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温和朱全忠,唐朝末年的梁王朱温(朱全忠)和晋王李克用究竟有怎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4

唐朝末年的梁王朱温(朱全忠)和晋王李克用究竟有怎样的仇恨?

1-朱温为答谢李克用出兵相助,特地在汴州驿馆上源驿设宴款待,为其庆功接风。此时的李克用二十八岁,比朱温小了四岁,李克用年轻气盛,加上刚建战功,对朱温有恩,因此酒席上异常骄横,喝酒之后更是不把朱温放在眼里,大放厥词。这下惹恼了朱温,当天晚上,朱温包围了驿馆,纵火放箭,想斩草除根,既消白天之气,又消灭以后的对手。李克用在亲随的保护下,加上雷雨掩护,总算拣了条命,但三百名亲兵却全部被杀。从此,双方结下了死仇,战争不断,直到后梁被灭。

2-上源驿事件后,李克用与朱温的矛盾表面化、直接化。在唐朝末年镇压黄巢起义军的过程中朱温与李克用逐渐成为最大的两派势力,黄巢一死,他们的霸权争夺也必然会到来,上源驿事件成了他们热战爆发的一个导火线。 3-李克用仓惶逃回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本来想立刻发兵报此深仇,妻子刘氏认为这样反而理亏,劝他不如奏明唐朝廷,以便名正言顺地讨伐朱温。刘氏对于李克用的作用不可低估,不但这次出谋划策,以后晋军有次被朱温打败,李存信劝李存勖北逃以保实力,刘氏却劝止道:“存信原是北方的牧羊人,怎么能考虑你的成败大事!大王常笑别人弃城逃跑,被人宰割,今天怎么却要效仿呢?大王先前曾到塞外避难,差点遇害,现在如果弃城北逃,难保有不测之事,根本就难以保全自己,还谈什么大业!”李克用听从了刘氏的建议,几天后收聚溃散将士,保住了城池。 4-李克用听从了刘氏的话,立即奏报唐僖宗,罗列朱温的罪名,请求下诏讨伐。但唐朝廷中也有许多大臣倾向朱温,便在僖宗面前为朱温开脱,唐僖宗下诏让两人和解。同时,为安慰李克用,唐僖宗又以破黄巢有功为名加授李克用为陇西郡王。朱温为了全力对付西边的秦宗权,避免腹背受敌,也派使者登门谢罪,并送上金银等厚重礼物。李克用此时羽翼也未丰满,还想兼并其他地区扩充势力,同时与王重荣共同出兵关中也要分散兵力,也就暂时忍下了这口恶气,只是扬言要领兵讨伐。双方的冲突暂时没有爆发,上源驿这条导火线燃烧的时间又延长了一些。

朱全忠是怎么死的

一、死的经过:

朱全忠在位时颇重视农业发展,下令两税法之外不得妄有科配;但因连年战事,民不聊生,开平四年(910年)发生柏乡之战,与晋王矛盾加剧。 晚年宫廷内陷入权力斗争,皇后张氏临终前劝他:“君人中英杰,妾无他虑,请君留意。”朱温生性残暴,杀人如草芥。夫人在世时尚能劝止,死后却将儿媳都得入宫侍寝。乾化二年(912年)被三子朱友圭刺杀,享年61岁,在位6年。 二、朱全忠简介: 朱温(852年—912年),五代梁朝第一位皇帝,又名朱全忠、朱晃,宋州砀山 (今安徽砀山县)人。 天复元年(901年)他率军进入关中,控制了唐王朝的中央政权。天祐元年(904年)他用武力把唐昭宗逼迁洛阳,不久把他杀死。立昭宗儿子李柷为帝,即昭宣帝。天祐四年(907年)他通过禅让的形式夺取了宣帝位,代唐称帝,建国号梁,改年号为开平,史称后梁。梁开平三年(909年)正月迁都洛阳,因袭隋唐洛阳城,开平五年(911年)改元乾化。 乾化二年(912年)被亲子朱友珪所弑,朱友珪亲自用毯子把朱温包裹起来,埋于寝殿,同年十一月葬于宣陵。在位六年,卒年61岁。

唐朝朱温与朱全中啥关系

朱温就是朱全忠,朱全忠就是朱温

本名叫朱温,后来被唐僖宗赐名全忠,所以也叫朱全忠。 朱温(852年-912年),五代梁朝第一位皇帝,又名朱全忠、朱晃,宋州砀山(今安徽砀 山)人,幼年随其父朱诚学习五经。咸通十一年(870年)他参加了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先后攻陷洛阳、长安等地,大大动摇了唐王朝的统治地位。 中和二年(882年)他归附唐军,与李克用等联合镇压义军。因他镇压义军有功,唐僖宗赐名全忠,任河南中行营招讨副使,次年拜汴州刺史出武军节度使,继而又进封梁王。他以河南为中心,极力扩大势力,逐渐推异,藩镇成了唐末最大的割居势力。

朱温就是朱全忠吗?

