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一篇600字的近现代历史人物传记

有少点的吗,600字左右啊

第1个回答  2020-03-12
ddddd……冯哥哥哥哥哥哥疯疯癫癫d d d d s d s的山山水水增长速度达到大的点点滴滴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3
孙中山:
袁世凯称帝失败后,孙中山重回中国。1917年,段祺瑞在张勋复辟后“再造共和”,废止了1913年选出的国会。身在上海的孙中山展开护法运动(亦称“三次革命”),号召国会议员一起到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组织护法政府并就职为“大元帅”,誓师北伐。但广州护法政府逐渐由桂、滇系军人控制,孙中山实力有限,甚至出现“政令不出士敏土厂(大元帅府)”的情况。孙中山曾尝试发动兵变而未果。
1918年桂、滇各系控制国会改组护法政府,以七总裁取代大元帅,孙中山被架空,被迫去职。1919年10月,改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1920年,陈炯明成功击退盘踞广州一带的桂、滇系,请孙中山重回广州。次年,广州非常国会取消军政府,选孙中山为大总统(习惯上称为非常大总统),开始第二次护法运动。
孙中山就职后,力主军事北伐,最终与主张“暂缓军事、联省自治”的陈炯明产生激烈冲突。1922年6月,爆发炮击总统府事件,孙中山离粤退居上海。

