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地质新发现与新认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1-19

经过6年的探索,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工作,在深水海域、老油区及外围的新领域、新层系和青藏高原、南方海相碳酸盐岩、东秦岭-大别造山带两侧等地质地形复杂地区以及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油气地质新发现和新认识。这对加强我国油气地质理论研究,丰富陆相石油地质理论,完善海相油气地质理论和认识,建立健全非常规油气地质理论,进一步开展油气资源战略调查研究,指导今后油气勘探开发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羌塘盆地是大型高原叠合盆地,沉积厚度大,发育多套烃源岩和储集岩,具备封盖和保存条件,具有形成大型油气田的潜力,是有待突破的陆域新区;羌塘以外的伦坡拉等盆地群也具有油气远景

(1)羌塘盆地是一个以前奥陶纪为结晶基底的大型叠合盆地,沉积层厚6000~13000m,发育了从古生界至新生界的四套构造层:新生代—晚白垩世构造层、早白垩世—晚三叠世诺利期构造层、晚三叠世卡尼期—早中三叠世构造层及古生代构造层。盆地中生代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呈“两坳一隆”基本格架,北部较南部构造运动明显减弱,保存条件相对较好。

(2)首次在北羌塘地区新发现早白垩世油页岩及膏盐岩分布带,其最大厚度达300余米,覆盖整个北羌塘盆地侏罗系及三叠系之上,构成了一套完整的区域性封盖层,对于重新认识与评价羌塘盆地的油气地质保存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3)首次在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带及其两侧的南、北羌塘坳陷中,发现了前晚三叠世古风化壳,具有区域性广泛分布的特点,对于重新认识羌塘盆地结构、沉积演化、油气储层条件及勘探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4)西藏地区发育有60余个主要新生代陆相盆地,在许多盆地中都发现了生油层和良好的油气显示,其中伦坡拉含油气盆地群和可可西里含油气盆地群最具有油气前景。

(5)羌塘以外的一些海相盆地也具有一定的油气远景,特别是措勤盆地北部古生界厚度大,具有一定的油气地质条件。

2.松潘-阿坝地区整体构造变形强烈,其中若尔盖地块相对稳定,但热演化程度普遍过高,不利于油气形成与保存

(1)新的地球物理资料证实了若尔盖基底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地块,建立了松潘-阿坝地区震旦系—中生界地层格架。

(2)进一步查明了区内地腹三叠系及周边古生界的成岩-变质程度和变形改造特征,纵向上存在三叠系与古生界上、下两个不同的构造变形层系,三叠系以较紧密的滑脱褶皱为主,形成了多个变形层带,古生界变形可能较宽缓。

(3)区内第一口高原深井——红参1井在5600m以下地层中分布了星散状石墨(Ro>4.0%),表明了区内有机质演化程度在印支期强烈变形区已处于极高的热演化阶段,不利于油气的保存。

3.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深层和昆北断阶带构造圈闭发育,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盆地内石炭系厚度大、分布广,有勘探潜力

(1)根据新的地震、重磁资料,盆地发育了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三大构造层。经过对柴达木盆地构造特征及演化进行重新厘定,明确了柴达木盆地是一个大型的由多期构造层叠置的复合型沉积盆地。

(2)综合前人成果及新的地质与地震资料,重点开展了盆地石炭系油气前景研究,明确提出了柴达木盆地石炭纪地层分布较广,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和成藏条件,是盆地内可能的新的含油气系统和新的勘探领域。

(3)通过山地地震攻关,基本查明了在昆仑山前缘的昆北断阶带成排成带的压扭性构造特征及柴西地区富油凹陷深部的油气聚集的地质条件。

4.南海北部深水区凹陷发育,面积广,生烃规模大,发育优质储层,具有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资源量规模

(1)南海北部深水区属被动大陆边缘,经历了古近纪多幕裂陷、中新世早中期热沉降、晚中新世至现今新构造期快速沉降三大构造演化阶段,凹陷结构自下而上呈断陷、断坳、坳陷叠加。

(2)大地热流总体变化从陆架到陆坡(从北到南)逐渐增高,其增高趋势与地壳减薄趋势一致。南海北部深水区地温梯度高、大地热流值高。主要原因是:新生代岩石圈拉张减薄以及新构造运动引发的岩浆、断裂活动引起。