是,全忠是唐朝皇帝赐名,朱温原是黄巢手下,后来叛变,反黄巢,被赐名“全忠”。当然,也正是他废了唐末帝,灭了唐。

朱温本来是开国君王,他究竟做了什么事情,让后梁短命灭国?

朱温有两个最大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背叛黄巢起义军,第二个问题是弑君篡位。朱温结束了唐朝300多年的统治,是后梁的开国皇帝,但是这个开国皇帝,得不到历史和世人的认可,他的王朝也非常的短暂。

朱温在小的时候就天天喊打喊杀,想做大英雄,等到黄巢起义爆发以后,朱温就加入了起义部队,因为作战勇敢朱温很快就得到了升职,做上了高官。黄巢起义军在后来建立了大齐政权,但是黄巢起义军在于唐朝的斗争中逐渐处于劣势,朱温在这个时候背叛了黄巢起义军,投降了唐军。

当时唐朝的皇帝唐僖宗非常高兴,赐给他名字全忠,封他为宣武军节度使。我们站在后来的角度看,朱全忠这个名字真的是讽刺,第二个朱温做错的地方就在于他杀了皇帝,朱温在投降唐朝以后,凭借着战功,一路做到梁王。在朝廷上非常有实力。

朱温在这个时候也像曹操一样“挟天子以令诸侯”,把唐昭宗安放到他自己的地盘洛阳,但是他的行为更为残暴。他把唐昭宗的侍卫全部杀掉,不仅仅如此,还把唐昭中的儿子都杀掉,只留下一个容易控制的,把在朝廷中对唐王朝忠心耿耿的大臣都杀掉,然后他迫不及待的让皇帝禅位给他,自己称帝建立后梁。

这一个举措,让朱温成为人人喊打的对象,虽然唐王朝末期藩镇割据,很多节度使不听号令,但是唐朝皇帝名义上在天下人心中还是正统,朱温这样的行为就成了天下,尤其是读书人的讨伐的对象,以至于后梁很快背后唐用“复兴唐室”的口号给灭了。

后梁朱温儿子这么多,为什么传位给养子?

朱温总共有6个亲儿子,为什么要传位给和他毫无血缘关系的养子朱友文呢?实际上朱温虽然有亲儿子,但却对养子极为喜爱,朱友文也非常懂得讨好义父。最终朱温决定把皇位传给朱友文,但实际上这场传位之战却直接导致了后梁大乱。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朱温与自己亲生子和义子之间的恩怨情仇。

在唐末黄巢起义之中,朱温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快速成为黄巢队伍的一员猛将。可惜后来,朱温又投靠了唐朝廷,唐僖宗还给朱温赐了一个名字朱全忠。

全忠二字可以说是对朱温的极大讽刺。朱温后来地位一路飙升,成为了唐朝廷说一不二的人物。

你以为朱温会效忠唐王朝,实际上朱温后来又背叛了唐朝。朱温先是杀死了唐昭宗,立年幼的李柷为皇帝。后来又杀死李柷自立为皇帝,国号后梁。所以说,就朱温的发家史来说,他并不是一个正面人物,而是乱臣贼子。

既然当了皇帝,选谁为继承人就成了当务之急。朱温有亲儿子也有养子,一般人肯定会选自己的亲儿子为太子,但朱温就是对养子极为宠爱。

朱温临死之前,下令传位给自己的养子朱友文。但是这个消息被亲儿子朱友珪得知,朱友珪一气之下冲进皇宫,杀死了朱温,并赐死了朱友文。随后,朱温的另一个儿子朱友贞杀死了朱友珪,自己当了皇帝。经此一战,后梁的实力被削弱,最后被李克用所灭。

朱温每当皇帝之前可以说是一个人才,当了皇帝反而不如以前。

朱全忠和朱元璋的关系

  朱全忠和朱元璋的关系并无交集,也就是说二人除了姓一样外,并无任何关系。

  1、朱全忠即梁太祖朱晃。   梁太祖朱晃(852年-912年),宋州砀山人,母王氏佣食于萧县,五代十国梁朝开国皇帝。早年参与黄巢起义,后脱离黄巢大齐政权而归唐。后被唐廷赐名朱全忠,篡唐建梁后又改名朱晃。   开平元年(907年),朱温废唐哀帝李柷,自行称帝 ,建都开封,国号为"大梁",是为梁太祖 改元开平,自此唐朝结束了它289年的统治,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朱温在位时颇重视农业发展,下令两税之外不得妄有科配。   乾化二年(912)六月,朱晃被亲子朱友珪所害,终年 61 岁。庙号太祖,谥号神武元圣孝皇帝, *** 评价说:"朱温处四战之地,与曹操略同,而狡猾过之。   2、朱元璋即明太祖。   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幼名重八,参加农民起义军后改名元璋,字国瑞,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史称明太祖,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元至正四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1356年(至正十六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结束了蒙元在中原的统治,平定四川、广西、甘肃、云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朱元璋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徒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减免税负,严惩贪官;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1380年(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废丞相,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三司分掌权力,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于应天,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南京明孝陵。 唐朝(129)梁王朱温(2)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