联俄联共

自陈炯明兵变后,孙中山开始考虑与共产党合作的可能。1923年1月,孙中山与苏联政府全权代表越飞在上海会面,正式讨论与共产党合作,会面后二人曾发表《孙文•越飞联合宣言》。
1923年1月16日,在拥护孙中山的滇军杨希闵部、桂军刘震寰部,以及倒戈粤军联合组成的西路讨贼军的攻击下,陈炯明部被逐出广州,败退至东江。2月21日,孙中山得以重回广州,设立大元帅府。12月29日,接受列宁和共产国际的协助重建大元帅府,共产国际派出鲍罗廷到广州为孙中山顾问,以苏共为模式重组中国国民党。
1924年1月,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宣布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接受中国共产党和苏俄共产党帮助,改组国民党。并于3月组建黄埔军校,任命蒋介石为校长。
国民党“一大”的成功,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这次合作实现后,以广州为中心,汇集全国的革命力量,很快开创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新局面。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0-07-29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笔名主要有过哀时客、饮冰子、饮冰室主人、新民子、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曼殊室主人、少年中国之少年等。广东新会人。他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著名政治活动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学者。他的一生,经历了晚清与民国两个时期;他的业绩,并包了政治和学术两个方面。
梁启超出生于一个半耕半读的家庭,自幼聪颖,四岁开始学习四书五经,九岁即能写出上千言的八股文章,十二岁中秀才,十六岁中举人。1890年,他十七岁时拜康有为为师,从康学习四年,受康有为的影响,开始探索挽救祖国危亡的变法维新之术。1894年6月,他随康有为入京参加会试。7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次年中国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1300多名举人,上书皇帝,要求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这年七月,宣传变法维新的第一个刊物《中外纪闻》在京创刊,梁启超是主要撰稿人。八月,维新团体“强学会”成立,梁任书记,成为康有为进行维新活动的得力助手。
梁启超的后半生与图书馆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1916年,反对袁士凯称帝的蔡锷(字松坡)将军病逝,梁启超上书大总统黎元洪《接受快雪堂设立松坡图书馆呈》,请拨北海快雪堂设立图书馆。此议得到批准。1923年松坡图书馆成立,后庑奉祀蔡锷及护国战争死难烈士,前楹设图书馆。为此,梁启超作《松坡图书馆记》及《松坡图书馆劝捐启》,号召社会各界关心该馆藏书建设及资金筹备,"庶仗群力,共襄阙成"。短短时间内,松坡图书馆已经办的颇有起色。
1925年5月,中华图书馆协会在北京成立,梁启超出席并在会上作《演说辞》,备述"建设中国图书馆学"和"养成管理图书馆人才"的重要性,提出了中华图书馆协会的具体任务:(一)、"把分类、编目两专门组切实组织,……制成极绵密极利便的目录,务使这种目录不惟可以适用于全国,并可以适用于外国图书馆内中国书之部分。"(二)、"择一个适当都市,建设一个大规模的图书馆,全国图书馆学者都借他作研究中心。"这是因为"一则财力不逮,二则人才不彀,与其贪多鹜广,闹得量多而质坏,不如聚精会神,不如将'一个'模范馆先行办好,不愁将来不会分枝发展。"(三)、"在这个模范图书馆内设一个图书馆专门学校,除教授现代图书馆学外,尤注重于'中国的图书馆学'之建设。"(四)、与私人藏书楼不同,这个图书馆"提倡不收费","许借书出外"。(五)、"另筹基金,编纂类书"。在本次会上,中华图书馆协会举行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公选梁启超为董事长。
1925年梁启超兼任国立京师图书馆(馆址在方家胡同)馆长和北京图书馆(馆址在北海庆霄楼)馆长,至1927年6月卸任,秉馆长职一年有余。
从1925年起到1929年梁启超病逝前,梁启超为中国图书馆事业做了大量实际工作,其中重点还在于"建设中国图书馆学"和"养成管理图书馆人才"两件事项上。1925年12月20日梁启超在至副馆长李四光、图书部长袁同礼的信中说:"购书事日本方面不可忽略,……最要者为几种专门杂志,最好能自第一号搜起,购一全份,例如《史学杂志》、《史林》、《支那学》、《佛教研究》、《宗教研究》、《佛教学杂志》、《东洋学艺》、《外交时报》等。"1926年4月14日至张元济的信说:"闻东方图书馆购取孟苹蒋氏密韵楼之藏,神往无已。……其中倘有副本,而可以见让者,愿为北京图书馆求分一脔,则南北学者,胥渥嘉惠,宁非盛事。"
在争取图书馆办公和购书经费方面,更让梁启超费尽精力。1926年7月5日,梁启超致信李四光、袁同礼:"颇闻日人之东方文化会眈眈于方家旧籍,吾馆似不能不乘此时急起直追……。"在至任志清等人信中又云:"馆中国宝甚多,仆尸馆长之名,而未举其实,万一有疏虞,责将谁卸?半年以来为兹事寝不安席。"1926年10月15日又致张东荪信云:"此馆诚为美庚款所办,但款极有限,开办费仅一百万元,建筑及购书在内(现所划建筑费仅六十万元,实不成门面,余三十五万供购书费),无法敷分配,每月经常费仅三千耳。"甚至在不得已之中,将自己十余年来在永年保险公司所买保险单向北京通易信托公司押款,用以支撑经费周转,半年之间,共垫出九千七百五十元。
第4个回答  2010-07-29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笔名主要有过哀时客、饮冰子、饮冰室主人、新民子、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曼殊室主人、少年中国之少年等。广东新会人。他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著名政治活动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学者。他的一生,经历了晚清与民国两个时期;他的业绩,并包了政治和学术两个方面。
梁启超出生于一个半耕半读的家庭,自幼聪颖,四岁开始学习四书五经,九岁即能写出上千言的八股文章,十二岁中秀才,十六岁中举人。1890年,他十七岁时拜康有为为师,从康学习四年,受康有为的影响,开始探索挽救祖国危亡的变法维新之术。1894年6月,他随康有为入京参加会试。7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次年中国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1300多名举人,上书皇帝,要求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这年七月,宣传变法维新的第一个刊物《中外纪闻》在京创刊,梁启超是主要撰稿人。八月,维新团体“强学会”成立,梁任书记,成为康有为进行维新活动的得力助手。
梁启超的后半生与图书馆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1916年,反对袁士凯称帝的蔡锷(字松坡)将军病逝,梁启超上书大总统黎元洪《接受快雪堂设立松坡图书馆呈》,请拨北海快雪堂设立图书馆。此议得到批准。1923年松坡图书馆成立,后庑奉祀蔡锷及护国战争死难烈士,前楹设图书馆。为此,梁启超作《松坡图书馆记》及《松坡图书馆劝捐启》,号召社会各界关心该馆藏书建设及资金筹备,"庶仗群力,共襄阙成"。短短时间内,松坡图书馆已经办的颇有起色。
1925年5月,中华图书馆协会在北京成立,梁启超出席并在会上作《演说辞》,备述"建设中国图书馆学"和"养成管理图书馆人才"的重要性,提出了中华图书馆协会的具体任务:(一)、"把分类、编目两专门组切实组织,……制成极绵密极利便的目录,务使这种目录不惟可以适用于全国,并可以适用于外国图书馆内中国书之部分。"(二)、"择一个适当都市,建设一个大规模的图书馆,全国图书馆学者都借他作研究中心。"这是因为"一则财力不逮,二则人才不彀,与其贪多鹜广,闹得量多而质坏,不如聚精会神,不如将'一个'模范馆先行办好,不愁将来不会分枝发展。"(三)、"在这个模范图书馆内设一个图书馆专门学校,除教授现代图书馆学外,尤注重于'中国的图书馆学'之建设。"(四)、与私人藏书楼不同,这个图书馆"提倡不收费","许借书出外"。(五)、"另筹基金,编纂类书"。在本次会上,中华图书馆协会举行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公选梁启超为董事长。
1925年梁启超兼任国立京师图书馆(馆址在方家胡同)馆长和北京图书馆(馆址在北海庆霄楼)馆长,至1927年6月卸任,秉馆长职一年有余。
从1925年起到1929年梁启超病逝前,梁启超为中国图书馆事业做了大量实际工作,其中重点还在于"建设中国图书馆学"和"养成管理图书馆人才"两件事项上。1925年12月20日梁启超在至副馆长李四光、图书部长袁同礼的信中说:"购书事日本方面不可忽略,……最要者为几种专门杂志,最好能自第一号搜起,购一全份,例如《史学杂志》、《史林》、《支那学》、《佛教研究》、《宗教研究》、《佛教学杂志》、《东洋学艺》、《外交时报》等。"1926年4月14日至张元济的信说:"闻东方图书馆购取孟苹蒋氏密韵楼之藏,神往无已。……其中倘有副本,而可以见让者,愿为北京图书馆求分一脔,则南北学者,胥渥嘉惠,宁非盛事。"
在争取图书馆办公和购书经费方面,更让梁启超费尽精力。1926年7月5日,梁启超致信李四光、袁同礼:"颇闻日人之东方文化会眈眈于方家旧籍,吾馆似不能不乘此时急起直追……。"在至任志清等人信中又云:"馆中国宝甚多,仆尸馆长之名,而未举其实,万一有疏虞,责将谁卸?半年以来为兹事寝不安席。"1926年10月15日又致张东荪信云:"此馆诚为美庚款所办,但款极有限,开办费仅一百万元,建筑及购书在内(现所划建筑费仅六十万元,实不成门面,余三十五万供购书费),无法敷分配,每月经常费仅三千耳。"甚至在不得已之中,将自己十余年来在永年保险公司所买保险单向北京通易信托公司押款,用以支撑经费周转,半年之间,共垫出九千七百五十元。
1927年梁启超因身体状况,辞去馆长职务。1929年1月19日,梁启超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