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仁波齐》:凡心所向,素履所往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4
冈仁波齐是一座山的名字,它是佛教徒乃至世界都公认的神山。该片主要讲述了尼玛扎堆等十一个藏民在2500公里朝圣之路上发生的故事。整个影片画面并不恢弘壮阔,也不气势磅礴,甚至对话和台词也少的可怜,但是只要我们沉静下来去欣赏去感受,它就会触及到我们心脏最柔软的地方。因为这是一部真实的电影,是真正发生过的事情。拍摄人员和非演员出身的当地居民历时一年记录下了这只朝圣队伍在路途中发生的点点滴滴。它没有经过过多的包装和渲染,却用真实打动了每一个用心观看的人。

尼玛扎堆的父亲在14年春节将至的时候去世了,老人一生最大的心愿是能够去一次拉萨,却总是未能如愿。尼玛扎堆时常悔恨,所以这次下定决心一定要带上叔叔,同样梦想去朝圣的杨培,踏上朝圣之路。

村民们很快知道了尼玛扎堆的决定,他们纷纷都想加入这支队伍。

江措旺堆是一个屠夫,他这一生杀了很多牦牛。尽管是为了生计,他的内心依然充满着罪恶感。他想借这次朝圣去给自己赎罪,减轻心头的罪恶。

仁青晋美家盖房子的时候死了两个人,他想让为这两个逝者朝圣。

扎西措姆是仁青晋美的女儿,很漂亮。听说父母要去朝圣后选择跟随父母一起踏上朝圣之旅。

愿意同行的还有次仁曲珍,一个怀孕了半年的女人。

出发前他们去商店购置了一批合适的新鞋子;他们每人做了一副与自己手掌大小的木板。次仁曲珍还为自己的孩子提前做了衣服,用来包裹婴儿。最后他们把所有物资搬上车,一辆破旧不堪,一启动就会发出突突声的拖拉机。

那一年刚好是是冈仁波齐圣山的本命年,他们各自怀着自己的心愿上路了。

前面的人开车,后面的人朝拜。村民目送他们而去。朝拜的动作让我非常震撼,全剧的基调一开始是波澜不惊的,但是从那一秒开始,出现那个动作开始,这部剧就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朝圣者手上戴着木板,一边走一边合掌三次,分别在头顶,胸前,和腰部。合掌三次以后,整个人就往前扑,依靠着木板与地面的摩擦力向前划过去,整个人都贴在路上,而后重重地磕一次头,最后手掌还是要合十一次。这样算是完成了一次朝拜,走不过三步路,继续进行下一次跪拜,往复循环。每个人都是如一的标准动作,无论是扎西措姆,那个小女孩;还是怀着孕的妇女次仁曲珍 ,全程的动作单一,但是气氛凝重而庄严,没有人埋怨,少有言语,似乎这是一件平常不过的事情。

他们白天几乎不会休息,渴了就停下来喝点水。因为他们想利用好每一分钟,尽快抵达心中的圣山。夜色袭来时,就在大路边上支起支架,开始搭帐篷。睡觉前会稍微寒暄几句,大多数时候都在祈祷,然后睡觉,每个人有自己的睡袋。每一天都是这样度过。当然偶尔也会发生一些小插曲,然而并不是有趣的事情。

有一天晚上次仁曲珍到了临盆期,肚子突然剧烈地痛起来。藏民们开着拖拉机连夜把她送到医院里去。次仁曲珍顺利产下一个男婴,乡亲们都说这个孩子将来会很有福气因为他是在朝圣途中出生的小孩,命数就很好。生下孩子的次仁曲珍没有像坐月子的妇女一样在医院休养很久,相反的,她很快出院,加入了朝圣队伍。我们知道真的很不容易,要知道这不是导演为了凸显主题加上的虚假剧情,这一切都是真实的存在。腾讯娱乐是这样评价这一段的:这个女人怀孕在身还去朝圣,途中生完孩子继续上路,影片没有把真正残酷的一面扒开给你看,至少在医学上我们很难不为这个女人的健康感到担忧。

回归队伍的次仁曲珍一开始抱着孩子在拖拉机上哺乳,其他人则像往常一样朝拜。后来次仁曲珍干脆就把孩子放在拖拉机上,又重复了过去的生活。

然而命运却没有眷顾这些淳朴善良的藏民,有一天拖拉机被一辆经过的白色面包车撞得破烂,拖拉机整个倒在沟里。那个时候次仁曲珍的孩子还在车子上,巨大的撞击和颠簸让孩子受到了惊吓,不过还好身体没事。遇到这样的“飞来横祸”,藏民们没有怨天尤人,他们把车头弃了,拉着车厢走,因为车上有他们所有重要的物资。令我感动的是,男人们拉着车厢走了一段路之后又折回到刚才出事故的地方朝拜,重走一遍刚才的路。这样踏实而虔诚的精神让我敬佩。

朝圣之路远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艰难,这一路上他们要克服的东西太多了,比如肉体上的劳累,还有各种危险的自然环境。有一次他们经过一座峭壁,细碎的小石子时不时从地势险要的山峰上滑落下来,好像随时就会山体滑坡。扎西措姆还跪在地上的时候就有几颗石子就落在她的身旁,还好大人赶紧护住了她,才能幸免于难。

脚下走的不仅仅是路,还会遇到水。淌水走过去尚且会弄湿鞋子,但是他们还是毅然决定把水看作路,从水中朝拜过去。这是一幅非常震撼的画面,激起的水花就像我心中的涟漪。

飞来横祸和自然环境没有使他们放弃,这是一群不会动摇的心。即使面对重重困难,他们依然尽力把朝拜这个动作做得完美,朝拜是有很多禁忌的:磕长头时不能带着红巾,不能穿红色的东西;磕完头走的步数不能太多;磕头时额头要碰到地面上。磕长头的关键是心念虔诚。朝圣就是为众生祈福,为众人祈求平安和幸福,也为自己祈求平安幸福。这就是磕长头的诀窍。

朝圣队伍到达布达拉宫附近的时候他们去集市重新购置了新鞋。磨破的鞋子是他们努力的证明。从一开始的路牌“318国道,3436千米”到“318国道,3570千米”再到“318国道,4504千米”,距离越来越远,他们那颗虔诚之心却从未改变。

虽然到达圣山前夜杨培死了,但藏民们把杨培的骨灰放在了圣山的最高峰,他与圣山联系在了一起。尽管还未到达,他这一路所受的苦神灵都能知晓。

开始写这篇影评之前我一直在想要取一个怎样合适的名字,突然就想起了七堇年的作品《尘曲》里面的一句话: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意思是凡是心所向往的地方,即便穿着草鞋也要前往。生命犹如旅行,即便一叶扁舟也要向前起航。我想用这句诗做文章的题目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