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切片诊断”初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7
何为“教学切片”,这一词是受生物学、生理学中“切片”概念的启发而提出来的。教学切片是碎片化的教学设计行为片段,以录像为载体,每一切片本质上就是包含某一相对独立教学技能的课堂教学行为片段。教学切片课堂分析就是对课堂教学进行的分解研究,分解出的每一个单元就被称为“教学切片”。

今天,我们就在河南大学魏宏聚教授的带领下来一次放大与聚焦课堂教学环节的切片诊断。在今天的腾讯会议中,魏教授先就两节不同课题中课堂的导入淮街开始进行”切片”,让我们比较两节课的异同,再说说两节课的导入哪一节更胜一筹。

在我们饶有兴趣开始讨论时,魏教授话锋一转抛出今天的讲座内容也就是今天的会议目标,即如何发现并掌握教学规律,如何在典型活动中找规律,形成应对生成的意识,通过寻找规律进行切片诊断,完成教师专业成长,基于此规律再进行小本研究,最后分析传统评课的弊端。

1.    教学设计有规律吗

答案是肯定的。世间万物其尺度和规矩,无物不然。教育也不例外,而聚焦课堂中的导入环节也是颇为重要。魏教授向我们展示两节优质课的导入就是告诉我们,虽然导入都很新颖有趣,能在短时间内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但一节课导入指向性很强,为达成目标直接做铺垫,可以说是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如果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明白了这个问题,那么课堂的导入就会更加微观清晰,也会为教学锦上添花。

2.      教学规律在哪里找,在哪呈现。

教学规律都隐藏在典型活动中,这些典型活动包括特别好和特别不好的,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片段的处理在进行切片诊断,从而发现规律,掌握规律,形成预设与生成的正确应对措施。魏教授以课堂实录为例,剖析了现在“假课”存在的原因,告诉我们要有应对生成的意识和智慧,并能结合板书强化应对生成,不要忽视了黑板的重要作用,因为多媒体代替不了板书。多从优秀教学行为中找规律。就如“提问”也是学问多多,让学生参与理答,避免了教师的一言堂;理答要有针对性,避免传统的笼统概括;教师组织引导多人参与,既提高了参与度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也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3.      传统教学评价的弊端

不要就课评课,多评价这一类活动,用这一活动的规律来进行评课,要形成归纳意识。

魏教授的讲座,让我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反思自己的教学,特别是在用课件教学时,也没有很好应对知识的生成,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确实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知识,要利用板书强化生成知识!而听课要注重从课堂的每一个点,每一个细节去听,要归纳总结经验,还要在自己的课堂上试着运用有效经验,提高每一节课堂的效率,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做到全体学生的发展!总之,感谢魏教授的直到,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