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拿“孝”来道德绑架我们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5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弟”是儒家思想中的“仁”之根本。

这个“孝”字,自古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电视、报纸等新闻上常常会报导那些子女如何不孝顺,却鲜有站在子女的角度去评判父母的,当然虐童案件除外。

我们应该如何去尽孝?

我有一个朋友在跟我聊天时说出这么一句话:“我宁愿自己是一个孤儿!像孙悟空一样从石头里蹦出来该有多好!”为什么她会说出这样的话?

她从小就有个愿望,离家越远越好。大学她选择了离家有一天一夜车程的福建,毕业后她在厦门、江苏辗转,唯独不回浙江,再后来去了北京,在那待了四五年,直到现在。男朋友也找在北京,准备结婚,却在结婚时因为家庭压力而分手。分手后我们都以为她会回来,她始终选择待在北京。

那到底是什么让她这么讨厌自己的家?

她有一个好吃懒做的弟弟,一个重男轻女的母亲,一个不问世事的父亲。她最喜欢她父亲,因为父亲什么都由她,家里无论什么事,他父亲几乎都没投过否决票,有时候宽容得没有原则。她母亲就不一样了,每次打电话给她,从没关心过她的生活怎么样,身体怎么样,工作怎么样。总是没说几句就会说到钱上面去,说到弟弟读书要钱寄点学费回家,说到家里欠债寄点钱回来。说她没良心,老是待在外地,不管家里,家里还有个弟弟都不要了,不说他们二老,百年之后也不用她管,但是家里这个弟弟总要照顾吧。不管什么事都是围绕着她弟弟,家里造新房,她母亲就说了这房子是她弟弟的,她没份。她很争气,她不稀罕,所以她一直在外面漂,不回家,因为她没份啊!就连她喜欢的爸爸都说过令她心伤的话:“你的嫁妆家里是没办法了,你要自己存钱置办嫁妆。你弟弟结婚还要十几万呢,我们要给他备着!”她问我,为什么她弟弟结婚就是理所当然的,而她结婚却要自己想办法。

她和他男朋友俩在北京奋斗了四五年,所有一切都靠他们自己,从没向家里要过一分钱,这次结婚也想自己存钱结婚。她男朋友用自己存的钱买了一辆车给她,她跟她妈说这就是聘礼,而她妈却说这怎么能算,这车是他们俩都用的到的。然后她妈说了要衣服钱几万,她说她不买衣服,她妈又说要收聘金到时候还要打黄金给男方,她说他也不要,他们俩什么都不要,就简简单单结婚就好了,她妈就在电话里开骂,于是她泣不成声……她男朋友就在身边,拿过电话对她妈说:“阿姨,这婚我们是结不成了。”就因为这事,后来他们分手了,不是不爱,是没法结婚。

是不是全部听从家里都就是孝?总是寄钱回家就是孝?因为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就是天大的恩赐,所以我们不允许对父母有半点忤逆?可是父母在给我们生命的时候有征求过我们的意见吗?有些或许只是一次意外就让我们来到了这世界。有些父母养育子女并非真的爱子女,有时候就像养猪一样,喂饱了以后卖个好价钱,或者为了以后可以无止境的索取。我为这些子女感到可悲。

新闻上常常有很感人的事迹:贫困山区哪个姐姐为了让弟弟有书读而退学,在该读书的年纪去打工赚钱供弟弟上学。这类新闻一直在宣扬一种不平等的爱,让大家看了都觉得好感人,姐姐好伟大。我的这位朋友的母亲也老拿电视上这些来说她,你看人家姐姐对弟弟多好,多么无私多么伟大。可是为什么退学的永远是姐姐?即便姐姐成绩很好,为了弟弟还是放弃了学业,放弃了自己的前途。其实这些姐姐也是放弃了自己人生的另一种可能,可能她们都没有那种要为自己活的觉悟,觉得让给弟弟是天经地义的事,这些重男轻女思想有时候已深入人们骨髓。而那些想追求平等民主的姐姐如果不牺牲自己,恐怕要被骂自私自利,淹没在大家的口水之中了。

孔子的“孝”,我觉得太局限了,我们要孝顺父母,但也不能“愚孝”,圣人都有错,父母就一定都是对的吗?错了我们也应该指出来。不要让孝字道德绑架了我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