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物理的诗句加以解释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2

1.关于物理的诗句

一、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近代·吴迈《桂林山水》

物理原理:光的反射与折射。

译文:群山叠立在水中,水中有群山的倒影,没有哪一座山不引人入胜,没有哪的水不吸引人。

二、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夜泊枫江》

物理原理:声音的传播。

译文: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三、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物理原理:相对于地面的青山是静止的,但以运动的船为参照物,青山就变为运动的,以河岸为参照,孤帆从日边来。

译文: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四、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物理原理:地势越高,气温回升越慢,在同一季节,山上的气温要比山下的低。

译文: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五、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物理原理:水循环。

译文:那黄河之水那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

2.关于“物理”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物理”的诗句有:

1. 乘除信物理,感慨击所逢。———年代: 宋 作者: 文天祥《彭城行》

2. 达人穷物理,嗜理如嗜炙。———年代: 宋 作者: 陈著《次韵戴成叔》

3. 事体须是为物理,人情安处是天机。———年代: 宋 作者: 邵华《首尾吟》

4. 细宗天时知物理,常将儆戒保和来。———年代: 宋 作者: 汪应辰《太上皇后合端午帖子词》

5. 细推万物理,荣谢相乘除。———年代: 宋 作者: 王炎《梅花》

6. 静坐观物理,令人添鬓丝。———年代: 宋 作者: 张嵲《杂兴》

7. 细思物理须知止,何用区区只强颜。———年代: 宋 作者: 吴芾《又登碧云亭感怀三十首》

8. 青山尽解招人醉,得失到头皆物理。———年代: 元 作者: 刘致《山坡羊·云山有意》

9. 古时君臣合,可以物理推。贤人识定分,进退固其宜。———年代: 唐 作者: 杜甫《述古三首》

10. 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年代: 唐 作者: 罗隐《清明日曲江怀友》

11. 无柰物理难齐。叹鱼虾苦瘦,雁鹜多肥。———年代: 元 作者: 梁寅《金菊对芙蓉 秋思》

12. 人生真苦相,物理忌孤芳。———年代: 宋 作者: 黄庭坚《次韵师厚萱草》

13. 而余昏狂不自度,欲尽物理穷毫丝。———年代: 宋 作者: 王令《原蝗》

14. 时来不自由,物理将无同。———年代: 明 作者: 唐时升《园中十首》

15. 也知物理关人事,历尽崎岖心始灰。———年代: 宋 作者: 释绍昙年代: 明 作者: 唐时升《颂古五十五首》

16. 岂伊物理变?信是土宜别。———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桐花》

3.有关物理知识有关的诗句,谚语,或成语

1、小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2、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 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4、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答案补充6、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7、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 "月晕而风"之说。

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8、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4.求包含物理知识的诗句,并点明包含的是什么物理知识

1、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朝·李白·《早发白帝城》)

分析:前两句诗字面上意思是诗人想“一日”之内往返“千里”江陵,也就是12小时的时间要行使2000里(1000公里=1000千米)的路程。据此粗略的计算一下船速:v=s/t=1000千米/12小时≈83.33千米/时。现代的内河轮船,船速也不过10~21.6千米/时,李白乘坐的这艘船未免太快了。实际上,这正表达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3、“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朝·孟浩然·《宿建德江》)

分析:诗人暮投客栈,仍然兴致勃勃观赏起夜景来。建德江的水如此清澈、平静,诗人以水为镜,皓月仿佛近在身边,今夜可以高枕无忧了。明明是“平面镜”使得天上明月“成像”在水中了。

4、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曾在《扬子江》中誓言“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这里作者以磁针石隐喻自己抗金的决心。

分析:磁体的性质之一是指南北,所以文天祥利用“磁针石指南北”的性质比喻抗金决心的坚决。这使人不由自主地想起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今人受到鼓舞,与古人情感共鸣,激发了心中深厚的爱国之情。

5、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前一句,从物理学的角度可以理解为:花分泌的芳香油分子 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 。

分析:诗人以优美的笔调抒发了自己对美丽大自然的钦叹,准确地描述了季节交替过程中的细节。“花气袭人”说明诗人未与花儿接触已经感到了花儿的芬芳,是由于花分泌的芳香油分子无规则的运动(扩散)引起的;周围的气温突然上升,才会感到“骤暖”。

6、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两句歌词随着著名电影《闪闪红星》早已经深入人心。请你利用物理知识分析其中的现象。

分析:“走”和“游”表示了两种不同的动作,在物理学上,叫做机械运动。竹排江中“游”,是以地面或者地面上的青山为参照物的;“青山”两岸“走”,实际上是一种拟人说法,人站在“竹排”上,如果以竹排为参照物,那么青山就是运动的了!

