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荒诞的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26

1. 求一篇关于生活的文言文,谢谢

写思念的,也可以说是生活。

《青衫隐》

词《青衫隐》

掩木门 月冷回旧地

凝眸处 寒烟衰草凄

一口烟霞烈火 饮不尽

灼热满喉哪段回忆

暮云低 朔风卷酒旗

交错的 今时或往昔

琴音声声若泣 晚风急

残月看尽多少别离

望雪落千里 将青衫隐去

隔天涯 不盼有相见期

酌酒独饮 再剑舞风起

空阶雨 多少成追忆

乱云飞 青锋三尺义

杜鹃醉 傲骨隐青衣

不过一眼望去 相思意

眉间心上无力回避

谁低语 千里故人稀

谁挑眉 未悔平生意

桃花笑尽春风 再难觅

何处相守何来相聚

望雪落千里 将青衫隐去

隔天涯 不盼有相见期

再把酒凭祭 一醉问天地

黄泉远 孤魂又何依

望雪落千里 将青衫隐去

隔天涯 不盼有相见期

策马故里 何处是往昔

杯空停 落梅如雪砌

枉梦痕依稀 任尘世来去

知几许 多情自伤己

三两声 零乱不成曲

拾寒阶 苔滑任尘积

不如不如归去 子规啼

参商永离何时归期

2. 求一些感慨人生的古文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浪淘沙 (李煜 · 唐五代)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离思 (元稹 · 唐)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 (李商隐 · 唐)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 (李清照 · 北宋)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短歌行二首 (曹操 · 东汉)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 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 蝶恋花 (苏轼 · 北宋)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渡易水歌 (荆轲 · 战国)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怨 (王昌龄 · 唐)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 (刘禹锡 · 唐)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自题一绝 (曹雪芹 · 清)

60.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虞美人 (李煜 · 唐五代)

3. 优越的生活的文言文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①之中,傅说②举于版筑③之间,胶鬲(4)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土⑤,孙叔敖举于海(6),百里奚举于市(7)。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8)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9)于虑,而后作;征(10)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1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说:“舜从田间劳动中成长起来,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选 *** ,胶鬲被选拔于鱼盐的买卖之中,管仲被提拔于囚犯的位置上,孙叔敖从海边被发现,百里奚从市场上被选拔。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练,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忍饥挨饿,使他备受穷困之苦,做事总是不能顺利。这样来震动他的心志,坚韧他的性情,增长他的才能。人总是要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心气郁结,殚思极虑,然后才能奋发而起;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一个国家,内没有守法的大臣和辅佐的贤士,外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往往容易亡国。由此可以知道,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却足以使人败亡。”

4. 生活琐事类行的文言文

项脊轩志项脊轩1,旧2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3,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4,雨泽下注5;每移案6,顾视7,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8,日过午已昏9。余稍为修葺10,使不上漏。

前辟11四窗,垣墙12周庭,以当13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14。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15,亦遂增胜16。

借书满架,偃仰17啸歌18,冥然兀坐19,万籁有声20;而庭堦(注:苏教版为“阶”)(jiē)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21,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22可爱。

项脊轩志插图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23,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24而是。东犬西吠25,客逾庖而宴26,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27为墙,凡再变矣28。家有老妪(yù),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bǐ)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29。”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30,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31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32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hù)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33,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34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35有神护者。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

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无此段文字;沪教版无此段。)

[1] (下文作者写了这篇志多年以后补写的)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36,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37。吾妻归宁38,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39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40也,今已亭亭如盖矣41。[3-4] 注释译文编辑作品注释1、项脊轩,归有光家的一间小屋。

