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散文:红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1-12
本文是 考 网为大家整理的《少儿散文:红烛》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为了装点这凄清的除夕,友人从市集上买来一对红烛。
  划一根火柴,便点燃了,它的光亮立刻就劈开了黑暗,还抓破了沉在角落上阴暗的网。
  在跳跃的火焰中,我们互望着那照映得红红的脸,只是由于这光亮呵,心也感到温暖了。
  可是户外赤*着的大野,忍受着近日来的寒冷,忍受那无情的冻雨,也忍受那在地上滚着的风,还忍受着黑夜的重压,……它沉默着,没有一点音响,像那个神话中受难的巨人。
  红烛仍在燃着,它的光愈来愈大了,它独自忍着那煎熬的苦痛,使自身遇到灭亡的劫数,却把光亮照着人间。我们用幸福的眼互望着,虽然我们不像孩子那样在光亮中自由地跳跃,可是我们的心是那么欢愉。它使我们忘记了寒冷,也忘记了风雨,还忘记了黑夜;它只把我们领到和平的境界中,想着孩子的时代,那天真无邪的日子,用朴质的心来爱别人,也用那纯真的心来憎恨。用孩子的心想来织造理想的世界,为什么有虎狼一般的爪牙呢?为什么有那一双血红的眼睛呢?为什么有鲜血和死亡呢?大人们难道不能相爱着活下去么?
  可是突然,不知道是哪里的一阵风,吹熄了那一对燃着的红烛。被这不幸的意外所袭击,记忆中的孩子的梦消失了,我和朋友都噤然无声,只是紧紧地握着手。黑暗又填满了这间屋子,那风还不断地吹进来,斜吹的寒雨仿佛也有一点两点落在我的脸上和手上。凄惶的心情盖住我,我还是凝视着那余烬的微光,终于它也无声地沉在黑暗中了。
  [阅读提示]
  靳以,现代作家、教授、我。早于 30 年代在大学念书时就开始从事文学活动。新中国成立前,在教学工作和我工作之余,写出了《前夕》等十多部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解放后,曾同巴金一起主编大型文学杂志《收获》,并写出散文集、通讯报告集多部。
  《红烛》写于 30 年代初,当时革命正处于低潮,国民党*对进步运动进行血腥镇压,社会现实黑暗无比。作者这篇不足千字的散文艺术地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现状。
  文章富有极大的象征意义。那给人以光亮与温暖的红烛象征革命力量、革命战士,它使人看到了光明,感到了温暖。那寒冷、风雨、黑夜比喻国民党*的黑暗统治,是它们熄灭了红烛,使人民饱受那寒冷、风雨和黑夜的折磨。
  文章虽然调子有些低沉,感情有些伤悲,却巧妙、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揭露了国民党*血腥镇压革命的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