7、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物理知识:

“掬水月在手”是:镜面反射现象。

“弄花香满衣”是:分子扩散现象。

8、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物理知识:“飞流直下”的水的动能在增加,水的重力势能在减小

9、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

物理知识:光的反射与折射

10、人面桃花相映红

物理知识:桃花反射红光就是物体颜色的决定因素

11、闻其声而知其人

物理知识:乐音的三大特征之一的音色

12、唐朝诗人李益有一首诗叫《喜见外弟弟又言别》,其中描写道:“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从“问姓”中想起初见的“旧容”,可见声音中有一种特征让诗人唤起了十年前的记忆,这种特征是乐音的三大特征之一的音色

不知够了没?

5.关于「力学原理」的诗句

帝子降兮北渚 目渺渺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落 …… ——《湘夫人》·屈原 以几何力学来观照这两句诗,亦颇有趣味,翻涌的“波”向上,凋零的“木叶”向下,而“秋风”则在大地的平面自北向南推进——三个方向的力合于一首诗中的时候,便以另一种方式推动了季节的运动,以及我们诗意的生命的脉动。

诗词与物理教学 榆中县一中 丁成 中国是一个诗词的王国。诗词不仅给人带来艺术享受,而且在一些作品中还包含有一定的物理知识。

利用这宝贵的财富,在物理教学中插入诗词,定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一、利用诗词引入物理概念,可使学生兴趣盎然,气氛活跃。

例如,在讲到物体的运动的一些概念时,可用毛主席诗词《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由此引入运动是绝对的概念,我们脚下的地球永不停止地在运动。

宋代诗人陈与义在一首名为《襄邑道中》的诗中写道:“飞花两岸照晚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从后两句诗中,可引入静止是相对的概念。在这里船与云以相同的速度运动,以船为参照物,云是静止的。

又如陶渊明的“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都可以引入运动的一些概念。这些诗词生动、形象、有趣。

这样引入物理概念,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课堂气氛活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二、利用诗词理解物理概念,可使学生思维流畅,印象深刻。

在理解特体间的相互作用和力的分解现象时,分析风筝为什么能浮在空中的原因,可将清代吴有水的《风筝》读给学生:“只凭风力健,不假羽毛丰。红线凌空去,青云有路通。”

并作受力分析,效果极好。又如在讲授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影子的形成时,用宋代诗人苏轼的《花影》,有助于学生的理解:“重重迭迭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又教明月送将来。” 再如,讲到色散时,可用毛泽东《菩萨蛮·大柏地》的诗句:“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三、利用物理知识欣赏中国诗词,使学生学有所用。

在学习了光的反射之后,对李白的诗“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地上霜”三字会理解得更加深刻。又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那气势磅礴的瀑布,在诗人眼中化作银河落九天。

如果没有光学知识,对这两句诗的理解恐怕不会太深。再如通过学习物理,同学们知道一些时空的概念,我们再重温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诗说的是人和船在空间运动。

西辞白帝,东到江陵,顺流而下,一泻千里。在阵阵的猿鸣声中,随着轻舟所处位置的变化,但见群山万壑,千姿百态,好不令人心弛神往。

朝辞白帝,暮抵江陵,这种空间运动也不照供伴随着“一日”的时间变迁吗?四、利用物理知识鉴别中国诗词,使不徨能辩证地看待问题。在学习了“物态变化”一章,插入张继的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月落乌碲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通过认真分析,可以看出这首诗确有失误的地方。

根据物理知识,当露点降到零度以下,地球表面的水蒸气经过凝华而结成霜。可见霜是地面上形成的,它就不曾到过天上,怎么能说“霜满天”呢?显然诗人张继认为霜和雪一样,都是从天上降落下来的,这就违反了自然规律。

当然,文学毕竟不是物理,它是允许运用想象和通感手法的。况且,我们也不可能要求古人用今天的科学知识去写诗。

不过,物理教师如果能随时引导学生,用他们学过的物理知识去欣赏、鉴别前人的作品,对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广泛的学生兴趣,强化物理概念,提高教学效果还是大有益处的。看看这篇文章,不知道对你有没有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