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一问  越来越越来越<<呢个格式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5
1.比喻:是一种利用事物的相似点,把甲物比作乙物的修辞方式。 2.排比:将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关联句子连续排列出来,称为排比。 3.比较:拿两件或以上性质相近的物件或事物作一对比。 4.对比:是把两种相互对应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关的两面并列在一起,      从性质、形象或时间上加以对照比较。 5.引用:引用有关名人语录、格言、民谣等,来增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手法。 6.比拟:比拟是指根据想像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手法。 7.拟人:拟人是指把物当作人来描写的一种修辞手法。 8.拟物:拟物是指把人当作物看待的一种修辞手法。 9.仿拟定义:指故意模仿现成的词、语、句、篇而临时创造新的词、语、句、篇。 10.双关:双关是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语音或语义的关系,       使词句具有双重意义,造成表面上是一个意思,       而暗中隐藏另一个意思的效果的一种修辞手法。 11.夸张:夸张是指用言过其实的说法对表达的事物加以扩大或缩小,       以突出事物本质和加强表现效果。 12.叠字:叠字是指把两个或以上的字形和字义相同的字重叠在一起使用。 13.叠词:叠词是指把同一的两个音节以上的词或词组不加停顿地重叠使用。 14.叠音:叠音是指将同一的字或词不加停顿地重叠使用的一种修辞手法。 15.叠韵:叠韵是指两个字或几个字的韵母相同。 16.复叠:复叠是指将相同的词、句相叠在一起。 17.反问:用问句形式表示对事物的断定,即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意思,       而否定形式则表示肯定意思的。 18.设问:设问是指故意设置问题,自问自答的一种修辞手法。 19.反复:反复是指用某些相近的词语或句子在文章中反复出现,来渲染感情。 20.顶真:顶真是指用上一句的结尾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一直连贯下去,       使前后的句子头尾蝉联接。 21.对偶:对偶是指将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相关的两个语句成对地排列。 22.对仗:是指把字数、句式相同或相近的两个句子成双成对地排列在一起,       使之互相对照、互相补充,取得诗歌形式上和意义上两方面整齐匀称。 23.双声:双声是指两个字或几个字的声母相同的一种修辞手法。 24.衬托:衬托是指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来陪衬主要的事物,使主要的事物突出。 25.映衬:映衬是指把两类相反或相似的事物,用相互映照的方式表达出来,       取得互相衬托的效果的一种修辞手法。 26.想像:想像是指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27.象征:根据事物间的联系,以甲物示乙物,表现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28.联想: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 29.反语:反语是指用与真意相反的话语进行表达,多含讽刺意味。 30.讽刺:指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对人或事进行揭露、批评或嘲笑。 31.精警:精警是指用简练而出奇的语句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或哲理。 32.借代:不直接说出事物的名称,借用有密切关系的另一事物的名称去代替。 33.用典:是指运用诗文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 34.层递:把结构相似、字数大体相等的词组和句子,按照程度深浅、       语意轻重、范围大小、时间先后或数量多少的顺序依次排列,       以表达客观事物的递升或递降。 35.拈连:利用上下文的联系,把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巧妙地运用到乙事物。 36.移就:指两项事物相关联,描写一事物修饰另一事物的性状的。 37.婉曲:不直截了当地说出本意,而用委婉、曲折的方式暗示给读者。 38.回文:刻意追求字序的回绕,使同一语句既可顺读,也可倒读。 39.摹状:利用词语描摹人对事物情态性状的感觉。 40.摹声:利用拟声词摹拟人、动物或事物的声音。 41.摹色:利用色彩描摹客观事物的色彩。 42.摹绘:借助于各种感觉,运用语言手段描摹客观事物声、色、味和情态。 43.色词:指一些附设在别的词上,用来描述颜色的词。 44.象声词:摹拟声音的词。 45.示现:回忆、预想、悬想的手法,把已经过去的事、       将要发生的事或者既未出现、也不会发生的事,生动地显现出来。
单凭一个「越来越」并不能构成任何修辞技巧,只是属于短句, 但由于阁下提供了两个的「越来越」,故我敢言这是【反复】。 详细的尨考资料如下: 反 复   为了强调某种思想、突出某种感情,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就是反复。 例子(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春》朱自清 例子(2):我一定要出去,一定要出去!        《水的希望》 吕梦周 例子(3):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论语.颜渊十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