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甾体抗炎药有哪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9
问题一:非甾体抗炎药都包括哪些? 病情分析: 非甾体抗炎药包括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萘普生、萘普酮、双氯芬酸、布洛芬、尼美舒利、罗非昔布、塞来昔布等。具有抗炎、抗风湿、止痛、退热和抗凝血等作用。意见建议:这类药物易引起消化性溃疡,建议在医生 的指导下使用。

问题二:什么是非甾体抗炎药?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是当今世界各国广泛应用的一类药物,每天全世界约有3千万人使用,每年的处方量达5亿。40%使用者年龄超过40岁,由于非处方药的增加、人口老龄化,而且认识到不仅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其他类型的关节炎;还可治疗与关节炎有关的疾病,以及其他类型的疼痛,并且用于结肠癌、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等,因此,非甾体类抗炎药的用量正在逐年增加。
非甾体类抗炎药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首选药物,这一大类抗炎药有百余种之多,我国目前上市的抗炎药物的种类和剂型也不少。有不同结构的药物:如水杨酸类的阿司丁林,吲哚类的消炎痛,苯乙酸类的双氯芬酸钠(扶他林)和丙酸类的布洛芬及芬必得等。有不同半衰期的药物:如短效的布洛芬,中效的萘普生,长效的炎痛喜康等。药物剂型有普通片剂、肠溶片、缓释剂、栓剂、凝胶剂、针剂等。现择其常用的几种介绍于下:
(1) 阿司匹林(Asprin) 又称醋柳酸或乙酰水杨酸。水杨酸是1838年从柳木的树皮中提取出来的,1852年化学合成, 1890年合成阿司匹林,至今已是百岁寿星。阿司匹林是一种和缓的抗炎、止痛剂。 阿司匹林应用剂量,以能充分缓解症状而不引起中毒为宜。有规律地而不是零星地用药效果较好。多数成年人每日3~5克。老年病人一般对大剂量耐受性较差。症状控制后剂量减半。为减少对胃黏膜的 *** 作用,可饭后服用,并在睡前或清晨与食物或抗酸剂同时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不能完全缓解胃炎问题,而且有不易吸收的缺点。
应用阿司匹林可能产生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视力减退。据报道,70%病例大便 隐血出现阳性,引起溃疡病;极少数可引起过敏反应,如哮喘、皮疹、血管神经水肿等。对肝、肾功能不全或溃疡病、凝血酶原缺乏症的病人,应慎用。
(2)贝诺酯 为阿司匹林与对乙酰氨基酚的酯化物,可减少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具有抗炎、解热、镇痛的作用。本药疗效可靠、适应性强、毒性低,对胃肠道等不良反应少。每次 0.5~1克,每日3次。
(3)吲哚美辛(消炎痛,lndometh~in) 消炎、退热、止痛作用较阿司匹林强。剂量每次25毫克,每日2―3次,饭后或餐中服用。少数每周可增加25毫克,直到获得满意效果或每日最大量150毫克。超过该剂量一般不增加药物效果,却能增加不良反应。
吲哚美辛禁用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帕金森病的病人;有精神病、癫痫史,以及对其过敏的病人、活动性或复发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人则相对禁忌;小儿慎用或忌用。副作用:主要出现胃肠道疾病和消化性溃疡、头痛及其他大脑功能障碍。胃肠道疾患包括消化不良、恶心、腹痛、隐匿性出血及消化性溃疡。头痛为时常感觉前额跳动性疼痛,尤以醒后最甚。其他报道的大脑症状有眩晕、头昏目眩、精神错乱、抑郁、昏昏欲睡、幻觉《抽搐和晕厥。还可有角膜后沉着、视力模糊、肝大、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骨髓抑制、粒细胞缺乏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反应(皮疹、哮喘)、听力障碍、水肿(以眼睑多见)、结节性红斑和脱发等。目前吲哚美辛有普通片剂、肠溶片、胶囊、缓释胶囊、栓剂、针剂6种。据我们观察、,在作用与副作用方面,栓剂优于片剂、胶囊,胶囊又优于片剂,针剂虽能肌内注射,起效较快,但毕竟不太方便,不能常用。
(4)氨糖美辛 每片含盐酸氨基葡萄糖75毫克,吲哚美辛Z5毫克。氨基葡萄糖是一种海洋生物制剂,是硫酸软骨素的基本成分,能促进黏多糖的合成,提高关节滑液的黏性。本品能改善关节软骨的代谢,有利于关节软骨的修复,具有明显的消炎镇痛作用,且能缓解非甾体类抗炎药对蛋白多糖化合物合成的阻滞作用,从而降低消炎痛原有......>>

问题三:非甾体抗炎药有哪些 非甾体抗炎药包括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萘普生、萘普酮、双氯芬酸、布洛芬、尼美舒利、罗非昔布、塞来昔布等。具有抗炎、抗风湿、止痛、退热和抗凝血等作用。
意见建议:这类药物易引起消化性溃疡,建议在医生 的指导下使用。

