱) [苏轼] 59.南乡子(凉簟碧纱厨) [苏轼] 60.南乡子(霜降水痕收) [苏轼]
61.南乡子(送述古) [苏轼] 62.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63.沁园春(孤馆灯青) [苏轼]
64.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 [苏轼] 65.阮郎归(初夏) [苏轼] 66.少年游(去年相送) [苏轼]
67.哨遍(为米折腰) [苏轼] 68.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 [苏轼] 69.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70.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 [苏轼] 71.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 72.水龙吟(小舟横截春江) [苏轼]
73.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 74.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 [苏轼] 75.西江月(重九) [苏轼]
76.行香子(携手江村) [苏轼] 77.行香子(一叶舟轻) [苏轼] 78.阳关曲(中秋作) [苏轼]
79.永遇乐(长忆别时) [苏轼] 80.永遇乐(明月如霜) [苏轼] 81.渔家傲(一曲阳关情几许) [苏轼]
82.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苏轼] 83.昭君怨(谁作桓伊三弄) [苏轼] 84.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苏轼]
85.醉落魄(轻云微月) [苏轼] 86.前赤壁赋 [苏轼] 87.石钟山记 [苏轼]
88.前后赤壁赋 [苏轼] 89.苏轼词集 [苏轼] 90.苏轼诗选 [苏轼]
91.网恋使我的生活更完美! [迷上苏轼的女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