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伟曾计划刺杀袁世凯,在青岛请康有为吃馄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30

有我溥伟在,大清就不会亡!据传这是溥伟在朝堂上,当着百官的面立下的誓言。彼时,武昌起义已经爆发,这位小恭亲王溥伟是内外交困之际少有的几个主战官僚。可没几天后,清帝溥仪还是下达了逊位的诏书,这等于宣告清帝国终结。不知当时溥伟作何感想 ,他没能去前线带兵平叛,也没有在后宫铲除奸臣袁世凯,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不在这退位诏书上签字,然后跑到了青岛……

溥伟,是清末民初政坛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今天的《发现青岛》,我们就来聊聊有关他的故事。

溥伟祖父是大名鼎鼎的奕?

溥伟,字绍原,其祖父就是大名鼎鼎的恭亲王奕?。

奕?是晚清政坛上响当当的人物,他主持洋务运动,推进多项改革措施,为政张弛有道。有一类野史中还说他一度是皇帝候选人,如《清稗琐缀》云:前清家法,鉴于理亲王之祸,自康熙后,即不立东宫。然阿哥等之简在帝心,将付大统者,辄密书其名,藏之正大光明殿匾额内。盖恐玉几末命,仓猝非常,有所舛误也。宣宗倦勤时,以恭王奕?最为成皇所宠,尝预书其名,置殿额内。有内监在阶下窥伺,见末笔甚长,疑所书者为奕?,故其事少闻于外。宣宗知而恶之,乃更文宗。在这场皇储争夺战中,胜出的是咸丰,奕?只落得个恭亲王的名号。

终咸丰一朝,奕?都没受重用,皇帝当然还记着当年的夺储之恨。咸丰去世后,慈禧找到了奕?,二人联手发动辛酉政变,处死了肃顺等顾命大臣,奕?这才在政治上崭露头角。但他依然受到慈禧的猜忌,一度被贬,郁郁寡欢,即使在他风光之时,很多改革措施也受到顽固势力阻挠,难以开展。可以说,奕?在政治上始终是不顺的。

晚年的奕?生活上也频受打击,连遭三次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不幸,临终时唯一在世的次子载滢亦不在床前,因同治七年(1868年)奉两宫太后谕旨,载滢过继给八弟钟郡王承袭贝勒衔了。待英武一世,有鬼子六之称的恭亲王奕?撒手人寰之际,身边空空荡荡无子无孙。

大丧之后,慈禧谕旨,令载滢长子溥伟回归本支,承袭铁帽子恭亲王爵位。自此,18岁的溥伟成了亲王,比他生父载滢的爵位还高几级。这就是溥伟的家世背景,从18岁就登上亲王宝座上来看,他的人生目前一帆风顺。有人认为,自此,踌躇满志的溥伟自以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追根究源,他日后诸多荒唐、愚蠢、狂妄之行 ,皆发端于此时此刻的自命不凡。

曾计划用白虹刀杀袁世凯

和一般的八旗子弟相比,溥伟还是有些能耐的,这从他的政治见解中可以看出端倪,人人都认为袁世凯忠君爱国的时候,他就看出了其中的猫腻,他直截了当地把袁世凯比作司马,当年司马昭以下犯上,欺负曹氏孤儿寡母,现在的隆裕太后和溥仪就是孤儿寡母,袁世凯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按清制,王爷去世,其生前所获御赐的重要物品须上交朝廷,待承袭人选定之后,朝廷再如数发还。溥伟承袭恭亲王爵位之后,朝廷发还恭王府先前上交的三件物品。龙翔、泉明所著《最后的皇族》一书中对这三件宝贝都有点评,其一是咸丰三年赏赐奕?的金桃皮鞘白虹刀;其二是咸丰离京赴承德时写给奕?的密谕;其三是奕?当阅兵大臣时咸丰赏赐的御用紫宝石黄丝腰带。

对密谕的传闻最离奇,说密谕是咸丰亲笔所书,上写着准奕?得承制拜封,便宜行事;并准其世世子孙亦得承制,便宜行事。其实所传纯属杜撰。恭亲王确在咸丰年恩赏铁帽子王,但那是咸丰宾天之后两宫太后的恩赏,与咸丰无关。便宜行事更是戏文,慢说清朝皇帝不会让下属便宜行事,任哪一朝皇帝也不会如此。

真正的密谕有案可查,其实就是咸丰离开皇宫赴承德时,写给奕?的一张便条,上边连印都没用,其文是和硕恭亲王奕?及其留京诸臣:此次北巡,因出有因,行事仓促,朕未能与尔等细商守城之事宜,今特发明谕,奕?驻圆明园善缘庵,专办抚局,不必亲见夷使,也不必进住城中,以免不测。这张便条连奕?住哪儿和不准直接见洋人都规定得死死的,哪里有一丝便宜行事的影子?

三件遗物发还恭王府归溥伟所有后,溥伟最看重的是金桃皮鞘白虹刀,白天把玩,晚上挂于床头,还乘慈禧赏戏的时候学了几个架势,念熟几句道白,比如摆出手握刀柄的架势,口念上方宝剑在此,尔等听命。还有一说,这把刀上刻着此刀曾斩天下第一忠臣,这忠臣就是史可法。其实,见过此刀的溥伟次子毓介绍,此刀长不足一米,宽不过两寸,形不出众貌不惊人,与寻常之刀并无二致。毓还介绍,包括此刀在内的三件宝物,均于1945年仓皇逃命时丢失在通化大粟子沟了。

这把白虹刀还跟当年曹孟德的七星宝刀有一拼,差点成为行刺的利器。有一回,载沣、溥伟叔侄议事,溥伟大发宏论,说袁世凯就是曹操转世。此宏论一出,摄政王载沣连连点头,起身问计,溥伟立献一计,说可效当年康熙帝除鳌拜之法,在龙案前摆一缺腿椅子,然后上谕赐坐,待他一坐,势必失礼,接下来就办他君前失礼之罪。载沣摇头连称:不妥、不妥。因为载沣知晓溥伟所述系坊间传闻,大清律上的君前失礼也不为大过,无非罚几个月的俸禄而已。接下来溥伟又献一策 ,说自己手中有咸丰帝御赐的金桃皮鞘白虹刀,待袁世凯上朝之际,他挥刀斩之,为朝廷除去祸害。杀袁世凯心切的载沣明知大清朝并无上方宝剑先斩后奏之事,但快刀斩乱麻,杀了袁世凯再说的法子正中下怀。于是连夸:此计甚妙,此计甚妙。

然而,待摄政王就此征询军机大臣张之洞的意见时,顿时惊出一身冷汗。张之洞说:我亦痛恨袁贼 ,无时无刻不想替先帝报仇。但朝廷三十六镇军丁,袁世凯手握六镇,而这六镇均为北洋雄兵,驻防直隶,拱守京畿。倘若诛杀了袁世凯,六镇雄兵造反,朝廷何以应对?摄政王载沣无言以对,如此,与溥伟商定的诛袁计谋只好作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