问题四: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有哪些??? 常用的解热镇痛药有以下种类:
1.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属水杨酸类药物,又名乙酰水杨酸,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本品为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可用于退热、抗风湿。近年有报告说:此药还有抑阻血栓形成的效用。由于阿司匹林对胃有 *** 性,因此目前已改用它的一种肠溶片剂,称阿司匹林肠溶片(乙酰水杨酸肠溶片)。
每片规格有0.1与0.3克两种。内服剂量:牛10―30克;猪和羊1―3克;犬0.2―1克。
2. 水杨酸钠 本品属水杨酸类药物,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或片状结晶,具良好的解热、镇痛和抗风湿作用。能解除动物的风湿性关节炎时出现的疼痛。水杨酸钠片剂有0.3与0.5克两种规格。内服剂量:牛15―35克;猪和羊2―5克。本品针剂有20毫升含药2克和10毫升含药1克两种规格,供静脉注射时用量:牛10―30克;猪和羊2―5克;犬0.1―0.5克。
3. 氨基比林 本品属吡唑酮类药物。又名匹拉米洞,为一种细小结晶。氨基比林有较好的退热止痛作用,使用后维持药效时间较久。这种药物也有抗风湿作用,但不如水杨酸类药物。氨基比林常用于肌肉痛、关节痛或退热。本品片剂有0.3与0.5克两种规格,内服剂量:牛8―20克;猪和羊2―5克。注射针剂有10毫升含药0.2克和20毫升含药0.2克两种规格,供皮下或肌肉注射,用量:牛0.6―1.2克;猪和羊0.05―0.2克。氨基比林不宜长久使用,以防发生颗粒性白细胞缺乏。

问题五:什么是非甾体抗炎药? 解热镇痛抗炎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大多还有抗炎作用的药物,可分为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剂及选择性环氧酶-2抑制剂,它们的化学结构不同于甾体激素,不含甾体结构,故又称非甾体抗炎药。...........................书上抄

问题六:非甾体抗炎药有哪些 闹新房,也叫闹房、吵房,是指结婚之夜,亲朋毕聚洞房中,嬉闹新婚夫妇的活动。习惯以逗趣新娘为主。绍兴民间结婚时盛行此俗,而诸暨、嵊州闹房活动尤为闹猛。越俗闹房大致为婚礼完毕,新郎新娘双入洞房时,亲朋好友便蜂涌而入。新房内摆着九盘糕点果品,闹房者便随意取食,有的说些“瓜子笃笃,合家欢乐。花生剥剥,夫妻和睦”;“圆圆桂花球,恩恩爱爱到白头”;“麻饼甜又香,恩爱夫妻像鸳
鸯”这类讨口彩的吉利话。有的要新娘或伴姑娘斟酒,边豪饮,边划拳,拳令则往往带有祝贺性。如“一见倾心,两相和好,三星在户,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顺风,七巧玲珑,八仙过海,九九长寿,十全如意”。也有随意戏玩新娘新郎的。如让他俩谈恋爱经过,互咬一只苹果,喝交杯酒,为众人敬烟酒,请新婚夫妇唱戏唱歌等等。有时连漂亮的伴姑娘也成了闹房者尽兴逗乐的对象。过去也有出格者,对新娘百般调笑挑逗,并动手动脚,肆意作弄,还提出一些关于性和房事等鄙俗难对的问题。“新婚三日无大小”,照例新郎新娘不便阻拦或翻脸。但在场的长辈一般会以打圆场的方式为之解围。而个别顽劣不训又不肯休止的,往往受到众人的谴责。闹房常要到深更半夜才结束,也有通宵达旦的。闹房结束后,仍有一些调皮的人在窗外窃听新婚夫妇的言语与动静,以为笑乐,叫“听房”。
闹新房之俗由来已久。明杨慎《丹铅续录》:“世俗有戏妇之法,于稠众之中,亲属之前,问以丑言,责以慢对,其为鄙黩,不可忍言。……然以《抱朴子》考之,则晋世已然矣,历千余年而不能变,可怪哉!”可见此俗晋代已有。
关于结婚时为什么要闹房?目前有数种说法。其中之一认为,闹新房可增加人势的阳气,以驱逐狐怪等邪灵阴气。另一种认为,是为让新娘熟悉一下男家亲友,或担心新娘头天来男家太寂寞、太紧张,所以和她开开玩笑逗逗乐。俗谚“不闹不发,越闹越发”,以此增添新婚的喜庆气氛,又是一说。另据现代作家与民俗学家周作人说:“又浙中有闹房之俗,新婚的首两夜,夫属的亲族男子群集新房,对于新妇得尽情调笑,无所禁忌,虽云在赚新人一笑,盖系后来饰词、实为蛮风之遗留,即初夜权之―变相。(《谈龙集・序言)”。周作人还引录了《越谚》卷上的一首元初童谣:“低叭低叭(唢呐声),新人留歹(歹读如da,语助词),安歹过夜,明朝还W乃(“W乃”系“乃”――你们之缓读)。”反映了元朝时蒙古贵族曾对 *** 施行过初夜权之事。周氏的看法颇有见地。闹房确实留有古代蛮风的痕迹。如对新娘的尽情调笑,百般戏谑,对新郎的种种恶件剧等等。旧时闹房出格,因而酿祸之事,时有所闻。清代山阴人俞蛟《梦厂杂著・闹房毙命记》,就记述了两起命案:一新郎被闹房者缚住手脚用被裹着,抬出新房游街,抬归后竟失去了头颅;另一新郎被闹房者缚于屋后竹林中,被老虎衔食。两者皆因闹房者艳羡新娘貌美所致。清末《点石斋画报》上有则新闻,说的是―位新郎,眼看新娘被众人调笑,一怒之下,举起粪勺将粪朝众人泼去,双方闹得不可开交。
对于这世代承传的闹新房习俗,我们如今应该发扬其欢乐、喜庆的一面,尽可能闹得文明高尚一些。对于那些庸俗、低级的蛮风残余,则应该加以开导、 *** ,并自觉摈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