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若英:孤独是一种选择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2
曾经看到独自行走在街道、路边,面无表情,耳朵挂着耳机的人,总觉得没人陪的他们特别孤单。

毕业后孤身在陌生的城市工作、生活了两年。真正经历过孤独之后,才发现独来独往的日子虽然有点儿苦涩,但却弥足珍贵。

孤独是一种选择,一种生活状态,更是一种智慧。

01

刘若英在《我敢在你怀里孤独》的作者自序里,这样写道:“孤独感对我来说并不意味着痛苦,那只是一种自己跟自己相处的状态。”

这本书的第一部分是刘若英的长文对白,通过她的人生故事和读者探讨自处和相处的关系。

刘若英的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她一直是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

放学回家后,没有父母陪伴和同龄玩伴,她就藏在房间的柜子里,自己和自己玩、自己和自己说话。

和自己对话的习惯,她一直保持至今。尽管已经结婚,但她和丈夫都有专属的卧室和书房,每天都会留一部分时间用来和自己相处、对话。

“生命本身的自言自语极其重要,毕竟,由他人拼凑起来的不会是同一个你,那不是真正的自己。”

成长的过程中她面对过许多必须应对的苦恼,但她也从不跟别人说,而是跟自己对话,试着自己找答案。

当感到寂寞,或必须忍耐某些嘲讽时,她也能欣然面对。她觉得:“不管别人怎么说,不管周遭的环境怎么样,都得找到一种让自己舒服的方式,开心地生活下去。”

随时保持着说走就走的自由与自主,这就是刘若英的生活状态。

她在书中不断强调自己的生活状态:“就算独自待在家里,我的心也能天南地北到处遨游。因为我的心思始终都只跟自己一起。”

喜欢刘若英很多年了,从《一辈子的孤独》到《我敢在你怀里孤独》,她在我心里的印象一直是美丽聪慧、温润如玉的外表下藏着倔强、独立和自我。

无论外界如何评论,她都只管做好自己。演戏、唱歌、摄影、写作、执导电影,在自己的人生路上,心无旁骛地发掘自身无限的可能性并不断埋头进步。

人生本身就是一次孤旅,许多路,只能一个人独行。

是孤独让一个人变得出众,而不是合群。

02

有个同学,大学毕业从事房产销售工作,在学校的时候她是个特别开朗、话特多的女孩。

前段时间去她工作的城市出差,约着见了一面。

那天路上堵车我迟到了半小时,到的时候本以为她肯定会像以前一样数落我,没想到她正全神贯注地捧着本书看。

她变沉默了,不像以前叽叽喳喳什么话都说,生怕大家注意不到她。稳重、大气是她现在给我的感觉。

她说是这几年独身的生活成就了现在的自己。

她的工作性质需要每天说很多,但都是些和自己没关系的话。平时打交道最多是客户和同事。客户在意的是房子好不好、优惠多不多;同事间是竞争关系,更没理由对你嘘寒问暖。

刚开始工作碰壁、被批是常事,大家都很忙,没谁有空去照顾新人的心情,更没时间听你的啰嗦、抱怨。

孤独是自己走向自己,当我们不与他人对话时,会选择与自己对话。

朋友说当时有苦说不出,有怨发不了,唯有夜晚对着月亮边说边哭,时间久了,她有了独处的能力,学会了调整情绪和自我激励。身上的标签也从话唠变成了内敛、稳重。

白天工作尽心尽力,晚上读书充电丰富内心。一个人的富足是从内向外的,拥有充实内心的人走到哪都不会寂寞难熬。

而这份富足只能自己在孤独中慢慢养成,旁人帮不了。

03

庄子说:“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

和别人在一起,我们总处于社会状态;只有在孤独中,我们才接近自然状态。自然状态下的自我才是最真实的。

孤独带着苦味,因此很多人会刻意去逃避孤独。独自待着的时候不知道要想什么、干什么,陷入到一个人的兵慌马乱里,感觉自己被全世界抛弃了。

同期入职的一个女孩,三年换了四个男朋友,不是她见异思迁太快,而是空白期太难熬,即使对方不是她的理想对象,她也勉勉强强答应了。

有次听她说起这件事,她苦恼地说:“就是想找个人依靠,靠不住能陪聊天也行,就是不想一个人。”

很多人不愿意独处,不是怕独自面对困难,而是怕面对那个最真实的“我”。那个有点怯懦、喜欢逃避,不够勇敢的“我”。

特别赞同周国平对于孤独的理解:“我们真的是一生都在学习如何和自己相处,我也不断在寻找真实的我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不应该害怕孤独,因为那是你自我成长的礼物。”

一个人成年之后如果不经历一段孤独时光,是无法真正长大的。 人要独立,必然要自己站起来走自己的路,而不是被别人搀扶着走。

04

年幼的时候喜欢和朋友一起玩耍,生怕做错了事被孤立;年长之后却越来越喜欢一个人待一会儿,即便成家了,也想在喧嚣里寻得片刻“静土”。

白落梅说:“红尘陌上,独自行走,绿萝拂过衣襟,青云打湿诺言。山和水可以两两相忘,日与月可以毫无瓜葛。那时候,只一个人的浮世清欢,一个人的细水长流。”

孤独是一种最本质、最昂贵的自由。做想做之事,外看物,内观心。不断检省、修正,过好自己的生活,人生才有意义。

孤独和无聊、寂寞不同,这是三种不同的心境。

有人这样描述三者的不同,我觉得非常贴切:

“无聊是把自我消散于他人之中的欲望,它寻求的是消遣;

寂寞是自我与他人共在的欲望,它寻求的是普通的人间温暖。

孤独是把他人接纳到自我之中的欲望,它寻求的是理解。”

无聊者自厌,寂寞者自怜,孤独者自足。在群体中体会相处的乐趣,在独身时自给自足。不张扬、不依仗,内心富足,这就是自由。

享受孤独和自由,就是在享受人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