(3)深水区白云凹陷、乐东-陵水凹陷和松南-宝岛凹陷是3个面积近万平方千米、厚度超万米的古近系继承性凹陷,沉积了三大套烃源岩,始新世为中深湖相泥岩烃源岩,渐新世早期为海陆过渡相烃源岩,渐新世晚期为海相烃源岩,以形成天然气为主,具有万亿立方米的资源量规模。

(4)发育有深水和浅水两大类储层。坡折带控制深水区优质砂岩储层发育;断-隆配置控制了生物礁分布。三大凹陷周边5个大型低隆起及其倾末端是天然气主要聚集方向,其上发育的50个大型构造圈闭是近期勘探的主要目标。

5.南海北部海域中生界分布范围广,厚度大,烃源岩发育,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潜力

(1)南海北部海域中生界主要呈北东向分布在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韩江凹陷-台湾海峡以及潮汕坳陷-荔湾凹陷-笔架盆地-台西南盆地一带,面积约6×104km2,存留厚度2000~8000m。

(2)南海北部主要充填了晚三叠世—晚侏罗世的海相沉积,白垩纪开始逐步发育陆相沉积。潮汕坳陷钻井揭示了中—上侏罗统发育两套烃源岩,下部烃源岩更为良好,属中等—好烃源岩。根据地球物理资料和区域对比推测,海域具有相对陆地更好的成烃环境,晚三叠世—侏罗纪大部分层系发育中—好烃源岩。南海北部中生界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潜力。

6.南黄海盆地是下扬子地块的主体,发育古生代地层,崂山隆起构造相对稳定

(1)下扬子地块具有古老的结晶基底,主体部分在南黄海。在崂山隆起首次获得古生界有效地震反射,依据新采集地震资料和海陆地质对比,推测有很厚的古生代地层。

(2)苏北-南黄海地区,海区比陆区稳定;纵向上,海相下构造层比上构造层稳定;南黄海海域,中部比南北稳定。这一认识为今后在构造相对稳定的崂山隆起做进一步勘探提供了有力证据。

7.东北地区发育相对稳定的统一构造单元“佳木斯-兴蒙地块”,上古生界未发生区域变质,早白垩世时期东部盆地群存在“大三江盆地”,拓宽了勘探领域

(1)东北地区晚古生代存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统一构造单元“佳木斯-兴蒙地块”,东北地区上古生界未发生区域变质,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油气勘探新层系。

(2)大庆探区外围盆地发育中上侏罗统、下白垩统、上白垩统和古近系4套勘探层系,其中最发育的层系是下白垩统,其次为中、上侏罗统和上白垩统,古近系在依舒地堑最发育。从烃源岩的发育和演化程度,以及油气发现上看,下白垩统和古近系是最有利的勘探层系。

(3)根据嘉荫-牡丹江断裂带和嫩江-开鲁断裂带,将东北地区中—新生代盆地划分为西部、中部和东部三大盆地群,并按演化历史及其油气形成条件的控制划分为5个构造层。

(4)东部盆地群在早白垩世时期是统一的大陆边缘盆地——“大三江盆地”,现今盆地群是受后期构造破坏形成的残留盆地。该观点改变了东部地区油气地质评价与选区的方法与思路,拓宽了该地区油气勘探领域,对今后找油找气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8.黔南桂中地区发育两套古生界海相有利生储盖组合,存在3期成藏事件,具备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地质条件

(1)黔南桂中坳陷发育两套不同类型的海相有利生储盖组合;黔南坳陷主要发育下古生界生储盖组合,桂中坳陷主要发育泥盆系—石炭系生储盖组合。

(2)黔南桂中坳陷存在3期油气成藏事件:加里东期—海西期主要为油藏形成期,印支期主要为轻质油油气藏、天然气藏形成期,印支期—燕山期以来为裂解次生气藏形成期。桂中1井钻探及分析资料首次证实了桂中地区存在特大型沥青古油藏及轻质油气和次生裂解气显示,表明该地区具备形成大中型油气田地质的条件,增强了实现南方海相油气勘探突破的信心。