轩:小的房室。2、旧:旧日的,原来的。

3、方丈:一丈见方。4、尘泥渗(shèn)漉(lù):(屋顶墙头上的)泥土漏下。

渗,透过。漉,漏下。

渗漉:从小孔慢慢漏下。5、雨泽下注:雨水往下倾泻。

下,往下。雨泽:雨水。

6、案:几案,桌子。7、顾视:环看四周。

顾,环视也。(许慎《说文解字》)8、不能得日:得日,照到阳光。

9、日过午已昏:昏,光线不明。10、为(wéi)修葺(qì)。

修葺:修缮、修理,修补。11、辟:开。

12、垣墙周庭:庭院四周砌上围墙。垣,在这里名词作动词,指砌矮墙。

垣墙:砌上围墙。周庭,(于)庭子周围。

13、当:挡住14、洞然:明亮的样子。15、栏楯(shǔn):栏杆。

纵的叫栏,横的叫楯。16、增胜:增添了光彩。

胜:美景。17、偃仰:偃,伏下。

仰,仰起。偃仰,安居。

18、啸歌:长啸或吟唱。这里指吟咏诗文,显示豪放自若。

啸,口里发出长而清越的声音。19、冥然兀坐:静静地独自端坐着。

兀坐,端坐。20、万籁有声:自然界的一切声音都能听到。

万籁,指自然界的一切声响。籁,孔穴里发出的声音,也指一般的声响。

21、三五之夜: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22、珊珊:衣裾玉佩的声音,通“姗”,引申为美好的样子。

23、迨(dài)诸父异爨(cuàn):等到伯、叔们分了家。迨,及,等到。

诸父,伯父、叔父的统称。异爨,分灶做饭,意思是分了家。

24、往往:指到处,处处。而:修饰关系连词。

是:这(样)。25、东犬西吠:东边的狗对着西边叫。

意思是分家后,狗把原住同一庭院的人当作陌生人。26、逾(yú)庖(páo)而宴:越过厨房而去吃饭。

庖,厨房27、已:已而,随后不久。28、凡再变矣:凡,总共。

再,两次。29、相为应答:一一回答。

相:偏义复词,指她(先母)。30、束发:古代男孩成年时束发为髻,15岁前指儿童时代。

31、竟日:一天到晚。竟,从头到尾。

32、阖(hé):通‘合’。合上。

33、瞻顾遗迹:回忆旧日事物。瞻:向前看。

顾:向后看。瞻顾:泛指看,有瞻仰、回忆的意思。

34、扃(jiōng)牖(yǒu):关着窗户。扃,(从内)关闭。

牖,窗户。35、殆:恐怕,大概,表示揣测的语气。

36、来归:嫁到我家来。归,古代女子出嫁。

37、凭几学书:伏在几案上学写字。几,小或矮的桌子。

书:写字。38、归宁: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省亲。

39、制:指建造的格式和样子。40、手植:亲手种植。

手:亲手。41、亭亭如盖:高高挺立,树冠像伞盖一样。

亭亭,直立的样子。盖,古称伞。

[1] [4] 作品译文项脊轩,是过去的南阁楼。屋里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

这座百年老屋,(屋顶墙上的)泥土从上边漏下来,积聚的流水一直往下流淌;我每次动书桌,环视四周没有可以安置。

5. 谁会写文言文,现在急需关于生活的文言文

某某卿卿如唔:吾之九州浩瀚,不知其方几万里也,然吾神州之南有一山,名曰巫山,因其高耸入云而闻于世。巫山之阴,黑雾缭绕其间,日光不可抵,使其现半昼半夜之状,或为之曰神迹。小女不才,盼与君共赴巫山云雨以览此盛景,可乎? 小女某某羞然提笔拜上

石井游记

永平镇北三四里地,有泉曰石井。石井又名龙井,乃鹅湖山南麓古闽越官道之侧一石灰岩洞,大约百平方。洞下泉水清澈幽深,洞顶则石纹错缕若莲花到生。泉外砌一沟渠,泉顺沟而溢,汩汩流淌。泉东南十余步,一石与山体缺裂,高一人许,作嶙峋状,绝类庭园之假山,又乱草杂木附其上,颇富野趣。泉流至此,入石萦回,潺潺有声。石井前一庵,名石井庵。庵之后墙与石井及矮山合构一院落,竹树掩映,幽意难以言表。

朱晦庵曾游石井,喜不自禁,作诗三首,其一云:“一窦阴风万斛泉,新秋尝此弄清涟。人言湛碧深无底,只恐潜通小有天。”瓢泉距此二十里地,稼轩游鹅湖往信州,必过石井,然终未置一辞,何哉?而邑人诚章先生旅居台北时曾撰文:城北石井庵,百去无厌。此正与吾心有戚戚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