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花灯主要在什么期间表演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20
秀山花灯流传于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它起源于唐宋,延续于元明,兴盛于清代,发展于民国,辉煌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是一种集歌、舞、戏剧和民间吹打于一体的以歌舞表演为主的综合性表演艺术。她历史悠久,遍及全县各村寨、城镇,其中尤以隘口、清溪、兰桥、平凯、迎凤、涌洞、海洋、溶溪、峨溶、玉屏等地为最盛。
秀山花灯传统的表演形式有两种。其一:“耍灯”俗称“跳团团”。是由一旦(幺妹子)、一丑(花子)演唱民间小调的歌舞;有时增至三人、四人或六人穿插表演。
其二:“单边灯”、又称“单边戏”。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有生、旦、丑简单的人物角色,以多首民间曲调演唱的花灯小戏。以上两种形式均在堂屋或院坝进行表演。
在花灯《大闹红灯》中有这样的唱词:“灯是灯,灯从何时起,灯自何时兴?灯自唐朝起,灯自宋朝兴。仁宗皇帝登龙位,国母娘娘瞎眼睛,许下红灯三千六百盏,传留两盏到如今。”这段唱词对花灯的历史传承说得非常清楚。
秀山花灯舞姿生动,唱词妙趣横生。特别是两个主角——丑角“赖花子”和旦角“幺妹子”的滑稽表演,更是最大看点。
“赖花子”的表演动作有蹲抬扇、顺盖扇、风摆柳、鲤鱼飚滩、顺水推舟、狮子滚绣球、金鸡点头等。“幺妹子”的表演动作有单摆柳、隔窗望、回收月、逗蝴蝶、蜻蜓点水、单推磨、岸边柳等。
在表演时,旦角“幺妹子”立于中心位置,“赖花子”则一直“下矮桩”围着“幺妹子”转。因此,秀山花灯的表演形式叫门斗转,又叫跳团团。
秀山花灯传统的演出时间,是农历正月初二至十五元宵节期间的夜晚。每年由本村寨有威望的老艺人领头组成花灯班子。人员有掌灯四人;二人执大红圆灯笼、其中一人是花灯班的组织者(俗称“灯头”)、另一位是联系演出的送贴人;二人执六角“吊吊灯”(又称正灯、金花小姐灯、银花二娘灯)。演员四人:二人扮演幺妹子、二人扮演花子。掌调一人:负责组织伴奏、伴唱并担任主要伴唱。伴奏五人:头钹、二钹各一人,马锣和大锣人瓮琴(形似二胡的二弦琴)二人。花灯班子组成后,先集中在灯头家里用竹条、彩纸扎鱼虾、家畜、蔬菜之类形状的彩灯和吊吊灯。吊吊灯上有六片花瓣,每片花瓣垂悬一串花絮,中间另有仿宫灯式长形灯笼,色彩鲜艳,工艺精巧。掌灯者和演员用竹竿高挑彩灯,既增添了热烈喜庆的气氛,又可为夜间开道和演出照明。
秀山花灯演出时有一整套传统的习俗礼仪。演出前首先要设“灯堂”。灯堂一般设在本村灯班组织者或特别喜爱花灯的人家中。先在堂屋的左上方摆一张方桌,桌上方墙上贴七张长方形纸钱,下面贴七张三指宽的牌位,分别为“正月冲天风火院内位”、“岳王显主老龙神君位”、“腊光先人位”、“金花小姐银花二娘位”、“锣钹先师鼓板先人位”、“众姓门中先亡远祖位”、“唐朝走教一切神祗位”。并在桌上设香、烛、刀头(一方块煮熟的猪肉)。
灯堂设好后,执正灯(吊吊灯)的二人站在神位两旁,灯班成员面对神位站立,便开始举行祭灯仪式。先唱《安位》、《唱位》、《开光》、《梳妆打扮》,齐唱《起灯》、《大闹红灯》调,灯班活动即告开始。
初次出灯要先到本村寨各户恭贺新禧,然后跳花灯。从正月初二开始的每天晚上,几乎寨寨出灯,户户迎灯,热闹非凡,花灯班表演的演出日程有统一的安排,白天由两人先到各户下灯贴,贴上写有“××花灯一扑,庆贺上元,众灯友拜”。晚上出灯前,先在灯堂点烛化纸唱《请灯》调,然后出发。途中,由下贴的人手执写有“庆祝上元,××花灯”字样的大红园灯笼前导,领着花灯班子前进,紧接两盏吊吊灯和各种彩灯,簇拥着到各村各户表演。
表演内容按主家接灯的要求,由灯头和掌调安排。如主家没有灯堂就表演《参灯》调。若主家红灯高挂、大门紧闭、门外外凳上放有红封彩礼,花灯班就先唱《开财门》;待大门开后再进堂屋表演其它内容的节目。若主家是接“孝福灯”(老人去世三年后才接灯),必须表演《二十四孝》、《十二大孝》。有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之家,就表演《送寿月》。主家是行医者,就表演《参十代名医》。主家是五匠或供有佛教、道教神位,就参师、参坛唱《参神》调主家立新房,就唱《闹华堂》。此外,主家还可以另点节目表演。演出结束后,主家都要给花灯班子一些彩礼或请吃醪糟、糍粑和饭菜。辞别主家前还要表演《采茶》、《谢酒》、《谢饭》等曲调。
有时花灯与龙灯在途中相遇,龙灯要给花灯“上油”,花灯也要给龙灯“上烛”。有的花灯班就站成品字形或四方形,让龙灯穿舞,示意“一品当朝”、四季平安“,互表友谊。共庆佳节。如果花灯不给龙灯上烛,龙灯就可能将花灯围住。这时,花灯班子必唱《龙缠灯》调,然后,龙灯才节节拆开。如果龙灯仍围着不放,花灯班就会用两盏灯笼挂到龙头、龙尾上,并唱《斩龙》调,或用白帕甩到龙头上,意谓斩了老龙,这是双方极不礼貌的行为。
每晚跳灯结束返回灯堂时,还要烧香化纸齐唱《安灯》调。花灯一般跳到元宵节后结束。结束时要举行“烧灯”仪式:灯班全体聚集在灯堂内,先“下位”(取下供奉的花灯神位)。然后由灯头和掌调领唱《收调》(又称“会调),即将春节期间所跳花灯曲调各唱一段。接着”“辞神”(即辞别主家敬奉之神),“下妆”(幺妹子和花子边唱边脱去跳灯时穿戴的服饰),“送灯”(从灯堂送花灯神出大门)。最后将灯笼、神位送到河边或沟边烧化,并将跳花灯的道具、服饰从火上抛过,以求跳灯人平安。至此,一年一度的跳花灯活动方告结束。
? end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