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好教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3
何为好教师?我看过一篇文章,感觉它说得很有道理:

一、引导学生喜欢上所教的学科

我赞同这几句话:只有让学生喜欢上你所教的这门学科,喜欢上你这位老师,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会是愉快的、轻松的、有效的。

反之,教师自身因态度、素质等原因,不能很好地展现学科特点,学生视教师的每堂课为负担,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对你这位教师及所教学科的热情与兴趣。

教师与学生在这种很“隔”的氛围中教与学,彼此都是痛苦的、少有收获的。

不过我不赞同它所举的例子:说是老师请假,如果学生都欢呼不已,那说明这个老师不是好老师。我觉得这个不科学。所有的学生心中都有个“恶心思”——最好所有的老师都不在,他们可以自由了!可以解放了!

应该是没有学生会这样说:老师,你回来后一定要给我们把课补上啊!(如果说有,应该不太现实哦)如果有,那也是极少部分吧?!

二、经常教些课外的东西

这“课本以外的东西”,就是说要在引导学生学好文化知识之外,能经常联系现实生活,教给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作为一名好教师,就应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负责,经常教给学生一些优秀做人、智慧做事的道理。

我经常教给学生课外的知识,分享自己的见解和事例,不过我是基于以下两点考虑的:

1、活跃课堂气氛。

以前我做学生的时候,语文老师只是讲课文的知识,总觉得枯燥无味,于是我做了老师之后,总是想办法讲点好玩有趣的事,以期学生有更多的兴趣,有更多的感同身受,不会觉得语文课太无味......

2、为考试做准备

教书那么多年,了解语文分值最大的无非是阅读题和作文,尤其是阅读题,很多孩子不懂了解以前的文章所描绘的事情和感情。比如:旧时的人很穷,对吃苹果觉得是一件奢侈的事,尤其是有个作者写了他觉得能吃苹果皮都是一件难得和幸福的事,现在的孩子都不能明白这样的事,于是我就讲了我小时候的事,我小时候是没有水果吃的,什么时候可以吃到水果?那得等到过年的时候!而且只有两三个桔子,其他的是没有的....

通过讲述自己亲身经历或者是看到听到的故事,学生比较容易明白和接受。这样,他们感同身受,然后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和表达的情感。这样,考试的时候,阅读题做好了,考试能不好吗?!当然,还有很多好处,这里就不赘述了。

当然我也有其他的目的。但是我也发现了我的学生好喜欢上我的课,经常哈哈大笑。

这就对了,只要他喜欢上我的课,那成绩肯定不会差!

三、对学生充满感情,对工作充满激情,对生活充满热情

先说对学生。 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要“目中有人”!

因为,学生是一个个知识不断增长、情感不断丰富、身体不断发育的生命个体,惟有把他们当“人”而不是容器,我们的教育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获得应有的效果。

面对学生,要学会换位思考。正像有人所说的那样:假如是我的孩子,假如我是孩子。如此,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才能有民主的态度、平等的理念。教育,才能真正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曳另一棵树,一个心灵照亮另一个心灵!

再说对工作。 目前,教师群体中存在较为普遍的职业倦怠情况,有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找不到工作的乐趣,每天只是在做着重复的事。

这里有诸多社会因素,但作为教师,如果我们总是以应付的态度去对待工作,那我们的人生将是暗淡而乏味的。

如果我们能时时以陶行知先生的诗相激励: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铭记教好书、育好人,就是我们作为教师一生最大的事。在教育教学中,力所能及地为学生的成长营造一个快乐幸福的环境,对手上的“大事”始终充满激情,我们就会时时、处处有创新、创造的火花迸发,就会在这种层出不穷的创造状态中品尝到工作带来的乐趣和幸福。

再其次说对生活。 一位哲人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对你笑。如果我们总被生活中的烦恼纠缠,时常抱怨自己“大材小用”“英雄无用武之地”等,我们只会自己消磨自己。

面对这个世俗化、功利化日益严重的社会,我们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放大镜去看,看到其丑恶而不能自已。

我们还是要保持一份内心的宁静、一份生活的热情。相信机会对每个人来说是均等的。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必然也会给你打开一扇窗。用这种心态去面对生活,就能走出每天的卑微、繁琐,走出一方新的天地。

我想,能做到以上几点,是为好教师。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