(3)初步建立了以盖层条件、构造运动(抬升剥蚀作用、断裂-破碎作用)、岩浆活动、热液矿产等定性判别和以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流体化学-动力学参数等定量评价保存条件的指标体系。

9.东秦岭—大别造山带两侧地区叠加变形和有效保存是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

(1)东秦岭及邻区大地构造具一洋二陆特征,早期“南北分带”,晚燕山期以来“东西分块”。东秦岭、东大别与西秦岭造山带三者的构造演化之间既相似又有差异。秦岭-大别造山带自古生代以来构造演化的差异性,控制了两侧不同的盆地演化序列及两侧油气地质特征的差异。

(2)簰深1井作为中国南方四川盆地以外地区目前第一口下组合风险探井,验证了下组合发生过油气的运移聚集成藏过程,只因后期的构造运动破坏了早期形成的油气藏。

(3)通过编制全区各主要时代的岩相古地理图,认为本区发育有新元古代-早古生代烃源岩,其被动陆缘与台内坳陷是烃源岩的有利分布区。

(4)建立了以叠加变形和有效保存为特点的战略选区评价标准,进一步评价研究了区内古生界油气地质条件,重新计算了资源潜力。

10.华北前古近系油气地质条件良好,资源潜力大,是具有广阔前景的勘探新层系

(1)将渤海湾盆地划分为三大构造区,基于中、新生代构造变动的差异性提出了叠合构造单元的概念,指出研究区共分为3类6种叠合构造单元,即持续沉降型(I型)、中沉新剥型(Ⅱ1型)、中复新沉型(Ⅱ2型)、中复新剥型(Ⅱ3型)、中剥新沉型(Ⅱ4型)和持续隆剥型(Ⅲ型)叠合构造单元,其中以中沉新剥型(Ⅱ1型)、中复新沉型(Ⅱ2型)最为有利。

(2)重新厘定了华北地区碳酸盐岩等烃源岩评价参数。其中气源岩有机碳下限标准为0.13%,油源岩有机碳下限标准为0.18%;有效气源岩有机碳下限标准为0.25%,有效油源岩有机碳下限标准为0.35%;可能形成大规模油气田的烃源岩下限标准为1.0%。

(3)综合运用露头、岩心、录井、测井、地震等资料研究了前古近系的沉积演化与储层特征,明确了中生界、石炭系—二叠系、寒武系—奥陶系、中新元古界共4套沉积体系和储层发育特征及有利储层控制因素及其分布。

(4)应用成因分析法和动态盆地模拟,估算了华北前古近系的油气资源量为42.2×108t,原油资源量25.0×108t,天然气资源量(油当量)17.2×108t。原生油气藏具有南气北油的特点。

(5)高古4 井的钻探成功,证实了临清坳陷石炭系—二叠系具有形成工业油气的生成和聚集过程,实现了“从无到有”质的突破,展示了临清坳陷东部石炭系—二叠系油气良好的勘探前景,对指导整个华北地区前古近系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11.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类型多,煤层气和页岩气潜力大

(1)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类型多样。主要有煤层气,页岩气,油砂、油页岩、致密砂岩气(深盆气),水溶气,生物气和水合物等。

(2)非常规油气资源聚集规律不同于常规油气。其中页岩气、页岩油、煤层气主要分布在源岩层系内,为烃源岩所形成的油气在源岩层系内滞留形成。致密砂岩气(深盆气)、水溶气主要分布在邻近源岩层系的地层中,属于运移区油气的动态聚集。生物气和水合物则具有在盆地或沉积区的浅部聚集的特点。

(3)我国中高阶煤层气是多阶段变质演化与多热源叠加变质作用的结果,应重视在区域岩浆热变质煤中寻找煤层气勘探目标。水文地质条件是影响煤层气富集和高产的重要地质因素,地下水滞流区是煤层气富集高产区,沁水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为重点勘探区。

(4)我国富有机质页岩广泛发育,南方地区海相富有机质页岩以聚集干气为主,北方海陆交互相富有机质页岩以煤层气、页岩气及致密气共生为主,中新生代大中型盆地陆相富有机质页岩演化程度低,以页岩油为主。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