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里的“相位差 AF” 是什么技术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4-18
af就是自动对焦。
相位差af最早都是用在单反上,入射光经过一系列分光棱镜分光到相位差检测元件上,通过对相位差检测元件数据的计算,微处理器计算出实际对焦点,然后直接移动到镜头里的镜片组,使得对焦点刚好落到传感器(最早是胶片上)。这种对焦技术的优势是:在镜片移动之前就能够预知实际焦点,因此对焦速度比较快。但是相位差af受限制于装配精度等问题,有可能产生跑焦。
而一般数码相机(特别是卡片机),采用的是反差式af技术,一边检测传感器上成像的反差比,一边调整镜片,以达到成像的边缘的最强烈反差(也就是对焦最实处),这样的对焦技术,需要更多的反复尝试,所以一般对焦速度比较慢(事实上,卡片机的对焦速度都比单反来得慢)。但是反差式对焦不会产生跑焦的问题。(因为反差式对焦是用传感器上的数据计算的,所见即所得)
这几年崛起的微单一般也是采用反差式对焦,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微单在传感器上植入相位对焦点,用相位式af技术一样达到快速对焦的目的(比如尼康1系列微单、索尼nex5r等);另外一部分微单采用的是提高反差式对焦的检测频率(比以往检测的频率提高一倍甚至更高的频率,比如松下、奥林巴斯较新型的微单),同样达到高速af的能力(甚至扬言超过所有单反的对焦速度)。
还有问题的话欢迎追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