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中称皇帝为“可汗”,后文为什么要用“天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5-25

1、原因分析:

(1)都是同一人,但不同的称呼是和文章的表情达意有关。

(2)木兰辞是北朝民歌,北方少数民族在战争时往往以部族之力,全民皆兵进行战斗,在第二段中"可汗大点兵"就意味着事态的严重,部族中的任何人没有任何理由来违背可汗这个部族首领的旨意,这样就巧妙地点出了木兰必须替父从军。

(3)而五段用"天子坐明堂",而不用可汗,则在文意上显现出一种"放松",在战争胜利之后,木兰一个弱女子,走上了高高的殿堂,来接受最高统治者的册封,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衬托,更能见木兰的伟大。

2、《木兰诗》

(1)《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2)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详略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以人物问答及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神气跃然,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